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救救孩子!」大陸語文老師的呼喊

三妹也說說:

 

在中國的當下,「救孩子」比辛子陵的「救黨」重要得多。這些喊「救救孩子!」的大陸語文老師雖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並沒有看到最嚴重的是黨文化對孩子們的洗腦。我們在大陸長大的人都是被扭曲和洗了腦的,只要在大陸完成小學教育,洗腦也隨之完成。洗腦的嚴重後果是,對大是大非的問題嚴重判斷錯位和扭曲。看看我們周圍這些成年的大陸中國人,真讓人難過,他們不知道這種是非不分的思維混淆丟的是自己的尊嚴。所以先從自我反洗腦做起才能救我們的孩子。
 
 
「救救孩子!」大陸語文老師的呼喊
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日前《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在大陸發行,引起廣泛關注。圖為大陸的小學生在上語文課。(Getty Images)
 
日前,一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在大陸發行,引起廣泛關注。「我們的孩子還在吃毒藥!」這是老師們對當今語文教材最核心的評論。教科書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不但是社會自我認知的投射,也是社會文化主張的表徵。怎樣才能救救孩子呢?
 
新書的作者是多位在浙江中小學教語文的一線老師,他們組成了「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希望能走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線。該書詳盡列舉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三套使用最廣的小學語文教材的種種「毒素」,這三個版本在大陸市場上佔據了約80%的份額。

 

2010年9月1日出版的新書:救救孩子。(網絡圖片)

書中具體分析了大陸小學語文課本存在「四大缺失」:一、經典的缺失。卡爾維諾曾說:「經典作品是一些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麼本身以難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世界上有很多兒童文學名著,為何大陸語文課本的編撰者們偏偏挑選那些遠遠不夠經典的作品呢?
 
 
二、 兒童視角的缺失。作者發現大陸語文教材大部份都重在說教,極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如《漢語拼音兒歌》裏的:「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弟弟河邊捉蝌蚪,哥哥走來勸阻他」。《流動的畫》:「哦,媽媽,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國的畫,千萬不能弄髒它!」這些既非童謠,也非詩歌的打油之作,成人讀來都覺得乾癟乏味,豈能奢望孩子們喜歡?
 
 
三、快樂的缺失。比如在《小獅子》一課中,「小獅子聽了媽媽的話,開始刻苦學習。他終於學會了奔跑、撲食、撕咬的本領。」這群新生代的語文老師們這樣點評這一段:獅媽媽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就是吃苦,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確需要付出努力,但努力就一定是吃苦嗎?小獅子的捕食練習,難道就不能是它們最具樂趣的童年遊戲?為什麼我們不告訴孩子,學習也是可以非常快樂呢?
 
對吃苦精神的推崇正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懸樑錐股」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激勵人苦學的典故,並非偶然。然而,「錐」和「懸」這兩種最典型的自虐自殺動作,恰恰成為這種「苦學」精神背後「毀人」本質的形象表露。毀人就是不把人當人。我們的教育傳統不是教孩子成人,而是教他成器。學生學得不好,就罵他「不成器」。器,就是工具。」
 
四、事實的缺失。老師們發現語文課文很多都是虛假的名人故事。比如《愛迪生救媽媽》一課,講的是愛迪生利用鏡子的反光原理,讓醫生給媽媽做了急性闌尾炎手術。不過醫學史上對於闌尾炎手術的最早論述是在1886年,而愛迪生生於1847年。也就是說,愛迪生7歲時不會有闌尾炎手術的說法。還有陳毅給母親洗衣服,根本就沒有這回事。「雲雀媽媽擦去頭上的汗水」,鳥類沒有汗腺,哪有什麼汗水?

 

 

語,指語言和說話;文,指文采和風華。古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文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所謂「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不過遺憾的是,很多人發現當今中國語文教育,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的真實、自由的精神。
 
 
蘑菇該獎給誰》說的是兔媽媽囑咐兩個孩子要好好練習跑步,並把最大的蘑菇獎給最好的孩子。小黑兔和烏龜比賽得了第一名,而小白兔和駿馬比賽得了最後一名。結果兔媽媽把蘑菇獎給了小白兔,「因為他敢和高手比呀!」老師們批判說:這個兔媽媽的母親形象、親子關係、育兒理念,其實就是當今教育生態的真實投影。假如小黑兔和小白兔只是偶然碰到了烏龜或駿馬,並不存在什麼敢不敢的說法。沒有細緻詢問,沒有坦誠交流,沒有確鑿依據,沒有慎重省察,而這不正是一位母親與孩子交往中所需要的嗎?
 
 
難怪在很多孩子的眼裏,逼迫他們讀書的媽媽形象,跟狼外婆差不多。中國人總喜歡跟人比,其實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成為你自己。任何事情只要盡力而為了就行了。並且別忘了說一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在小鴨子學游泳那課里,「鴨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老師們評論說,課文「用成人化的視角,抹殺了小鴨的努力過程,告訴孩子只要『過了幾天』,什麼都能學會。哪有這樣的事!」現實中這一過程裏面充滿了艱辛,「不要化妝。要告訴孩子們世界的真相。」
 
 
《瀟湘晨報》在介紹這本書時評論說,當成人化的社會因為功利失去真實時,常識的回歸往往是最為艱難的,課文僅是一個縮影。如何重新認識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直至個人等相互的構成與位置,仍然是有待修訂的課本,且永遠沒有最後一課。的確,飽受這種教科書灌輸的我們,如何才能修訂自己的人生呢?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中國事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1016/18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