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基辛格爆料:中共和美建交是毛澤東先主動求和

促成中美建交關鍵人物、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enger),新作《論中國》(On China)今在美國出版。該書是他回顧對中國外交歷史的首部專着,季辛吉披露,1970年代中美和解由毛澤東主動提出,意在聯美制蘇,他呼籲理解中國必須從其漫長歷史出發,若中美發生冷戰,「將阻止太平洋兩岸一代人的進步。」

這本書長達6百頁,被視為季辛吉獻給自己88歲大壽的賀禮。目前台灣各大網路書店已可買到,售價約1200元台幣。不過,這本書忽略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批判,也引發抨擊。《紐約時報》一篇書評指出,這本書是季辛吉個人的現實主義思維,抬舉毛澤東式的統治。《澳洲人報》指出,這本書輕鬆略過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和中國侵害人權行徑。《華爾街日報》則認為,這本書「流暢、引人入勝,有時令人生氣。」

形容周恩來「很優雅」

季辛吉在書中生動描述了他和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近距離接觸的印象,他形容毛澤東是「王者哲學家」、周恩來「優雅」、鄧小平則是「眼神憂鬱的勇敢小個子。」

中國外交「務實利己」

他寫到:「尼克森恭維毛澤東使一個文明古國改頭換面。毛澤東回:『我改變不了它,我只能改變北京附近一些地方。』」季辛吉對此表示吃驚。至於周恩來,季辛吉認為,周總是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帶有孔聖人般自然的優雅和過人的智慧。」而鄧小平則是「有憂鬱眼神的勇敢小個子。」他推崇鄧「將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轉變為經濟大國的現代化進程。」

關於中美和解,季辛吉也提出新的見解。一般歷史學家認為,尼克森意圖透過訪問中國的積極姿態,轉移國內對他在越南事務上失敗的注意力。但季辛吉指出,先採取主動的是毛澤東,意在迫使蘇聯不敢輕易對中國動武。

季辛吉說,中共領導人在涉及中國的外交事務中都是務實的「利己主義者」,當年雖堅持共產主義,實際上卻與美國建交共同遏制蘇聯。這種「務實」持續至今,使得中國對美國在九一一後的政策多採旁觀態度。

季辛吉指出,如今中國已不再有「師從西方」的受限感,並產生新的輿論浪潮,年輕一代學生和網友、還有一小部分領導人敢於表達,「導致一種國際體系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正在形成。」

「冷戰阻礙一代發展」

季辛吉認為,中美關係對全球穩定與和平至關重要,若形成冷戰,將會「阻礙太平洋兩岸整整一代的發展」,中美關係「不需要、也不應該成為一場零和博弈。」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517/20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