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貂皮價格腰斬賣不動 皮草城內商戶比客戶多

2月12日,北京雅寶路萬邦大廈里狹窄的樓道兩旁,均是俄文標識的皮草宣傳海報,與一把把門鎖相伴的是「轉租」提示語。

「不景氣唄,以往生意好的時候搶檔口都搶不到。」這裏的一位皮草批發商王老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事皮草生意十多年來,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行業波動最大的一年,1998年、2008年都挺過來了,但眼下卻異常迷茫,「虧損中繼續堅持着,不幹這行幹什麼呢?」

在800公里之外的大連普蘭店鎮,剛從北京跑市場回來的養貂專業戶於老闆,帶着本報記者到後院參觀他的飼養小區。「最多時候有2000多頭種貂,如今已經砍至800多頭。」他介紹,2013年一對公母貂皮能賣到750元,現在頂多賣到450元。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貂難」,除了養殖戶聽到的「最大出口市場俄羅斯烏克蘭局勢受到歐美經濟制裁」外,大連毛皮協會秘書長聶春榮還給出了另一個答案:「自2008年以來,國內中等以上規模的皮草城數量從60家增至2013年的200家左右,僅用於展示的成衣就需要巨量貂皮,但如今消費低迷,盲目擴張惡果開始顯現。」

皮草城:「商戶比客戶多」

沿着雅寶路,一座座被俄文裝飾的大廈並排而立。這裏,曾是我國最大的服裝貿易批發集散地,匯集的大量商戶主要從事對歐洲,尤其是東歐的服裝外貿業務。

過年前,本報記者以買貂皮大衣的名義走訪了萬邦大廈,多層店鋪都鎖好門回家過年了,其中一些將「轉租」告示張貼於門上。

一個品牌為「暴風雪」的皮草店鋪里,一位店內推銷員笑臉相迎,稱「今天是最後一天」。他介紹,以往都是對俄羅斯批發出口,但因為俄羅斯經濟受到制裁,所以最近也開始通過顧客介紹顧客,進行內銷。

根據國際毛皮協會駐中國代表處提供的數據,毛皮加工工業採用的原料中,90%以上來自貂皮、狐皮和貉皮。其中,水貂皮在高檔毛皮中使用最廣泛,是所有短毛毛皮的代表。

近年來,水貂皮佔世界毛皮總貿易金額的70%左右。2007年起國際市場毛皮鞣製、染色加工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目前,我國毛皮加工總量約佔世界的75%,產品主要銷往俄羅斯、日本、美國等裘皮服裝消費大國。

2014年以來,因烏克蘭局勢,俄羅斯相繼遭受歐美的經濟制裁,盧布匯率持續下滑,採購商進口成本增加,轉而採取觀望和保守態度。

「以往當地人均月收入3000盧布,如今可能已經貶值一半,工資沒有上漲的前提下,物價卻在上漲,連吃飯都成問題,還怎麼會拿錢買貂皮大衣?」王老闆稱,做外銷的,不是自己能決定得了的,一個國家如果經濟出現衰退,短期內很難恢復。

他介紹,現在最難受的是在高點採購大量貂皮的人,如果手裏存着一個億的貂皮,一年內價格腰斬,如今只剩下5000萬元。「最要命的是,其他低價採購新皮的人還頂着干,所以,這部分人的日子很不好過。」

本報記者在北京和大連多家皮草店走訪,進口皮製成衣價格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國產皮製成衣價格則與2013年相比下降40%左右。

即便這樣,一件不帶帽子的國產皮大衣價格大多在6000元以上。一位裘皮服裝從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件衣服約需要30張皮,再加上加工、人工、門店租金等各種費用,賣出去的利潤只有幾百元,「遠不如上世紀90年代賣一件賺一件了。」

上述王老闆坦言,問題最關鍵的是賣不動,尤其是近年來各地皮草城數量猛增,「一個百八十萬的小城,怎能支撐非生活必需品的皮草城?」他向本報記者分析,增建一座皮草城,每家店鋪至少需要200件成衣來展示,每件成衣需要30張左右的貂皮,每座皮草城則有數百家店鋪,所需貂皮數量巨大。

「但現狀是商戶比客戶多。」王老闆稱,「不能總是賠錢,前幾年賺的錢如今都賠進去了。這個市場看着不大,但是周邊賠3000萬~4000萬元的不在少數。」

養殖戶:砍掉,還是更換品種?

