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野村證券稱中國金融危機「債務或走向崩潰」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近日發出警告,中國經濟正展現出觸發2008年美國房地產崩潰和金融危機時的同樣症狀,並留給政府有限的時間走出困境。圖為深圳一景。(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近日發出警告,中國經濟正展現出觸發2008年美國房地產崩潰和金融危機時的同樣症狀,並留給政府有限的時間走出困境。

經濟學家稱,中國的槓桿(信貸對GDP比)迅速增加,潛在增長下降,房地產價格提升,這是不應低估的三個警示信號。

維持寬鬆政策將提高金融危機風險

CNBC電視台3月18日報導說引述張智威和陳文迪在周末發佈的報告中說,「中國面臨系統性金融危機增加的風險,政府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來遏制這些風險。我們相信,中國金融風險的真實程度沒有被投資者充分認識。」

根據這兩名分析家,如果中國今年維持一個寬鬆的政策姿態,它將提高2014年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風險推高通膨和經濟槓桿,使得最終的去槓桿過程更加具有破壞性。

「很顯然這是一個危險的選擇,但是由於保持強勁增長的政治壓力,我們無法排除它。」野村證券在報告中說。

槓桿達到35年來最高水平

報導說,槓桿是財政緊張的一個領先指標,指的是國內信貸對GDP的比例,它已經達到自從197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這個比例是121%,並且在2012年升高到155%,作為政府為了支持增長而出台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結果。

「中國的槓桿五年內增加了34%個百分點--從它的歷史來看,這是令人擔憂的跡象。」兩名分析家說,指出美國的槓桿在進入危機之前的五年,增加幅度是30%。

中共擔憂金融風險

報導說,中共政府最近幾個月已經發出一系列「非同尋常強烈」的信號說,它擔憂經濟當中的金融風險。

在中國人民銀行第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上,中央銀行說「控制風險」是頭號政策目標。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銀行給地方政府貸款面臨的風險不應該被低估。他說,大約給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的20%的貸款具有風險。

根據經濟學家,除了擔憂槓桿水平之外,中國也面臨由於勞動力減少和生產率增長下降帶來的潛在增長下滑。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開始減少。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8%,這是13年以來最慢的。在2013年,政府設定的年增長目標是7.5%。

房地產泡沫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美國

CNBC電視台引述野村證券兩名經濟學家說,迅速的房價飆升是經濟當中最後一個警告信號。他們表示,非同尋常強勁的房價升高常常發生在銀行危機之前。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大城市房價從2004年到2012年增高了113%。但是,兩名分析家認為這個數據高度「可疑」和「矛盾」。

野村分析家引述清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三名教授的報告說,房價從2004年到2009年增高了250%,遠遠超過官方指數的增長水平。相比之下,美國凱斯-希勒房價指數從2001年到2006年升高84%。

政府已經承認房地產領域的風險,本月早先實施一系列的措施穩定房價,包括更嚴格的對售房盈利執行20%的資本增益稅。

但是,張智威和陳文迪認為,這些措施對於長期遏制房價是無效的。往往在政府收緊措施出台之後,房價下降,但是隨後就反彈,說明風險沒有得到緩解。

金融時報:中國債務在走向崩潰嗎?

金融時報報導說,中國2013年將走向類似於美國2008年或日本1989年的金融危機嗎?這是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問題。

野村證券的分析家給出一些令人不安的數字。中國國內信貸對GDP的比例是155%,雖然目前還遠低於日本1989年的237%以及美國2008年的224%,但是它的趨勢是在不斷增加,從2008年的121%增加到2012年的155%。

並且,還有更複雜的因素,中國相當大一部份債務沒有反映在155%的國內信貸對GDP的比例當中。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開始報告的所謂「總社會融資」—銀行和信託貸款以及公司債券—沒有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券以及最關鍵的中國地下借貸。

作者承認,沒有人真正知道地下借貸到底有多大規模。他們使用「21世紀經濟報導」的一個估計說,它在2011年達到3.38萬億元人民幣,或者說相當於總銀行貸款的6%。

華爾街日報:中國重現美國金融危機前夕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兩名野村證券經濟學家說,曾出現在美國房地產崩潰和金融危機之前的同樣三個警燈現在在中國閃爍,並且留給政府有限的時間走出困境。

在周六發佈的一個研究報告中,張智威和陳文迪說,升高的房價,迅速增加的槓桿和潛在增長速度下滑可能導致系統性危機。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320/29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