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京統一圈地 市中心百姓連懵帶騙拆到遠郊

北京的首都中心區治安防控行動,從周三開始,以天安門附近及長安街沿線為中心區的地段,警方將實行24小時防控。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丁小報道。

北京市公安局周三正式啟動首都中心區治安防控行動,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將實行24小時防控。京華時報報道中心區內再劃分成網格狀區域,整合市公安局巡特警總隊、交管局、西城、崇文、宣武、天安門分局以及武警官兵,分段管理。特警持槍進行武裝巡邏震懾,執行全天候反恐、處突準備,打擊震懾周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市民賈女士說這種警衛措施加強了不安全感:「 我覺得這種加強令人更沒有安全感了,如果社會安定的話何必派這麼些人呢?這種措施實際就是說政府認為有不安定因素。」

《京華時報〉引述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首都的中心區,也是中外遊客遊覽觀光集中的地區,制定該防控方案維護安全穩定,是從構建「世界城市」的需要出發。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經濟、社會學專家胡星斗認為加強安保只是搪塞之言:「中國社會的形勢越來越複雜,常年積累的社會矛盾無法解決,因此有大量上訪人員,還有其他一些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事件,所以我們看到維穩的措施越來越多。這當然也是必要的,但同時我們認為社會的治理,主要不是靠堵,而是疏導,從改善制度入手,解決他們的問題,才能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

另一邊廂也有疏的措施出爐,並非疏導矛盾,而是疏散人口。北京市為加快改造城區工程,提出鼓勵中心四個城區的舊城居民,自願外遷到郊區。根據宣佈的方案,東城居民將向順義遷居,西城居民遷往昌平,宣武居民遷往豐臺和大興,崇文居民則遷往朝陽。《新京報》周四引述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北京將加大舊城人口疏解力度,對自願遷居的居民,提供房屋或補償;如果不願意外遷,原先破舊的房屋也將得到修繕。同時當局將聘請一流專家,統一規劃和設計,打造精品院落和特色街區,促進舊城可持續發展。

其實在北京過去數年的所謂舊城改造中,多奉行不予回遷,而現金賠償往往也只夠在郊區買房,位於西城區的祖宅07年被以改造名義強拆的賈女士正是這樣情況:「給的特別少,我們那片給的是八千六百零五一平米,拿着那個錢當時只有在五環以外才能買到房子,他們不解決住房。我們是希望回遷,哪怕是一萬塊一平米我們也希望回來這地方,但他們不同意回遷,就等於政府強迫拆遷。(後來你們這塊地做了什麼用途?)還沒用呢,我們也不知道將做什麼用,就等於政府炒地皮呀!」

曾任職中央媒體多年的李先生是02年遭強拆的舊城居民,他對當局的發展觀不以為然,並且認為政府無權支配誰應該住在哪裏: 「現在這個是胡扯,連懵帶騙,無非就是又玩什麼花樣,實際上政府一直在這麼做,把城裏的人趕跑。現在的拆遷牽涉問題就是,就想一分錢不給你,把你老百姓打跑,一環以內的房子不都差不多把人給騙走了麼?然後他們自己修房子把院子修得跟明代似的。(他們也說要打造精品院落和特色街區,你覺得對發展好麼?)這都跟老百姓沒關係,沒有哪個朝代管老百姓這個閒事的,也不應該管也不能管,凡要管的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在管,一個是希特拉一個是柬埔寨紅色高棉。簡單點說,這些當官的怎麼他們自己不遷出,你生活在這兒、生活來源在這兒、上班在這兒、就必須找個住得方便的地方,是不是?我在北京這兒上班,你紐約給我一套房子我有什麼用啊?還不夠我路費錢呢!」

而胡星斗認為疏導中心不能簡單地把居民掃出去,而是要配合商業、生產和生活設施的轉移,發展衛星城市:「目前北京周邊城區很難起到衛星城的作用,大批勞動者早上湧向市中心,進城的地鐵擁擠不堪,出城區的地鐵幾乎沒人,下班的時候正好相反。這就說明我們的一些郊區淪為『睡城』。更重要的是怎樣將產業轉移到郊區,讓人們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這樣才能真正疏散市中心的人口。」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327/16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