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Leebai:再說幾句仇恨和敵人-簡單低級的道理

作者:


         Leebai


         2010-03-08

今天不小心到罈子上看到幾篇談敵人/仇恨的帖子,覺得有必要再寫
幾個字。這其實是無事生非,如果不上這個罈子,也不用費這個時間
了。寫幾個字以後俺準備和這個罈子自動隔離一段時間,忙正事了。

有些人似乎把「沒有仇恨」標榜成一種很高尚的情操,似乎無恨就比
有恨來的高級,其中以劉曉波為代表,他說,【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
智慧和 良知,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煽動起你死我活的
殘酷鬥爭,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
的進程。】

這種智慧太高級了,俺很難理解。譬如張三把李四他爹殺了,李四如
果想保持【人性】就應該不要記仇,防止自己的智慧和良知被腐蝕。
這裏面的人性/智慧/良知不知道是怎麼定義的。這裏面的邏輯也很奇
妙,仿佛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不是張三造成的,而是李四的仇恨導致
的。如果李四沒有仇恨了,那只能說李四不會發動【你死我活的殘酷
鬥爭】了,並不能保證張三再殺李四甚至王五。這樣做的後果,很可
能只是保證了張三殺更多的人,還是無法避免【你死我活的殘酷鬥
爭】。

俺經常在這個罈子上看到這種過於高深而不着調看起來嚇人的「理
論」。按照俺低級的認識,仇恨乃是有意識有感覺生物受到迫害後的
直接心理反應。你把一條狗的腿給砍下來,它肯定會恨你,這並不需
要土共對它專門進行教育。按照某些人的說法,似乎仇恨是土共宣傳
/教育的產品,如果沒有土共,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仇恨,俺不知道他
從那個星球來的。

現實的中國,是仇恨多了,還是仇恨少了?64血案過去20多年,
多少人還在仇恨,甚至記着這個事情?現今中國到底流行的是「有仇
必報」還是犬儒主義?在中國敢於反抗暴力的人有多少?敢於和土共
說不的人有多少?美國人,據說是高級的。他們沒有仇恨嗎?想當年
牛仔們為了瑣事都能拔槍互射搞出人命,好像比中國人生猛了許多。
你煽中國男人一個耳光,同樣情況下,你去煽美國男人一個耳光,看
看你能得到什麼不同的對待?難道說高級的美國人會對你更加客氣?

這些高深的理論里其實有一條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民主素質論。
過分強調大眾素質甚至心理對民主化的作用。你大眾要是仇恨那些屠
殺你的劊子手,民主就永遠來不了。這種外星人思想俺不知道是怎麼
來的。根據俺低級的想法,民主化更多是個權力/勢力制衡的過程,
是個權力均衡化的過程。受壓迫的階層早一天作出反抗和爭取,民主
化就可以早到一天,其本質上和仇恨沒有太多關係。在某種程度上
說,仇恨是人們受到迫害的自然反應,說明還能感受到迫害,認為不
公,有爭取權力的意識。今天聽了點兒鮑鵬山說的商鞅段子,民主化
其實也可以看作「強民化」的過程,如果大眾都敢於仇恨敢於報復敢
於爭取自己的權利了,統治者的專制還能維持得住麼?

都是仇恨,不同的人會用不同方式進行解決/報復。並不只存在劉曉
波認為的「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一種方式。在上例中,李四可以把
張三砍死,也可以把張三送交警察。仇恨與【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
人性,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的進程。】有什麼本質關係?相
反,在當今的時代,記仇往往意味着沒有放棄良知,不和土共隨波逐
流。

再說敵人。

敵人用來描述人們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其實是客觀的。張三要殺李
四,他們是敵人,這種關係是客觀的。李四可以主觀上認為張三是朋
友,不過這是主觀上的一種錯誤認識。就和你可以把大象看成螞蟻一
樣。這種認識錯誤往往會招致嚴重的後果。

敵人這種關係之所以形成,是因為某一方執意用暴力解決矛盾。大眾
要權利,土共就鎮壓,從而形成敵人的關係。這種敵人的關係是客觀
的,就是說明客觀上雙方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什麼時候土共可以好
好說話了,那敵人關係也就結束了。

類似地,朋友也可以說是一種客觀關係。多指雙方有一致的興趣志
向,樂於互相幫助。但是對於朋友的主觀認定要更難些,而且主觀和
客觀可能有一些交集。張三以為與李四之間是朋友,也許事實並非如
此。不象敵人關係那麼容易辨別。同樣,認錯朋友/誤認朋友關係也
可能招致不好的後果。

和仇恨一樣,如果我們能真正脫離土共話語系統,我們也可以看到,
敵人也並非只有土共意義上的永遠「你死我活「的那一種。美國南北
戰爭雙方也互視敵人,打完不也是該幹啥幹啥了嗎?

劉曉波等人陷入土共思維系統太深而對人性缺乏認識,以致形成一種
簡單的逆向土共思維主義。土共有仇恨,土共有敵人,他們就反其道
為之。給孩子洗腳後,連孩子帶洗腳水一起潑掉。我們反土共,真正
地脫離土共的思維方式,就不應該害怕仇恨/避談敵人。應該光明正
大地說,我們有仇恨,我們有敵人。但我們的解決方式/如何對待仇
恨和敵人與土共完全不一樣。如果不這樣的話,說明你腦子裏那個極
力想避免的仇恨和敵人是和土共的想法是一樣的,你在潛意識裏還是
土共的意識,只是你在刻意地避免而已。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網路文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321/16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