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元制霸!人民幣要成儲備貨幣其路漫漫

中國經濟、金融壯大,相對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中國盼在今年5月IMF董事會上爭取成為其儲備貨幣,但《華爾街日報》指出,國際儲備貨幣至少須具備巨大的經濟規模、開放而深廣的金融市場2大要素,人民幣僅具前者,未來仍有漫漫長路要走,尚不足以撼動美元地位。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明在美國華府登場,中國爭取將人民幣納入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特別提款權)組合,成為一籃子貨幣中的第5種組成貨幣,料將成為一大焦點。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首席經濟評論員艾普(Greg IP)在會前撰文表示,近年中國境外人民幣持有水位升高多因投資人看好其將走強,而中國若進一步開放金融,將使外人持有人民幣增加,勢必削弱官方對外匯與金融體系控制力,中國也不見得願意。由於SDR僅在IMF內使用,他認為人民幣加入意義僅是象徵性,但也呼籲美國不要輕忽人民幣的挑戰。

艾普並引用數據指出,美元掌控全球逾4成跨境金融交易,人民幣不到2%,全球3分之1外匯存底為美元,人民幣使用比率少到可以忽略。各國不一定需要IMF援助或與美國貿易往來,但絕對無法自外於全球金融體系,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具有喊水結凍的影響力,從過去懲罰與北韓、伊朗往來銀行可見一斑。

艾普在文章中指出,儲備貨幣地位並非法定的,必須靠自身實力贏得。多年以來,私人與公共投資人對於美元的信心逐步建立,習慣在美國的銀行存款或是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來儲存自身財富,並以美元計價方式進行貿易且發行股票及債券,甚至是在美國法院解決糾紛。

在金融危機時期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甚至扮演着全球最終借貸者的角色,印鈔票來拯救那些需錢孔急的國外銀行。由此可見,美元能獲得全世界如此推崇信賴,金融開放是關鍵所在。

他並舉例解釋,美國經濟規模雖然在18世紀末超越英國,但美元在當時世界上的使用程度卻遠遠落後英鎊,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金融市場的嚴重不發達,一直要到1913年Fed的成立,美國金融開放程度才有所進步,而到了1920年代末期以前,美元也終於超越英鎊成為儲備貨幣。

目前,人民幣僅能於中國境外14處地方交易使用,被用來償付中國商業貿易款項的佔比也只接近25%,外國投資人更只能持有10億美元上限的中國股票與債券。

康乃爾大學教授卜拉薩(Eswar Prasad)表示,中國在對外國投資人開放上已經進步,但在提供可持有人民幣資產的開放進度上卻是落後的。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417/54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