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 官方闢謠姍姍來遲 江澤民死訊牽動誰的心

作者:



自前日中午開始,中共當局已在網絡上大肆屏蔽江、江澤民、總書記等敏感詞,但直至昨日中午才闢謠,距亞洲電視報道江澤民死訊接近 18小時、距日本《產經新聞》出版江澤民病逝號外也有 3小時。封鎖消息那麽乾脆利落,澄清謠傳如此拖拉延誤,只會刺激另一輪內幕競猜遊戲。

鄧小平的先例來看,一旦江澤民作古,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大政方針不會受到衝擊;不肯定的是,江派人馬中誰會先受到衝擊?可以肯定的是,江澤民的功過是非、歷史地位,不會因官方的一紙訃告而蓋棺論定;不肯定的是,胡錦濤等領導人還願意維護江氏家族的利益到何時?

國家領導人卸任後,其健康狀況還能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在歐美民主國家並不多見。江澤民的生死狀況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關鍵在於中共領導人退休後仍享有極高禮遇,甚至是退而不休,雖然不直接介入內政外交的決策,但在人事問題上仍涉足甚深,在幕後的權鬥中擁有極大發言權。況且,中共退休領導人,包括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等,其子女都活躍於商界、金融界,為維護家族利益,他們與現任領導人的互動已不是單純的禮遇問題,更多的是利益交換。這種制度不廢除,退休領導人的健康狀況就有權鬥色彩,就有炒作價值,輿論的關注就不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政治人物的尊重。

其次,從中國近年的做法來看,對於領導人的健康狀況,官方是隱瞞病情,不隱瞞死訊。但是,由於當局的誠信受到質疑,隱瞞病情的質疑被延伸到對死亡的定義的質疑,也就變成了對隱瞞死訊的質疑。如果當局不再刻意隱瞞領導人的病情,形成一定的通報制度,還可免去領導人帶病出席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或其他重要場合時強顏歡笑之苦。

其三,由於官方發佈訃聞,有一定程序,加上中國人的忌諱,有些程序不可能在領導人病逝前提早完成,而且,官方與家人對領導人的評價難免出現爭議,因此,官方發佈訃聞往往要延誤數小時。不過,新華社如果與時俱進的話,完全可以改變報道方式,依新聞準則以快訊報道領導人病逝消息,只涉及職務而不涉及評價,其後再發佈官式訃聞,兼顧新聞與政治的需要。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708/21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