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契丹女英豪蕭燕燕 - 肖太后

阿波羅網編者註:好像作者不是漢族人,看着有些不快,僅供參考。

兩場大戰令宋太宗膽寒
    
      公元979年,統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趙光義發動了征伐北漢的太原之戰。蕭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漢,最終目的是奪取燕雲十六州。蕭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漢這個遼宋之間的緩衝地帶,於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漢。但是,趙光義自恃兵強馬壯,對蕭燕燕的警告置若罔聞,在消滅北漢之後,宋太宗不顧勝利後不得獎賞、心有怨恨的將士們的反對,強令疲憊不堪之師,徒步600餘公里,越過連綿險惡的太行山脈,去進攻遼國。
    
      戰爭開始時,宋軍兵不血刃,連克軍事要地,並對遼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圍之勢。一時之間,趙光義不禁有些飄飄然了。卻全然不知自己長途奔襲,孤軍深入,已正中了蕭燕燕「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計謀。
    
      在接下來的高粱河會戰中,宋軍三面受敵。原本疲憊、厭戰的將士在酣戰之時突然叛變,頃刻間,宋軍全線潰敗,死者萬餘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傷,乘驢車狼狽狂逃。遼軍追至涿州,繳獲宋軍兵器、糧秣無數。宋太宗腿上的兩處入骨箭傷,竟成了他日後病死的主因。
    
      次年10月29日,蕭燕燕與丈夫親率大軍進圍瓦橋關(河北雄縣)。趙光義命宋軍嚴密設防,阻截遼軍南下,並親率大軍馳援瓦橋關。但遼軍進展迅速,宋朝援軍尚未趕到,遼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鋒軍將瓦橋關包圍。蕭燕燕抓住戰機,命令耶律休哥出擊。遼軍兵鋒銳猛,奮力衝殺,宋軍不敵,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鎮),被遼軍追及,展開決戰。宋軍損失很大,幾員戰將被俘。心有餘悸的趙光義,怕重演高粱河之戰的悲劇,不敢再進,只好草草收兵。
    
      處變不驚保幼子登基
    
      公元982年9月,在瓦橋關決戰之後兩年,35歲的遼景宗到達雲州(山西大同)境內,遊獵於祥古山時得了重病,最後在趕往雲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宮。
    
      當時,蕭燕燕剛剛30歲,太子耶律隆緒12歲。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虎視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勢馬上變得險惡起來。
    
      蕭燕燕手握一紙「長子隆緒繼位」的遺詔,牽着12歲的兒子,召來景宗臨終前委託後事的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問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壯(指契丹皇族勢力),邊防未靖(宋軍威脅),你們來說,我該怎麼辦?」
    
      韓德讓、耶律斜軫兩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韓德讓建議蕭燕燕下詔讓各諸侯王回到自己的領地,相互之間不得互通消息和見面。在解除了宮廷政變的危險之後,蕭燕燕宣佈景宗遺詔,立太子耶律隆緒為皇帝,是為遼聖宗。蕭燕燕則被尊為「承天皇太后」。
    
      韓德讓是漢族人,在景宗大量提拔運用漢官時嶄露頭角。為景宗朝的政權鞏固,百姓安居樂業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屢屢升官。此次,韓德讓又因擁立有功,官升一級。蕭燕燕命其統掌御府禁衛軍,總理宿衛事,參決大政。於是,韓德讓一面主持朝廷政務,安撫臣民,一方面兼起保衛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責任。他對上京臨潢府實行戒嚴,使得以蕭燕燕為首的領導核心,很快穩住了局勢,渡過了危機。由此,蕭燕燕對韓德讓也愈加寵信,並遷升他和耶律斜軫分掌南、北樞密院。
    
      由於蕭燕燕臨危決斷,處變不驚,賞罰分明,治國有方,一時間,契丹內外和睦,兵強馬壯。
    
      一戰打來百年和好
    
      經過多年與北宋的交戰,蕭燕燕早已徹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實力和君臣怯戰的心理。但即便如此,遼宋之間的戰爭——對燕雲十六州的領土爭端,也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蕭燕燕敏銳地意識到:與其這樣無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處。但雙方進行了這麼多年的戰爭,怎麼個「和」法,還需要講求策略。蕭燕燕深諳「進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採取了以戰止戰,以攻求和的策略。
    
      公元1004年,蕭燕燕發動了一場長驅直入北宋腹地兩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戰役。
    
      蕭燕燕發動此役,本意就是以戰求和,宋朝的表現正合其意。於是,雙方和談就此開始。契丹提出的議和條件是要宋朝「歸還」後周世宗北伐奪得的「關南之地」。宋朝的條件則軟弱的多。只要契丹能儘快退兵,宋朝願以金帛代地。
    
      經過討價還價,引人注目的「澶淵之盟」就此簽訂。燕雲十六州維持現狀,宋朝每年給遼國十萬兩銀、二十萬匹絹以為「軍餉」,宋與遼結為兄弟之國,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真宗皇帝稱蕭太后為叔母。
    
