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作家張賢亮去世 享年78歲

2014年9月27日中午,著名作家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張賢亮1936年出生,祖籍江蘇盱眙,1955年後定居寧夏。作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在中國文壇佔據重要地位。他創辦的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曾是《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100餘部影視作品的拍攝基地。

鳳凰網文化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張賢亮先生的助理馬紅英,她透露,張賢亮是9月27日下午兩點左右因病猝然離世,具體什麼病不方便透露,已經治療一年,但張先生去世前身體狀況一直不錯,沒想到走得這麼突然。

馬紅英介紹,張賢亮先生的追悼會將於9月30日在銀川舉行。

就著名作家張賢亮去世一事,銀川市宣傳部副部長代小寧對鳳凰網文化表示,因為新聞是從銀川新聞網首先發出,到接受記者採訪為止,還在核實。因為關於謠言張賢亮去世的新聞已經有過幾回了。

代小寧稱對張賢亮去世消息很吃驚,因為上周還跟張賢亮助理通過電話,雖然知道他身體從年初開始就不太好。所以其實今年都沒有怎麼見過。

代小寧說,「之前兩三年,我們來往比較多。因為張賢亮確實是寧夏的一張文化名片,無論從寫作還是這麼多年做的影視城等方面來講,他算是文化人下海,且比較成功的一個典範。包括之前幾年,在經商這塊都親力親為,給我的印象是,遵循市場化運作,包括最近做的老銀川一條街等,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樂觀睿智的人。堅定市場遊戲規則。尤其在這樣一個人情社會裏。」

代小寧稱,目前還在核實消息。如果屬實,對銀川將是很大的損失。

張賢亮生平:

張賢亮的父親曾留學美國,後為國民政府官僚,1949年被關押,後死於獄中。1936年12月張賢亮出生於南京。1937年12月,日軍攻佔南京前夕,隨家人逃離,倖免於難。1954年,18歲的張賢亮從北京的高中肄業,前往寧夏賀蘭縣插隊,不久任寧夏省委幹部文化學校教員。張賢亮14歲開始文學創作;1957年因在《延河》文學月刊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而被打為右派,接受勞改、管制、監禁達22年,其間曾外逃流浪,1979年9月獲平反。

1980年任寧夏《朔方》文學雜誌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並重新執筆;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主席;1992年在寧夏銀川市郊創辦鎮北堡西部影城,現為其董事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在1980年代的中國文壇,張賢亮率先突破了若干禁區,例如描寫性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肖爾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說《河的子孫》、《龍種》、《土牢情話》、《無法甦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綠化樹》、《青春期》、《一億六》等;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習慣死亡》、《我的菩提樹》《習慣死亡》以及長篇文學性政論隨筆《小說中國》;散文集有《飛越歐羅巴》、《邊緣小品》、《小說編餘》、《追求智慧》、《中國文人的另一種思路》等。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1980年的《靈與肉》、1983的《肖爾布拉克》、1984的《綠化樹》),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獎,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搬上銀幕(《牧馬人》、《黑炮事件》、《肖爾布拉克》、《龍種》、《異想天開》、《我們是世界》、《男人的風格》、《老人與狗》、《河的子孫》);作品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成為中國新時期以來的作家之一,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美國《紐約時報·書評》、《時代周刊》、《遠東經濟評論》、英國《衛報》、新加坡《海峽時報》、日本《產經新聞》、德國電視台、瑞典電視台等世界著名新聞媒體都對他十分關注,國內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電視台都對他做了大量報道

1992年12月在鄧小平「南方講話」後創辦寧夏華夏西部影視城公司,擔任董事長。如今公司所屬的鎮北堡西部影城已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西部最著名的影視城。

張賢亮的主要文學成就是從改革開放後的傷痕文學開始,直到上世紀末的創作時期。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鳳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28/45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