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前所未聞 中科院專家:沙塵暴 近百小學生慘死

—中科院專家:破壞環境發展經濟 留給後人是災難

沙塵暴

沙塵暴

甘肅沙塵暴圖片

中科院專家:破壞環境發展經濟 留給後人是災難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節目長度:4分33秒  下載mp3(16k) | (128k)

近年來肆虐在大陸北方的沙塵暴天氣已經造成災害,今年更危及到香港、台灣。為此3月30日本台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沙塵暴專家錢正安教授,他表示保護環境、資源,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才能防止沙源的生成。

錢正安教授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沙塵暴的起因,指出土地的沙漠化造成了引起沙塵暴的豐富沙源。
(錄音):如果風力再大,但是沒有沙源,比如我國東南沿海植被很好、鬱鬱蔥蔥,刮颱風也不會起沙塵暴。引起沙塵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象條件大氣環流的因素,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變沙肯定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它就沒有源了。所以沙源在哪裏?整個中國北方,也包括蒙古南部。

錢教授認為,大氣環流是造成強風氣候的主要原因,但是大氣環流目前不是人類能夠征服的。


(錄音):要想完全不發生沙塵暴很困難,比如說,颱風來了,能不能用原子彈爆炸破壞颱風。造成沙塵暴的蒙古氣源它的範圍更大,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使它破壞不產生強風。把下面的環境都治理好了,這當然是根本的因素,但是很困難。我們只能在局部地區固沙,另外一個就是種些植被。

但是由於大陸北方乾旱,種植被缺少水源。因此恢復原有森林、草場是可行的辦法。而急功近利,盲目發展經濟,是破壞生態環境的短見之舉。錢教授說,
(錄音):過度的放牧、開墾,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他要當急發展經濟,牧區只有想多養羊,農區想多增加糧食,可是遇到水的矛盾。 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控制。。發展,這個地方有水,資源能提供多少人生存,可以開墾多少荒地,要根據實際情況,不能盲目的向天要糧、向山要什麼水,這樣就破壞了人類的家園。可能眼前得到一點急功近利,可能會有些發展,但是長遠來講,你把下一代人可持續發展的一點家底都沒有了,留給後人的是災難。

錢教授還例舉了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的沙塵暴,將近百名走在放學路上的小學生吹進路邊水渠的慘痛教訓。


(錄音):當時天很黑,水渠正是放水的時候,風很強,人頂不及(住),就把人吹到渠里了。渠深、水急,娃娃站不起來,都淹死了。(氣象預報)儘量把沙塵暴到來的時間報的準確一些,提前讓當地的老百姓做好準備。

錢教授強調,在地理條件環境不好的地方,更要注意環境保護、資源的節約利用。

錢正安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沙塵暴專家,曾着有多部著作,對中蒙乾旱氣候和沙塵暴的事實、環流、變化及形成原因等進行了較系統的分析。其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及中國科學院二、三等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田溪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403/16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