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大陸網民最喜歡網上發言 為何全球第一?

一個國際組織最近對全球各國網民在網絡上發言的頻率進行了調查,發現中國大陸的網民最為勤奮,有接近一半的人每星期都會在網絡上表態發言。


總部在紐約的《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佈2010-2011全球信息技術報告,發現中國大陸的網民最願意在網絡上發言。台灣中央社報道說,這個報告顯示,對於「是否每天或者每周都會在網絡上發言」這個問題,百分之四十七的中國大陸受訪者選擇肯定的答覆,居全球首位。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巴西的百分之三十五和印度的百分之三十二。

與此相比,美國和加拿大網民每周網上發言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二,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網民發言的比率更是只有百分之七,全球最低。

報告還引述專家的分析說,網絡普及率較低的國家,網民發言的相對比率也較高;而主流媒體的報道覆蓋面廣泛,則是發達國家網民率低的原因之一。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電子通訊工程教授龔叔佳博士分析說,中國網民願意表態發言,不是主流媒體覆蓋不夠,而是網民不同意這些媒體的觀點。

 「它這種主流媒體的價值觀實在是太具有爭議性了。很多人說什麼都是很客氣的。它的價值觀實在是太荒謬了。這種情況下老百姓不平則鳴,所以他肯定是有話要講。這個和是不是跟網絡的普及率都沒有絕對的關係。只要有人發言,那是人家有話想說,有話想說的話,所以他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因為他的這個觀點和主流不太一樣,或者是他的這個觀點是比較獨到的一個觀點,所以他願意表達。」

美國原電子雜誌大參考主編李洪寬,也認同這樣的看法。他認為許多媒體的文章質量不高,文字表達容易引起爭議,確實是網民要說上兩句的主要原因。

「中文的寫作水準普遍低,這個是一個讓讀者看着不滿意,要麼就是和我的理解常識擰着、相反,要麼就是裏面寫得明顯是撒謊。一篇文章出來之後,一篇報道出來之後,會有成千上萬的讀者忍不住去跟兩句。當然大部分的跟帖質量更差。從一個外國人的眼光來看,好像很繁榮,但不管是原作的質量,還是跟帖的質量都比較差。」

不過,李洪寬對世界經濟論壇的這個調查報告結果有所質疑,他認為,其實網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互動和分享,在這方面美國人在網絡上發言表達的頻率也非常之高。

 「外國人也一樣愛發言。但是像《紐約時報》或者是《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等,它的跟帖質量還是蠻高的。很多時候跟帖的質量一看就是作者認真寫的,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那種明顯的語法錯誤。你要看中國的跟帖大部分就是一個字,一字貼。『頂』、『贊』,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就是湊個數。」

龔叔佳則認為,如果把網絡看成是一種意見表達平台,那麼中國網民發言頻率高,也可以看成是中國民眾更希望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表達看法。他認為,在一個不確定和衝突比較多的地區和時代,民眾表達的意願也更為強烈。

 「社會特別動盪的時候,那麼每個人都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對這個社會有很多東西需要辯論。非常有爭議性的問題大家都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這個社會它的價值觀一旦確定,而且能夠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時候,大家就沒有什麼可講的。如果你要看中國文學史或者哲學史的話,就會發現每一次都是發生這種社會大的動盪的時候,像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或者是南北朝時代,一動盪就有很多的人才出來要發表他們的主張,然後相互間來進行辯論。」

他也認為,互聯網的有關管理部門隱瞞、壓制言論表達,官方媒體扭曲事件真相,也都是中國民眾希望更多表達的原因。

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還對全球網絡競爭力進行了排名,瑞典、新加坡、芬蘭、瑞士和美國排在最有競爭力的前五名,兩岸三地中,台灣排名第六,香港第十二,中國大陸則排在第三十六名。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415/20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