作為一個產業鏈,市場終端銷售不暢,上游養殖業難免受阻。

世界毛皮協會提供給本報的數據顯示,中國毛皮動物養殖地域跨度大,涉及到14個省(市),但是發展規模不均衡。主要養殖區集中在山東、遼寧、河北、黑龍江與吉林省境內。2013年中國產水貂皮4000萬張、狐狸皮1000萬張、貉子皮1200萬張,是全球最大的毛皮動物養殖國。

上述大連普蘭店鎮的於老闆介紹,他從事水貂養殖近10年,在當地的屯裏算是規模最大的。「隨着2008年以來行情向好,自己也打算大幹一場,於是不斷將賺來的錢投入進去,直至將養殖規模擴建至2013年的2000多頭種貂。」但是,2014年貂皮價格急轉直下,且皮款還僅收到1/3,於是目前將規模砍至800多頭。

對於行業環境的巨變,2014年初涉足水貂養殖的裘皮製品企業負責人戴洪起,有着更深刻的領悟。

在其他兩位貂皮採購商朋友的勸說下,戴洪起考察一年後仍然看好這個行業,決定三人一起從丹麥引進原種,進軍水貂養殖業。「我一開始沒有想要打皮,因為山東等地水貂品種急需更換,所以打算賣種貂。」他介紹,自己深知這個行業3~5年一個輪迴,但沒想到2014年是最壞的一年。

「雖然養殖戶認識到水貂品種需要更新換代了,但在這樣的行情下,誰敢大手筆進行投入,且不論手中是否還有資金。」戴洪起介紹,當初自己投資1250萬元,細算下來已經虧損400多萬元了。

在本報記者走訪的大連市普蘭店鎮大街小巷,一些養殖戶縮減規模後,將廢棄的籠子凌亂地堆放在街道兩邊。

當地多位養殖戶和水貂養殖協會負責人稱,目前已經有多戶縮減種貂數量,部分砍了近1/3。

這方面也得到聶春榮的證實,「有的縮小一部分,有的全部砍掉,這個情況很普遍。」但是,也有人剛從國外引種回來,也有人認為可以堅持下去。

由於水貂養殖要依賴貂皮出售的回籠資金,但市場終端貂皮製衣銷售低迷,於是採購商也無法把皮款還給養殖戶;與此同時,積壓在養殖戶手中的貂皮遲遲無法轉換成資金,又急於出手,於是貂皮價格便進一步被壓低。

毛皮協會:市場亂局待解

對於此次「貂難」,聶春榮也一直在奔走呼籲,一方面給養殖戶傳遞更前沿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在給當地政府「出招」。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國是毛皮養殖大國,但高檔皮大多需要進口。「進口皮因為質量好,無論價格高低都有人買;但國產皮如果質量不佳,價格再低也不會有人買。」聶春榮介紹,一直以來,國產皮大多都出口俄羅斯。

她認為,水貂養殖戶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抗風險能力,「一是需要在品種上下功夫,出於長遠發展考慮,目前過度單一的品種亟待淘汰,進而引入好品種;二是要進行科學的飼料配比,數量不等於質量,提高質量是提高價格的前提。」

據了解,目前大連市政府對該產業也很關注,並有了一些新想法,例如對加工廠商進行補貼等。

在聶春榮看來,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可以借鑑,單純引進品種並非萬事大吉,建議政府規劃一些標準化養殖小區,集中資源採購好品種,並引入投資方,這樣可以通過多方合作來降低養殖戶的風險。

大連市毛皮協會最看重的還是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交流平台,即建立一個拍賣行,所產貂皮全部進入倉庫編碼打尺。「每年的品種是有控制的,並實時對市場數據進行分析,比如根據時裝發佈的流行趨勢來倒推水貂品種,如果明年流行黑色,就多養殖黑色的水貂。」聶春榮介紹,這樣就有針對性、有目標,而不是盲目的。

除了養殖業上下游信息要對稱外,國際毛皮協會則強調,隨着這輪調整,皮草、養殖市場盲目擴張局面需要冷靜。「目前從事貂皮大衣交易的市場太多,可謂是『賣的多買的少』,供需嚴重失衡,貂皮大衣大量囤積賣不出去,資金回籠吃力,不利於循環業務的開展;同時,養殖門檻低,市場跟風嚴重,在收益的推動下,國內養殖規模無序擴大,盲目追求數量,導致市場供求失衡。」國際毛皮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國際毛皮協會方面認為,中國養殖戶應改變單打獨鬥的現狀,應該抱團,信息互通,增強整體抗壓能力。此外,毛皮市場需要融入時尚元素,使其不斷向多元化發展,擴大內銷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225/51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