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電腦和人類互動的未來



西蒙是一個機械人,看上去像是一個外星人。他的頭是白色的塑料外殼,籃球一樣大。眼睛炯炯有神,而且還有眼皮。它的眼睛和眼皮實際上是攝像機。它還有一個鼻子,兩隻米老鼠一樣的耳朵。它的大腦就是一台電腦。


安德雷亞.托瑪茲是喬治亞州理工大學助理教授。他設計這種像西蒙一樣可以跟人交往的機械人。托瑪茲說:「我們今天要教西蒙做的事情是打掃工作場所。」

機械人西蒙站在一張桌子前面,上面有好幾樣色澤鮮艷的家庭用品。機械人伸出胳膊,從一個研究助理那裏拿過一塊海綿舉到眼前,說是要仔細看看。

研究人員說,「把海綿放進那個綠色的筒里」。機械人西蒙說,「有道理。」

教西蒙做事,似乎比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還容易。托瑪茲說,如果要在家裏或辦公室使用機械人,這很重要。

托瑪茲:「我們認為,機械人進入人的環境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機械人要能夠適應、並且從所接觸的人那裏學到新東西,而這些人不一定了解機械人或了解機械人的學習方式。」

但是,今年的電腦和人類互動研討會上討論的問題不僅僅是機械人。

斯科特.帕比納是研究電腦和人類互動的,他說,人們如今不再只是用電腦玩耍或工作。人們如今跟電腦生活。

帕比納:「現在的前沿問題是我們跟電腦互動的不同方式。例如,機械人西蒙正在開始以多種途徑學習,並變得像是具有智力。因此,我們正在接觸一種不可思議的價值,而我們也害怕這種價值。」

目前一個熱門話題實際上牽涉觸摸,即如何設計非常小的電子產品如 iPhone等的鍵盤。現在,iPhone大小是由手指的大小決定的。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生克里斯.哈里森說:「我們不能把電話的尺寸再縮小了,再小就沒法用了。因此,我們必須想出其他辦法來讓這些電子產品大功能,小尺寸。」

哈里森想出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利用機身作鍵盤。他把這個發明叫做Skinput。哈里森說:「Skinput的工作原理是,在這個手環上安裝10個專門的震動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就像是一個小麥克風,可以聽到你的身體內部活動。」

哈里森用一根指頭敲打自己的手,電腦顯示屏上就出現一連串的波浪曲線。

他說:「這種數據來自這 10個感受器。它實際上是在分辨這些聲音,還可以把聲音歸類。它可以學會分辨你的中指、小指、手掌等發出的聲音。」

每一個手指發出不同的指令,如撥一個號碼,檢查電話留言等等。儘管Skinput現在依然處於原型機階段,微軟公司認為它很有前途,正在給哈里森的研究項目投資。

這就是今年的電腦和人類界面研討會的主題,這就是改變我們用電腦做事的方式,改變電腦跟我們做事的方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508/16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