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前景悲觀 中國大陸經濟下行趨勢已經確立



  從投資角度看,人們往往只關心投資完成額,但從需求角度考察,投資完成額只是需求的「滯後」指標。因為當統計局報出數據的時候,作為需求的投資已經不存在了。投資在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是需求,一旦項目完工,投資就轉變成供給,所以更應把它看成是供給的「先行」指標。當我們看到投資完成額大幅度增長的時候,先應想到的是供給能力大幅增長,而不是投資需求大幅增長,因為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當中,都會有超過六成轉變成新增固定資產。


  筆者認為應該用「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指標觀察投資需求的變動,它說明在建的全部投資項目需要多少投資才能完成,因此可以反映存量投資的變化情況。若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今年前10個月的增長率為19.8%,而去年前10個月的增長率為25.7%,下降5.9個百分點。然而今年的通脹水平比上年高,去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是3%,今年是6.8%,所以去年的實際存量投資增長率是22%,今年只有12.2%。也就是說今年前10個月實際投資增長率比去年同期收縮了10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方面也有類似情況。今年前10個月,房地產投資的增長率高達31.1%,但這仍是投資的完成額。如果從住宅新開工面積這個房地產投資先行指標看,則是大幅萎縮。「十一五」期間,商品住宅年均新開工面積增長率是18.7%,但今年前10個月累計住宅新開工面積為-5.8%,其中10月為 -21.8%。今年各級政府都在建設保障房,按每套60平方米計算,1000萬套就是6億平方米,占前10個月新開工住宅面積12億平方米的一半,如果扣掉保障房開工面積,今年以來商品房的新開工面積大幅萎縮52%。房地產調控引起房地產投資萎縮,必然會成為引起未來經濟下滑的重要原因。

  其次看出口需求。今年前10個月,出口增長率為22%,看起來似乎與往年相差不大,但必須注意到,出口增長率是按現價美元計算的。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的央行為救市都放出了天量貨幣,在中國出口方面表現為自今年初以來出口價格指數大幅提升。同時,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到10月末人民幣已累計升值4.7%。剔除這些貨幣因素,按人民幣計算的出口實際增長率只有6%,已經明顯低於9%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出口增長低於經濟增長,這種情況自 2000年以來,僅在爆發次貸危機的2008年出現過一次。

  第三看消費需求。目前唯一仍保持高位運行的是消費。如果用過去3年與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比較,消費增長率提高了3.9個百分點,投資提高2.6個百分點,而出口下降12個百分點,顯然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上升。

  消費增長一枝獨秀與農民增收有一定關係。近幾年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農民收入也跟隨上漲。2010年和今年前9個月,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增長率都是 7.8%,但農民實際收入增長率是10.9%和13.6%。這表明價格機制變化在城鄉之間重新分配了社會財富。中國有9億農民,農村人口是主體,農民增收就必然會帶動消費市場的繁榮。

  但是,農產品價格上漲雖然大幅增加農民收入,卻引發了由食品價格上漲所導致的結構型通脹。從去年10月開始,政府把宏觀調控的重點放在反通脹方面,實施了強力貨幣緊縮。到今年7月以後,消費物價出現逐月回落趨勢。可是當我們為此感到高興的時候,最近卻開始出現大量農產品「賣難」和價格暴跌的報道,因此農民收入的高增長也難以持續,這就給未來的消費增長帶來了難題,目前唯一的需求增長亮點也黯淡下來。

  實際上貨幣方面也已表現出經濟下滑的顯著趨勢。截至去年10月末,M2的增速是19.3%,今年10月末已經收縮到12.9%,是新千年以來最低點。當然這有抗通脹而主動收縮的因素,但經濟內在收縮不僅表現在廣義貨幣增長率的下降,更表現在狹義貨幣增長率大幅低於廣義貨幣增長率。因為狹義貨幣M1是用於交易的貨幣,M1下降反映的是現行生產經營活動的萎縮。新千年以來,M2與M1的年均增速只相差0.7個百分點,基本是同步增長。2010年M2增速是 19.7%,M1是21.2%,M1比M2高出1.5個百分點。今年初以來,M1增速一再下降,到10月末已經降到8.4%,與M2的增速差也擴大到 4.5個百分點,這比正常年景0.7個百分點的速差已經高出5倍多了,而觀察中國近30年來的經濟運行情況,只要出現M1增速顯著低於M2的情況,無一例外都會出現經濟明顯減速。

  一般來說,當M1增速低於M2,交易中的貨幣就會變成存款,所以存款應該是增加的,但今年7月存款同比減少6000億,8、9月份同比少增3700億元和7300億元,到10月存款又減少2000億元,這就說明銀行體系中的資金在外流。同時出現的是地下錢莊泛濫與高利貸橫行。這是由於貨幣緊縮,大量中小企業從銀行體系得不到貸款而不得不去借高利貸。許多調查表明,中小企業用高利貸來支撐經營,頂多只能撐半年,所以到今年底明年初很可能出現中小企業倒閉高潮,相應引起經濟明顯減速。

  生產方面還有一個情況也反映了經濟下滑趨勢,那就是存貨的變動。存貨分原料庫存與成品庫存,一般來說,原料庫存增加反映了企業為擴大生產做準備,成品庫存增加則反映了可能存在滯銷。去年前11個月,存貨增長30.9%,但其中的成品庫存只增長11.2%,今年到8月末,存貨增長26.1%,成品庫存增長23.4%,可見原料存貨增長率在大幅下降,而成品存貨增長率顯著提升,這也反映出生產收縮。

  所以,不論從什麼角度觀察,中國經濟增長的曲線都是趨向下行。這種趨勢不僅是宏觀調控的結果,更是經濟內生因素所致。因為宏觀調控主要聚焦於貨幣收縮,但目前投資、消費和出口的收縮,都不是與貨幣收縮直接相關的,而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因素造成的。因此經濟的下行趨勢不會是暫時的,明後兩年內經濟增速或將持續下行。

  今年前10個月實際投資增長率比去年同期收縮10個百分點

  剔除貨幣因素,按人民幣計算的出口實際增長率只有6%,已經明顯低於9%以上的經濟增長率

  消費增長一枝獨秀與農民增收有一定關係,但農民收入的高增長難以持續,這就給未來的消費增長帶來難題

  觀察中國近30年來的經濟運行情況,只要出現M1增速顯著低於M2的情況,無一例外都會出現經濟明顯減速(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 王建)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證券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207/22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