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習近平突臨楊白冰追悼會 弔唁藏深意

  北京時間1月21日,原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原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7名新任常委攜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到場送別,江澤民更是贈送輓聯花圈。三代領導人齊齊現身,對於曾被鄧小平「打倒」黯然退休,最高只擔任過政治局委員的楊白冰來說,送別儀式規格之高令政治觀察人士感到不解,其背後的內情可謂是一團迷霧。

  據知情人士向多維新聞透露,直到前一天,楊白冰的追悼會並沒有設定如此高的規格,他們的家人在低調着預備第二天的告別儀式,楊家人得到的消息僅僅是現任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代表中共高層出席。但是就在1月21日追悼會的當天清晨,習近平突然提出要親往楊白冰追悼會現場。消息一出,其他5名原本不計劃參加追悼會的常委也紛紛緊急修改行程陪同前往。對此該知情人士指出,「習近平此舉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政治上徹底給楊家平反,也藉機給當年因『楊家將事件』受到不同影響的軍隊高層及他們的後代一個交代,也給那段歷史一個重新解讀的機會,其政治意義不可小覷。」

  「與中央不一致」的身前事

  在這場追悼會上,習近平和中共中央給楊白冰的定性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官媒在介紹其生平時重點強調「楊白冰同志始終擁護黨中央的領導,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上述知情人士告訴多維新聞,正是這句「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了解那段歷史的中共高級官員以及楊家人眼裏,算是徹徹底底為楊白冰「平反」了。因為1992年楊白冰被中共勒令「退休」之時給出的一條重要理由就是沒有「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在中共的政治歷史中,楊尚昆、楊白冰兄弟是註定繞不過的兩個人,尤其是他們和鄧家之間的恩恩怨怨,至今還在中國坊間流傳。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於中央蘇區工作時,由於楊尚昆與鄧小平是四川同鄉,兩人的關係就很緊密。自1978年鄧小平第三度復出以來,楊尚昆、楊白冰兄弟就更是堅定不移成為了鄧小平的政治盟友和幫手,尤其是在1989年處理「六四」問題和1992年鄧小平舉家南巡、重啟改革之時,楊家兄弟都堅定的站在了鄧小平的一邊。

  1989年,鄧小平從軍委主席任上退下,楊尚昆被鄧小平推薦任命為軍委第一副主席,協助掌握軍隊事務。楊白冰則是除了軍職以外,在十三屆五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尚昆在這一期間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主席兼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弟弟在軍界、政界也位居高位,外界稱之為「楊家將」。後期,楊白冰更是一度主持中共中央軍委工作,擔任過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委等職。楊尚昆更成為鄧小平退出權力核心圈後,傳遞、溝通鄧小平與中共中央政治局信息的最高級的使者。可以說,鄧家與楊家的關係非比尋常。

  1992年年初,在改革開放固步不前的背景下,鄧小平在楊尚昆的陪同下開始「南巡」。鄧小平在南巡的第一站武漢就發出了「誰不搞改革開放,誰就下台」的講話。遠在北京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楊白冰遙相唿應,指示軍內宣傳機構在全國發出了「軍隊願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口號。

  雖然軍人議政在當時的中國並不算突兀的事情,但對剛經歷「六四件事」,尚處於緊繃神的中國政治而言,這個「護航」口號的確刺眼,畢竟當時的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江澤民等常委都還沒有表態,還在觀望着鄧小平的一言一行。此時楊白冰的喧賓奪主,反而為他日後埋下了禍根。

  鄧小平深圳南巡講話,外界更多的解讀是在敲打不願繼續搞改革開放的江澤民、李鵬等人,甚至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中共十四大上更換江李領導層。江澤民在洞悉這一切後立即在改革的態度上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堅決、積極地響應南巡講話,以化解鄧小平對他們的不滿。他們隨後一些列的表態和行動讓鄧小平逐漸放心。

  隨着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地位的的逐漸穩固,鄧楊兩家的蜜月期似乎很快就結束了。對此有坊間傳言,楊家兄弟之所以不再受到鄧小平的信任,導火索在於時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的楊白冰在時任軍委主席江澤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在京西賓館召開中央軍委會議,被江澤民藉此拿住把柄,向鄧小平進言認為楊白冰此舉目無中央,「與中央不一致」。同時楊白冰又以實行軍隊「新老交替」的名義向中央軍委提出了一份晉升100名將軍的龐大名單,乃至當時軍方流傳中國解放軍師級以上幹部都曾被楊白冰親自接見過,由他親自選拔,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演變成變相的楊家軍,鄧小平為不失去軍權的控制,擱置了楊家的軍方人事改組方案。

