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謝國忠:互聯網不能拯救中國經濟

作者:

當前這輪圍繞着社交網絡、電子商務和在線遊戲的互聯網繁榮,迄今並未給經濟體帶來較為顯著的生產率提高,未來也不太可能會。這一繁榮更多是將已經存在的需求由線下向線上重新轉移分配。

由於絕大部分的熱門企業已經藉助低成本融資和無盈利模式佔據了市場份額,這一需求的再分配不太可能主要得益於分銷渠道的高效。低成本融資,即流動性泡沫,很有可能才是催生互聯網繁榮的主要引擎。

互聯網能拯救中國經濟嗎?

這個泡沫本身或許不會對經濟體有太大的破壞性作用,因為相比全球經濟的投資總量,這部分的融資數額還較小。但它給了中國一個「錯誤的寄望」,讓中國以為能藉此重振中國經濟。如果人們認為互聯網繁榮的潮水能把中國經濟推向遠方,誰還會有動力去推進改革?

產品通過何種方式銷售與產品本身相比並不那麼重要。喬布斯有iPhone在手,通過線上還是蘋果零售店出售,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一個可持續的經濟體應該是建立在「隨着時間推移,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成本越來越低」這樣一種商業模式上。如果一個經濟體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中間商,卻缺乏獨特、高附加值的產品,經濟體將無法走遠。

中國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是,提高供應端的效率,並將家庭部門的儲蓄轉變成他們的實際購買力。這要求大幅削減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支出,取消市場准入審批以加強市場競爭。其中一個必要的條件是,刺破高收益債泡沫。

比特幣綜合症

智能手機將互聯網置於每個人的手掌之中。人們藉由手機可以真實地觸摸到互聯網技術,因此對許多東西都持更加開放的態度。全球的低息環境促使他們對某些新奇的、可接觸到的、但完全不能被理解的事物多有認同。這就是為什麼配置於互聯網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比特幣是個極端的例子,它反映了大眾想像力如何創造了一種荒唐、離奇,且很有可能帶有犯罪性質的東西。比特幣基本就是私自印錢,儘管是通過數碼的形式,這在任何國家都是違法的行為。不過由於任何與數碼相關的事物很容易抓住大眾,甚至包括政治領袖的想像力,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此定性比特幣。即使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癱瘓,價值近5億美元的比特幣消失,仍然沒能促使政府採取任何行動。比特幣事實上只有兩個用處:洗黑錢與投機。

在線遊戲已經成為了貨真價實的搖錢樹。但它顯然對於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是不利的,那些沉迷於在線遊戲的人們通常生產率低下。最糟糕的是它對年輕人的損害。在線遊戲在財務上獲得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內容缺乏監管。在紙質媒體、電視和電影領域,帶有性和暴力的內容是受限制的,但在線遊戲領域目前並不存在這樣的標準。

對於在線遊戲的沉迷,已經導致整整一代人的身體健康和學業成績嚴重受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政府竟然沒有像監管其他有害、易上癮但具有娛樂性的產品如香煙、酒精、賭博等那樣對在線遊戲實行監管。這無疑得益於任何與互聯網相關的東西在當下所帶有的光環。但總有一天,

政府和消費者會意識到,互聯網世界和現實世界並無二致,其中的產品一些是有價值的,一些是瑣碎無聊的,還有一些是有害的、需要被監管的。狂熱、時尚,還是創新?

距離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已有十多年,一個更大的泡沫已經於2008年開始醞釀。社交網絡、電子商務和在線遊戲企業已經成為金融市場的寵兒。某些獲利頗豐的企業,估值已經達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期的水平。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一度攀升至逾5400點,但在低谷一度下跌至接近1000點水平。

與2000年相比,今天的互聯網泡沫故事雖然背景不同,但受吹捧的理由類似。2000年時,有三個理由支持那些缺乏經驗、缺乏營收、沒有盈利的初創公司獲得超高的估值:第一,互聯網改變了一切:所有商業被認為要麼轉移到線上,要麼滅亡;第二,互聯網世界裏贏者通吃;第三,網絡世界裏的先發優勢巨大,因為消費者們不會改變他們的習慣。

歷史可證,上述理由完全是錯誤的。2000年的互聯網熱潮基本已消失殆盡,活下的企業只是在苟延殘喘。全球經濟正越來越被那些掌控着他們自己「商業王國」的跨國企業掌控。它們延續着一貫的商業模式。互聯網顛覆的只是那些最容易受到數字革命衝擊的行業:音樂、平面媒體和廣電業是最主要的代表。

十幾年之後,同樣的理由又被應用於今天的互聯網熱潮。一度有傳言稱社交網絡軟件,如WhatsApp和微信,將完全打破現有電信公司的秩序,儘管它們僅僅是需要藉助後者網絡的軟件。還有傳言稱,電子商務將完全取代實體店,這個說法與1999年何其相似。

