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全球似乎又到經濟危機緊要關頭 金融危機似已難免



歐債危機持續到今天,最大的問題是債務增長遠遠超過經濟增長,但又無法從正常渠道大規模融資,希臘、意大利莫不如此。自今年7月以來,意大利十年期國債利率始終維持在6%左右的高位,幾乎是同期德國國債利率的3倍,幾乎喪失了市場融資能力。隨着近日歐洲獨立清算所(LCH Clearnet) 宣佈提高一切意大利政府債券與指數相關證券交易的初始保證金比例,意大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7%,飆升至7.5%的歷史高位,已不可避免要成為被施救的對象。


意大利到底是「大得不能倒」,還是「大得救不了」?意大利政府債務高達1.92萬億歐元,占歐元區政府債務總量的23%,即便是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能槓桿化獲得1萬億的救援資金,或歐洲行業被迫進入初級市場購買債券,也填補不了如此之大的債務窟窿。作為繼日本和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意大利債券市場引發危機,必將牽動全球整個經濟大局。根據彭博社數據,截至2011年9月17日,意大利未清償債務本金總規模為1.58萬億歐元,未清償本息總規模為2.18萬億歐元。截至2011年6月底,在各國持有的意大利風險敞口中,法國首當其衝,風險總計4164億美元,德國銀行持有 1649億美元,其他國家按風險高低排名依次是:英國、荷蘭、美國、日本、西班牙、瑞士。可想而知,一旦意大利倒下,法國無疑是下一個風險對象。這無論是對歐元區還是對全球,恐怕都是一場空前的災難,全球金融市場或將因此失控。

債務危機與金融危機的交互影響正在展開。「金融加速器」正在通過資產價格渠道加強主權債務和經濟波動之間的惡性反饋作用:主權債務已讓歐洲各國實體經濟嚴重受損,經濟萎縮又使政府和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惡化,各國被迫啟動「去槓桿化」進程;「去槓桿化」效應又將使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收縮,市場流動性下降,致使投資信心不足,資本溢價風險放大,借貸能力大幅下降,並通過投資乘數使經濟加劇下滑。為了遏制經濟復甦的放緩,歐元區國家加強對危機的干預又導致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的不斷擴大,於是就形成了「債務危機——資產負債表惡化——去風險資產——流動性枯竭——信貸全面緊縮——經濟蕭條——債務危機加劇」這樣的惡性循環。

種種事實表明,全球可能面臨比2008年更加糟糕的情況。歐洲主權債務的「系統性風險」向銀行業擴散,金融市場各關鍵指標已現與次貸危機時期相似的走勢,各國國債收益率屢創新高,歐洲各銀行的CDS價格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水平,歐元/美元基準掉期利率出現嚴重惡化,歐洲銀行在美元融資市場上壓力陡增,而隨着主權債務危機升級,常規融資來源供應會越來越少,未來融資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

2012年是歐元區國家債務到期高峰期,五國到期債務規模達4061億歐元,其中希臘將有337億歐元債務到期,葡萄牙有184億歐元到期,西班牙有 1093億歐元到期,意大利有2447億歐元到期。此外,美、日等高債務國政府到期債務規模以及新增融資需求也比前幾年顯著擴大。據IMF數據測算, 2011年至2012年政府融資需求與GDP比率的平均值,日本、美國、法國分別為54%、27%和20%。與此同時,歐美銀行業也有大規模債務集中到期,均處於融資需求高峰期。2012年全球銀行業將有約7萬億美元債務到期。鑑於債券市場融資已飽和,銀行業與主權債務之間將形成極大的融資競爭,一些銀行可能出現嚴重的資不抵債。

風險還不止於此,全球銀行業持有的歐債風險敞口並不透明。歐洲影子銀行體系非常發達,衍生交易規模早已超越了基礎金融產品的規模,且衍生品槓桿比例遠高於傳統金融工具。據國際掉期交易協會(ISDA)估計,基礎金融(債券、股票、信貸)市場規模和衍生市場規模的比例在1:10至1:25之間。政府主權債務在一般時期被視作是具有最高信用等級的債務,因而被廣泛用於構建各種信用衍生品種,主權債與金融的槓桿規模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

隨着全球最大期貨及金融衍生品經紀商之一的MF Global(曼氏金融)遞交破產申請,歐洲債務病毒正在向美國乃至全球銀行業浸染。曼氏金融因為豪賭歐債而破產,而其他美國大銀行由於涉及CDS等交易也受到牽連。據數據提供商CMA稱,在上周五的交易中,摩根士丹利信用違約掉期價格大幅上漲21.1個基點,至413.8個基點;高盛集團的信用違約掉期價格也大幅上漲17.7個基點,至330.6個基點。「大而不能倒」的系統性風險正在繼續上演,債務正在像一個黑洞,把全球金融資源吸走。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115/22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