      「澶淵之盟」是遼國一次軍事上的勝利,也是一次外交上的勝利。此後118年間,遼宋之間再未發生過大的戰事。契丹百年和平基業自此奠定。
    
      太后也有難念的經
    
      表面看起來,蕭燕燕的日子過得很舒心。丈夫在世時,身體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兩人十分恩愛,甚至可以說是到了專寵的地步。蕭燕燕16歲入宮為後,到丈夫英年早逝,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了將近14個年頭。14年中,蕭燕燕為丈夫生下了4子3女共計7個孩子。這是歷代君王難以想像的鸞鳳和鳴,也是帝後之間「多子多福」的性愛見證。在中國歷史上,幾乎見不到一個后妃給皇帝生這麼多孩子!丈夫去世後,兒子耶律隆緒即位,小小年紀卻也十分懂事。朝中有一批賢能之士輔佐,對其他政權的戰爭也取得了開國以來最大、意義最為深遠的勝利。她執掌朝政期間,帝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不過,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蕭燕燕的這本經,難念的程度更是非同尋常。
    
      蕭燕燕大姐嫁給了齊王耶律罨撒葛,二姐嫁給了宋王耶律喜隱。蕭燕燕的兩個姐姐嫁給兩位皇叔,並非因為郎才女貌,實在是一場政治聯姻。因為這兩個皇叔有一個共同的嗜好——愛謀反。早在穆宗時期,這兩位親王就因為謀反而被穆宗查處。
    
      景宗即位後,罨撒葛、喜隱等人被釋放,而且得到進封。為了進一步籠絡、監督兩位皇叔,景宗將蕭燕燕的兩位姐姐嫁給了他們。但是,事與願違,對 「皇命婚姻」不滿的兩位姐姐,卻搞起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把戲,成了兩位皇叔夫唱婦隨的同路人。於是,原本就心懷不軌的兩位皇叔,更是有恃無恐,一次又一次發動叛亂。叛亂雖然都被挫敗,但礙於景宗的仁慈,礙於姐妹之間的情分,蕭燕燕不得不一次次赦免他們。
    
      公元972年,齊王罨撒葛病逝,蕭燕燕與大姐的關係得到緩和,並且逐漸重歸於好。公元994年8月,契丹西北邊境不安,為加強對西北各部的控制,蕭燕燕命令能征善戰的大姐,統兵3萬,鎮守西部邊疆。
    
      在衛戍西北邊疆的寂寞歲月里,齊王妃對一名相貌俊美的奴隸撻覽阿缽一見鍾情,二人在漠北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主僕戀」。蕭燕燕知道後非常生氣,對這位蕃奴嚴加刑罰,並將他發配到了遠方。後來,蕭燕燕雖然應允了大姐的請求,准予她二人結婚,但這一次懲罰「主僕戀」帶來的羞辱,卻使大姐對蕭燕燕妒恨交加,撻覽阿缽更對那一場痛打牢記在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齊王妃決定為前夫報仇,為後夫出氣。她計劃帶着自己的黨羽,從原本由自己把守的西北邊境出逃,與骨歷扎國聯合舉兵謀反。然而消息很快就走漏出去。蕭燕燕聞訊,立即先發制人,將他們一舉擒拿,先後囚禁在幽州和懷州兩地,並於1007年6月將二人賜死,其餘主要黨羽全部活埋。
    
      二姐與蕭燕燕的關係,似乎從來就沒有過轉機,起因也是在丈夫身上。在嫁給喜隱之後,她不但不籠絡和監督喜隱,還積極參與喜隱的一系列謀反活動。誰知老天不佑,喜隱雖有鍥而不捨的毅力,卻屢叛屢敗,終至罪不可赦,被判死刑。二姐深知景宗朝的內外政務,都決於蕭燕燕一人之手,因此對自己的妹妹產生了刻骨的痛恨。後來她試圖以宴飲為名毒死妹妹,卻被婢女告發。蕭燕燕不得不對二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毒酒鳩殺。
    
      公元996年,三女延壽奴因為生育而患病,心疼女兒的蕭燕燕將自己宮中的女官賢釋派去侍候。誰知蕭恆德竟然見色起意,不等妻子病好便迫不及待地與賢釋勾搭成奸,當着公主的面兩人眉來眼去,暗送秋波。公主被氣得病勢越發沉重,終於不治身亡。
    
    
      作為母親,蕭燕燕在得知女兒身亡的底細之後,怒不可遏,立刻下令將駙馬蕭恆德賜死,為公主殉葬。
    
      公元1009年11月——「澶淵之盟」後5年,享受着兒女孝順的承天皇太后蕭燕燕為兒子舉行了傳統的「柴冊禮」,將皇權交還給了耶律隆緒,決定從此結束她在景宗、聖宗年間的「攝政」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一個月後,她竟因病意外地死在了南行途中,終年57歲。
    
      蕭燕燕的死令聖宗悲哀異常,寢食俱廢,一直哭到嘔血。聖宗為母親上諡號為「聖神宣獻皇后」,隆重安葬於乾陵。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方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424/16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