上世紀90年代愈演愈烈的互聯網概念,回過頭來看很大程度上只是一股風潮。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獲益的只是信息和數字消費品行業,如書籍、音樂和旅遊預約。對於那些處理實體商品和服務的行業,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優勢較為有限。新一股互聯網風潮的一個典型體現是3D打印,這是徹頭徹尾的風潮。這一發明充其量只會是個「小眾產品」。互聯網在商業中的優勢仍將限於消費類電子信息產品領域。

社交媒體在今天異常受歡迎。暫時不考慮其商業潛能,它事實上很難帶來經濟體生產率的顯著提升。沒錯,人們確實有了一個可以每天發佈自己幹了什麼事的地方。但這能給經濟體帶來什麼?甚至可以認為,社交網絡只是提供了一個可以讓人們低成本進行炫耀或自戀的場所。

在此輪互聯網繁榮期,那些取代了短訊的通訊工具大行其道。由於這些通訊工具讓人們能夠在同一個平台上交流,它們中的成功者往往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吸引力在於,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它們,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自我實現的泡沫。

一旦它們開始收取較為顯著的費用無論是以現金的形式,還是以惡化用戶體驗的插播廣告方式,競爭的壓力都會導致人們對它們的忠誠度下降,就像在其他市場一樣。「贏者通吃」只在服務是免費時行得通。一旦缺乏這個條件,競爭將把所有人的資本回報率都壓低至接近平均水平。

在上一輪互聯網泡沫中,電子商務如日中天。但泡沫破裂後,絕大多數都失敗了,倖存的基本只有在線旅行社。而這輪互聯網泡沫出現了兩個新的維度。第一個維度是線上商鋪。它聲稱具有一個基於多樣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一些商鋪取得成功,另一些失敗,但失敗的被新加入者所取代。但是,為什麼成功的網店不能最終自立門戶呢?追根溯源,是因為全球有太多的廉價資金在尋找高投資回報率的機會。

第二個維度是在線商店的垂直整合,直至物流環節。於是,諸如亞馬遜這樣的企業正在投資數百億美元於實體基礎設施。這無疑將導致它們與沃爾瑪之類的商場一樣重資產。資本密集型的企業有可能在股市獲得高估值嗎?

智能手機為上述的所有商業模式開啟了移動時代。但那些藉助桌上型電腦平台獲得蓬勃發展的商業,其風險無疑會因智能手機的到來而增加。但是市場卻草率地下結論稱,移動互聯網會讓這些舊商業變得更加成功。現實將是,移動時代將把它們中的大多數淘汰。

這一輪互聯網繁榮或許會為世界留下一些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但無論這些企業能獲得多大的商業成功,他們都不會對有關經濟體的生產率提升產生顯著影響。互聯網並不改變產品和大部分服務背後的生產機器,只有新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推動經濟體前行。營銷只是營銷,充其量只能給小部分人帶來財富。

修補「舊經濟」

中國經濟需要實現結構性重組,這一點已早有共識。始於2008年的刺激政策讓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變得愈發糟糕,改革的任務更為艱巨。「三中全會」已經勾勒出經濟改革的方向,剩下的問題是何時和以何種方式推進改革。

「新經濟」似乎給一些人提供了再等等看的理由。如果它能重塑中國經濟,等待它發揮作用就成了一個較好的策略。這事實上回到了舊的策略——等待大潮漲起,在增長中解決所有問題。所謂的「新經濟」很大程度上是「水中花、鏡中月」。僅僅通過新方式售賣舊東西,不太可能重塑經濟體。

中國需要在供應端提高效率,在需求端增加家庭部門的支出。改革經濟的第一步是砍掉低效和浪費型投資,並將儲蓄轉移至家庭部門的消費上。刺激性政策是為了增加投資。中國應作出的改變顯而易見。戳破高收益債泡沫是經濟重組的第一步。高收益債支持的是回報率並沒有如此之高的活動,

因此需要依靠抵押品,主要是土地,來作為擔保。由於過去10年,土地價格已經上升了超過30倍,土地這個抵押品的價值很有可能已經虛高。當土地價格泡沫破裂,這些抵押品將沒有多少價值。

未來幾個月內,更多的信託產品將出現違約。國有銀行或地方政府如果對其實施救助,那將是錯誤的。衡量改革決心的試金石是,會否繼續對信託產品進行救助,從而繼續人們對政府不會讓任何人破產的預期。

戳破泡沫是提升經濟效率的一個核心步驟。它會砍掉浪費性的支出。儲蓄也能在物價下降的情況下轉化成家庭部門的支出。當然,當投資率初降,GDP增長會受到衝擊,但我們不應為此而驚慌,家庭部門的需求將很快再度提振經濟。泡沫破裂是改革的一半,這是未來我們需要做出的抉擇。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企業觀察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520/39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