  同時也是為了保住江澤民的「核心」地位,將來能夠沒有擎肘的執政,避免某一個元老家族尾大不掉的局面。於是在1992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楊尚昆、楊白冰徹底退出了軍界,代之以鄧小平的老部下劉華清張愛萍的老部下張震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輔佐無從軍經驗的江澤民。

  至此,楊尚昆與楊白冰徹底退出中國的政壇,「楊家將」基本退出了歷史舞台。楊白冰只保留了黨內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職位,在中共十四大後的第二年也從軍中退役。楊白冰就此頤養天年,真正成了政治「軟着陸」,也被稱為「楊白冰模式」。

  也有坊間說法稱,早在1989年「六四事件」期間,楊尚昆就已與鄧小平產生縫隙,起先楊尚昆反對戒嚴,後是同意鄧小平戒嚴。並且,楊尚昆建議喬石接替趙紫陽當總書記,但被鄧小平否定。也有資料稱,已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生前好友、前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姚監復透露,楊尚昆和楊白冰在六四上的角色很特殊,楊尚昆在中央決策給八九民運定性、決定戒嚴前,實際上是支持趙紫陽的,不主張動武。

  楊家被迫退出中國政壇後,也有傳言稱鄧小平與楊尚昆這對經常相見的朋友互不聯繫,頻繁走動的兩家子女互不來往。5年後的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在幾天後舉行的追悼會上,當時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致悼詞時多次落淚失聲。曾任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撰文回憶說,開鄧小平追悼會那天,「老同志都來了,悲傷不已,有的當場暈倒」。不過,10年後,楊尚昆之子楊紹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說,楊尚昆那天在現場沒有哭。

  「與中央始終一致」的身後事

  楊家將背負着「政治問題」黯然退出政界與軍界,在當時不少中共高層尤其是紅色家族圈內存在很多不同聲音,有的甚至是尖銳的意見,但當時鄧小平一言九鼎的性格與鼎旺的威望,他們雖然不滿這種「過河拆橋」的做法,但大都選擇是敢怒不敢言。

  作為紅色大院成長起來的「紅二代」子弟,習近平應相當清楚這個圈子裏的情緒,也明白當時的歷史。

  楊尚昆已經在1998年9月去世,隨着楊白冰的本月15日的離世,楊家的這段顯赫歷史壽終正寢。知情人士稱,楊白冰的去世也為習近平找到了一個化解歷史恩怨的機會。藉此為楊家高調「平反」,不僅能給歷史一個交代,更能安撫一大批老幹部的情緒,不僅有利於鞏固自己執政地位,同時也能為化解30多年來積累的其他歷史矛盾留有足夠的想像空間,畢竟他本人沒有太多歷史包袱。

  有政治觀察人士也指出,習近平為楊家平反其實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化解矛盾,安撫老幹部情緒是一個方面,此舉同時也讓他進一步擺脫了「老人干政」的桎梏。楊白冰追悼會上,江澤民的排名列在官媒報道的最後一位,此事迅即引起熱議。北京時間1月22日凌晨,即中共新老常委送別楊白冰遺體之後,中國官媒新華社發佈一則短訊,稱「江澤民請求領導人禮賓排名時同其他老同志一起」。海內外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江澤民將正式告別「退而不休」的局面,離開中國政壇的信號。實際上在這則短訊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將江澤民的生平履歷極為詳細的列出。在中共的政治語境中,將在世的領導人的生平以這種方式呈現,雖不是「定論」,卻也是「蓋棺」之舉,意味着他政治生涯的結束,而在此之前,這是不能想像的。

  江澤民早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就已「上書」中央,希望降低自己的政治排名,以表達自己不再干預「朝政」的決心。但習近平並未立刻回復江的要求,在2012年11月22日中國基督教協會名譽會長丁光訓去世時,新華社報道的排名次序依然為傳統的:胡錦濤、習近平、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等。

  最終,習近平借着楊白冰去世這個場合,將整個中共三代領導人的政治排名方案落實。正如前文所說那樣,江澤民與楊白冰之間的矛盾,也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習近平此舉,不乏「警醒」江澤民的意味在裏面。再加上給江的政治生涯「蓋棺」,可謂是「杯酒釋兵權」,四兩撥千斤地將江澤民的政治影響減少到了最低。

  今天回頭再看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的中國政壇,鄧小平對楊家兄弟的「過河拆橋」,是為了保證剛剛上台的「江核心」、為了保證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為了中國不再出現「太上皇」、「軍人干政」的政治局面,在做法上是稍有粗糙的無奈之舉;江澤民與楊白冰之間的恩怨,是當時「新主」和「老臣」之間在軍權、政治理念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習近平今天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則是一個帶有毛、鄧色彩的中共領導人,為了緩和黨內舊有矛盾、清除「老人政治」所做的直面歷史、給歷史一個交代的最為妥善的舉動。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202/28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