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紐約時報:前無古人的李娜

儘管運動天賦非凡,在個人生活中也做出了極大的犧牲,但李娜仍是屬於大器晚成的網球運動員。這是她的退役讓人感覺實在太早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絕非唯一的原因。

在32歲零6個月的時候,李娜宣佈因膝傷退役。她已經比當代許多最優秀的女子網球選手堅持的時間更長了,比如莫妮卡·塞萊斯(Monica Seles)、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阿梅莉·毛瑞斯莫(Amélie Mauresmo)、金姆·克里斯特爾斯(Kim Clijsters)和賈斯汀·海寧(Justine Henin)。

不過,到達巔峰之前,李娜經過了很長時間才練就了曾經時好時壞的正手球、鞏固了自己的信心,並且找到了東西方技藝的最佳組合。

老實說,李娜從未在大賽的壓力下展現出十足的信心。這就是她的風格。火力全開的時候,她能強勢覆蓋球場的每個角落,用強健的雙腿和敏捷的雙臂打出令人驚嘆的低平球。但就連在這個時候,也不能排除她突然喪失注意力或運勢急轉直下的可能性。

李娜的比賽充滿懸念,令人抓狂,觀眾不禁要懷疑,假如她戴上情緒戒指上場的話,不知上面的顏色要變換多少回。

考慮到這種種情況,李娜的成就更加值得稱道。她最終找到了打消疑慮、戰勝心中雜念的方法,在滿29歲後奪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滿貫單打頭銜,並且此後還拿到了第二個。自1968年公開賽年代開啟以來,還沒有哪個女單選手做到過這一點。

她在2011年贏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又於今年舉起了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獎盃。儘管姍姍來遲,她出成績的時機卻是剛剛好,並且讓她收入頗豐。

中國運動員在傳統上由西方人把持的體育項目中取得成就的話,會獲得特別的景仰:看看跨欄運動的劉翔、NBA里的姚明,以及如今縱橫奧運會泳池的孫楊

李娜這位當年的羽毛球苗子,將作為中國和亞洲首位大滿貫單打冠軍而為人銘記。而且,與姚明一樣,她的個性能夠在西方世界激起共鳴。

要理解她的幽默和調皮,語言並不構成障礙。不過在不順的日子裏,她也會把自己關在銅牆鐵壁之後。就像許多幽默的人那樣,李娜有發火的時候。比如2013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她盯着一名中國記者足有一分鐘,感覺卻像是過了一個小時。

「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娜的經紀人馬克斯·艾森巴德(Max Eisenbud)上周五說,「因為對於中國運動員是什麼樣的、應該怎麼樣,後者看起來應該如何,大家抱着一套成見。結果她有紋身和耳骨釘。她帶着一點桀驁不馴,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她有個性乃至脾氣,整個人非常真實。」

然而,李娜成為中國女子網球選手中的首位超級明星,並非那麼順理成章。出於對僵化的舉國訓練體制的不滿,她20歲的時候第一次退役,回去上大學,並毫無顧忌地與未來的丈夫姜山生活在一起。後來,她於2004年成為首位奪得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單打頭銜的中國運動員。不過身材敦實、回球犀利的鄭潔也取得了幾項開創性成就。鄭潔現年31歲,還在球場征戰。

2006年,鄭潔與晏紫搭檔,贏得澳網女雙獎盃,成為中國的首對大滿貫冠軍。2008年,世界排名133位的鄭潔憑藉外卡參加溫網比賽,成為打入大滿貫單打四強的中國第一人。

不過,在歐洲教練的幫助下,率先拿下終極大獎的卻是李娜。而她的個性讓這一成就更加令人難以忘懷。

「我想是因為她身上的一整套東西,」艾森巴德說。「假如彭帥或者鄭潔取得了相同的成績,說實話我覺得也不會一樣。」

這一點是真是假,將永遠不得而知。自然而然的推論是,在李娜的激勵下,中國的年輕選手將很快再次舉起大滿貫獎盃,但這也沒法打包票。德國曾經同時擁有格拉芙和鮑里斯·貝克爾(Boris Becker),在球場和市場上叱咤風雲。可是不一會兒功夫,德國網球就幾乎從人們眼前消失了。姚明退役之後,中國球員也沒在NBA掀起什麼波瀾。

「中國的網球熱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澳網前賽事總監保羅·麥克納米(Paul McNamee)說。他曾協助澳網在中國和亞洲進行推廣。「這需要培養和扶持。好在有李娜的人氣,她也渴望繼續參與。我想10年之內中國能再出大滿貫冠軍。」

李娜的確準備留在網球界,無論是商業、慈善,還是運動項目發展方面。她正在籌備一所網球學校,而體育與媒體經紀公司IMG在所有權變更之後決定重新關注網球領域,也着眼於長期開發利用她的影響力。

不過,她的被迫退役確實使得WTA巡迴賽的星光又黯淡了一些,也令女子網壇再次失去了彌補其最大缺失的機會:WTA始終未能在最高層次上創造出棋逢對手的局面。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眼看着一個又一個潛在的對手早早退役:瑪蒂娜·辛吉斯(Martina Hingis)、葉連娜·德門蒂耶娃(Elena Dementieva)、迪娜拉·薩芬娜(Dinara Safina)、海寧,還有克里斯特爾斯。「按時間先後數過來,實在讓人震驚,」威廉姆斯的兒時教練里克·馬奇(Rick Macci)說。

在與威廉姆斯的12次交鋒中,李娜僅贏得了一場比賽,而且不是在大滿貫賽場上。她上次輸給威廉姆斯是在今年的邁阿密站決賽中,身為頭兩號種子的二人上演了巔峰對決。李娜當時的教練卡洛斯·羅德里格斯(Carlos Rodriguez)賽後對她進行了又一番鼓勵。

「『聽着,』我告訴她,『你越來越進步了,』」他說。「『需要花一些時間。17年都沒做到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必須抱有信念,有了信念,就能成功。』」

六個月後,大器晚成的李娜沒有了時間和體能再去經歷這番涅槃重生。然而,她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仍是相當精彩。至於這項她曾經排斥的運動,在中國及其之外的地方又會如何演變,將成為一個吸引眼球的好故事。

作者CHRISTOPHER CLAREY2014年09月22日。翻譯:黃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23/44812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