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衣俊卿馬列春藥發酵 中央編譯局女性集體遭殃

除了權力,中共官員從來不缺的另一項當屬〝性醜聞〞。日前,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演繹了一段頗惹眼球的〝淫亂+貪財〞戲碼。因被情婦常艷曝光與局內多位女性淫亂,衣俊卿被解職。隨後材料中涉及到的編譯局的其他女下屬被網友〝人肉〞起底,而衣俊卿供職的中央編譯局也成為眾人嘲笑對象。

點此看大圖片

財色雙收的衣俊卿,最近成為〝紅人〞。(網絡圖片)

中央編譯局女性被集體〝起底〞

繼常艷材料〝衣俊卿不止我一個女人,江洋不是他的唯一〞中的江洋遭〝人肉〞後,近日,更有民眾在中央編譯局官網上搜出材料中涉及到的編譯局的其他下屬,多達20餘人。

不少網友對被〝起底〞曝光的這些女性進行一番調侃笑話。

安普若-安校長:看了網上的曝光,發現中央編譯局美女真多啊,而且都是名校出身,人大最多,北外、上外等等一大堆,學歷還高,女博士、女碩士比比皆是,真的是人才濟濟。

帝都日記:夕。讀完全本《中央編譯局言情錄》。一個有腥就沾,一個投懷送抱;以潛規則始,以慾火焚身終。他道貌岸然,黨校講課仍卑微求饒;她猜忌尖刻,索金百萬仍難消瘋狂。毀滅了天朝政壇新星,斷送了事業有成美女,葬送了兩個正常家庭。終是一對書生之罪孽情仇,一個字,慘。如換作劉志軍,必不是這般情節。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了署名傑安迪的文章指,衣俊卿的倒台引發了又一輪讓人情不自禁的竊笑和幸災樂禍,而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副部長級別他成為因違紀而被免職的更高級別黨員之一。

〝畢竟,衣俊卿的主要職責是,傳播毛澤東和其他共產主義大師的左傾、且常常是清教徒式的教義,而如今中國正處在這樣的時代,許多人因領導人中的看似缺乏品德者,而感到幻滅。〞

中央編譯局

衣俊卿所在的中央編譯局是〝為黨服務〞的〝馬列研究的權威機構〞,目前約有300餘名員工。

杭州《錢江晚報》的一則標題總結了公眾的反感:《滿嘴馬列,滿腹盜娼》。雖然該文章的文風被批像〝文革式大字報〞,但這篇評論繼而譴責了衣俊卿買賣他所在單位的職位。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中共中央編譯局,全稱為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簡稱中央編譯局。是中共中央直屬的事業單位,成立於1953年,前身是1949年創立的中央俄文編譯局。主要職能是編譯、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理論,翻譯中共和國家重要文獻和領導人著作。

從常艷文章描述的情況來看,編譯局很多工作,並不是在〝編譯〞,而是發揮著文革寫作班子〝梁效〞、〝羅思鼎〞等同樣功能:為現執政當局行動路線找思想根據和理論基礎。而和其他一些高官性醜聞不同的是,這位副部長級別的衣俊卿,不但要色,還要財。即〝睡了還要給錢他。〞

網友老牛之友點評說:〝中央編譯局,研究馬毛鄧江的權威部門竟然如此有聲有色地搞權色交易---衣俊卿案實在太精彩了,一個副部級頭兒,一個博士後美女,真實連續劇的男女新主角,要情節有情節,跌宕起伏,要意義有意義,折射時代……〞

對於編譯馬列主義的衣俊卿的〝多彩人生〞,有評論說,馬列主義恰恰也是春藥。

馬克思

被中共奉為〝始祖〞的馬克思,其個人生活混亂。

Arnold Kunzli在《卡爾.馬克思心志》一書中寫道:馬克思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女婿自殺了,另外三個孩子死於營養不良。馬克思的女兒 Laura嫁給了一名社會主義者 Lafargue,她埋葬了自己的三個親生骨肉,然後與丈夫一起自殺。另一個女兒 Eleanor決定和她丈夫做同樣的事時,她死了,而她丈夫卻在最後一刻退縮了。

個人生活混亂的馬克思。(網絡圖片)

馬克思從不覺得自己有義務養家,雖然以他所受的教育和對多種語言的掌握,他很容易做到這一點,相反,他靠向恩格斯乞討而活。馬克思和他的女傭 Helen Demuth有一個私生子,後來他把這孩子栽贓給恩格斯,恩格斯則接受了這一安排。馬克思、恩格斯學院的 Riazanov主任在《卡爾.馬克思、Mai、思想家和革命家》一書中承認了這一事實。

Eleanor是馬克思最喜愛的女兒,他叫她〝Tussy〞並常說〝Tussy就是我〞。當恩格斯臨終時告訴她私生子的醜聞時,她崩潰了,正是此事導致了Eleanor的自殺。

馬克思不僅無償剝削女僕,還要強迫其充當性奴,產下私生子。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聲譽,要恩格斯替罪,私生子用恩格斯的名字命名,由恩格斯寄養在工人之家。拉法格等宣傳家還連篇稱頌馬克思與夫人燕妮的愛情如何純潔、堅貞與偉大,馬克思的情詩如何動人,純真得能陶冶人的心靈。

因此,評論指出,共產黨表裏不一,欺世盜名,自來如此。

常艷老公給全體國人的一封信?

此外,網上近日也在熱傳一篇自稱〝女博士常艷老公給全體國人的一封信〞,指〝衣俊卿在研究馬列,不知汲取的是何營養〞?但該信真假難辨。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新唐人記者劍彤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122/27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