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能端牢〝飯碗〞嗎?

中國糧食危機成為近年來海內外關注焦點,也成為當局頭痛的難題之一。日前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度指出,中國有13億人口,〝只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這段話被指很有〝習近平風格〞,但是習近平真能端牢〝飯〞碗嗎?這尚是個未知數。

〝18億畝紅線〞還在嗎?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明年六大任務,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五大任務比較,多了一項推動城鎮化。

有專家對城鎮化提出質疑,擔心新一輪〝圈地運動〞,進一步推高樓價,將無地農民變成城市貧民。但更大的危機,還是糧食。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第二大稻米及大麥進口國;今年1至11月,中國糧食進口量已較去年同期增加兩倍,目前已成為糧食淨進口國,其糧食自給自足的政策紅線已面臨鬆動考驗。

一直強調18億畝紅線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日前也鬆口說,〝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這是非常理智、明智的,也是有必要的〞,但他話鋒一轉說,〝糧食這個問題太複雜〞,據他透露,中國今年進口糧食6000多萬噸,相當於最大產糧省黑龍江的年產量。

近年來,官方已少提耕地保護的〝18億畝紅線〞。這條紅線據說是預期本世紀中大陸人口頂峰時期將達18億,為保證糧食安全,至少要保證一人一畝耕地,因此官方曾反覆強調〝18億畝紅線〞絕不能突破。如今,官方似已漸漸轉態。

據陳錫文今年上半年時透露,大陸近年糧食自給率已從95%降至不足90%。〝糧食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不利自身及國際市場國民食品危機感重

香港明報》分析,如果說中國是出於戰略儲存的目的,在國際市場趁低吸納問題還不大,但若真把糧食安全寄託於國際市場,不僅自陷險境,也非世界之福。因為中國的需求量太大,動見觀瞻,據專家分析,中國增加進口5%的糧食,就相當於世界穀物貿易的三分一或半壁江山。

除了糧食危機,早在2010年12月,小康雜誌社的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了清華大學,在全大陸的範圍內開展了中國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的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70%的國人民眾對中國的食品認為是沒有安全感,52%的受訪者表示是比較的不安全,而15%的人認為是特別的沒有安全感。

希望之聲》特邀評論員蘇明曾直指,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中共不愛聽的。〝因為共黨們比我更清楚中國大陸農業的現狀,可是共黨不說,永遠只說大豐收。有人愛聽大豐收,所以就連吃帶浪費、帶糟蹋糧食。我的話只說給該相信兼聽則明的國人民眾們聽,那就是共黨曾經喊叫的要在上個世紀末實現的農業現代化,不但沒有實現,農業反而還破產了。〞

因此,中共當局面對這一大難題,習近平能否端好〝這個飯碗〞,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221/27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