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楊彼得 :徐才厚的「死亡修辭」

作者:

官媒3月16日發出電文稱,2015年3月15日,徐才厚膀胱癌終末期,全身多發轉移,多器官功能衰竭,醫治無效在醫院死亡。

徐才厚是誰,電文沒有交代,它假設全國人民都知道。但除非官媒將自己的市場限定在中國國內,否則不交代徐才厚的身份就是錯誤的。美國時任總統甘迺迪里根在美國身份不言自吧,但當他們遇刺時,媒體都稱呼他們的職銜,甚至稱呼他們全名。如果徐才厚沒有身份,官媒又何以要報道他的死亡呢?

不過真正不同尋常的,是官媒描述徐才厚之死為「死亡」。死亡的確是一個明確無誤的事實,但把它用在一名前黨和國家、軍隊的高級領導人身上,要麽顯得無禮,要麽泄露了心中的仇恨。這種仇恨,很可能只是一種政治戾氣,它不是反思制度,而一味歸咎於個人。

中國黨和國家的高官,在發佈死訊時存在一種「修辭待遇」,那就是「逝世」之說,而且是「不幸逝世」。內部有甚麽文件規定,我們無從得知。但從經驗事實分析,應當是副部級以上、離休老幹部死後,訃告上都可以名之曰「逝世」。中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等副國級以上領導人,死亡一向享此待遇。比如鄧力群今年2月10日病故,官媒網站報道「原中宣部部長鄧力群於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後來因為「死亡修辭」不要錢,於是擴大了使用範圍,離休老紅軍、老八路等不論職務高低,死時都號稱「逝世」。原因可能是,國務院、中組部等歷年出台文件,讓一些老革命、老幹部、老同志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令計劃百歲高壽的老父離休前本是副處級,現在正享受着副部級醫療待遇。這種待遇往往又被擴展,由醫療而旁及其他,既然「死亡修辭」不花錢,自然能用則用了。

這種「死亡修辭」,應該是一種「中國特色」,在現代國家中,現在除了中國,再也找不到別的同好了。在美國報紙、書籍上,人死就是died(死)了,總統和平民是一樣的,沒有因人而異的說法。里根死於2004年6月5日,其夫人南茜發表聲明稱:「My family and I would like the world to know that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has died after10 yea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t93 years of age. We appreciate everyone's prayers.」(我的家人和我想讓世界知道,里根總統已經死於罹患10年的阿爾茨海默氏症,享年93歲。)前教皇保羅二世的死,大家也稱之為died。倒是中國媒體報道時,非說他們「逝世」不可。

也許有以為中國的死亡修辭學具有階級性、意識形態色彩,這絕對是誤解。如果說「逝世」具有無產階級屬性,那應該工人農民也可適用,但實際上他們與此待遇完全無緣。反倒是美國總統、羅馬教皇這種「資產階級的總頭子」,被中共官方強加了「逝世」的修辭待遇。也就是說,「死亡修辭」顯然與意識形態無關。

如果我們追溯「死亡修辭」的歷史,就可以發現,這種修辭學實際上屬於一種中國特色的制度傳統。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古代禮制規定:「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不祿,庶人曰死。」所謂「崩」也者,是天塌山倒的意思,象徵天子死生的極端重要性。但據專家結合《左傳》等古代典籍研究,證實古人描述死亡時並不嚴格遵循禮制,除天子之死援例稱「崩」外,其他各階級人物的死既有按禮曰薨曰卒的,也有不拘一格名之曰「死」的。

倒是到了當代中國,死亡修辭學得到極端強調,每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死亡,言必稱「逝世」,天下媒體孰敢曰「死」。不僅要修辭到位,遇到大人物死亡,央視主播要穿緇衣,向全中國播哀樂,造成一種天地同悲的氣氛。最高領導人一死,還要製造一種天下縞素、神州同哭的景象。今日中國,沒人會相信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還是「無產階級」,其「死亡修辭」待遇與意識形態無關,而只與權勢有關。誰權勢熏天,誰就連死都跟人民不一樣。

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教師就在課堂上講「赫魯曉夫歸西」、「蔣介石一命嗚呼」云云,認為這是一種極高明的語言技巧。1975年蔣介石於在台病故,當時官媒電稿說:「台北消息:國民黨反動派的頭子、中國人民的公敵蔣介石,四月五日在台灣病死。」而很多報紙的標題是:「蔣介石死了」。不過世易時移,現在大陸媒體也不這樣「死亡修辭」敵國以及台灣領導人了。

稱徐才厚「死亡」,固然是回到了死的事實本身,但畢竟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的參照,所以這個用詞仍然飽蘸着感情,屬於「死亡修辭」的範疇。名之曰「死亡」很客觀,字面上無一骯髒字眼,但咒罵卻在其中矣,政治寓意已經溢於言表。其言外之意是說,一個平民之死無足輕重,而徐才厚今日就落得如此下場。

問題是,將徐才厚與平民的死相提並論,難道說平民的「死亡」是一件卑鄙無恥、可悲可恨的事?此將置平民於何地?

在今日文明世界,所有人在死亡面前是平等的,無論你是一名教皇、總統還是一個窮人。中國偏要在人的死亡上弄出森嚴等級來,使之高度政治化,並以「死亡修辭」以及喪儀的等差來呈現之,此足證當代中國政治的封建屬性。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318/52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