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中共地方政府舉債纍纍 恐引發金融風暴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最近發表研究結果「中國的8,000個信貸危機」(China's 8,000 Credit Risks)中表示,中共體制下的地方政府舉債纍纍 ,本土金融風暴危機隱然形成。

經濟學人》11日報導,由於中共法令限制銀行直接貸款給地方政府,為規避該項限制,地方政府設置了估計達8,000家的投資公司,以「企業貸款」的名目舉債,累積了龐大的債務。

更可怕的是,史宗瀚估算,中共地方政府的未償債務餘額達11.4兆人民幣(合計1.7兆美元),另外還有地方政府為刺激經濟,籌資進行基礎建設,銀行目前已經承諾發放了12.7兆人民幣貸款。實際上,中共當局大力宣傳的金額達4兆人民幣的全國刺激方案,其中只有1兆人民幣是由中央政府提供。所以,如果史先生的估算還算精準的話,中共地方政府的舉債揮霍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因此,不良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史先生估算,中共地方政府旗下投資公司取得的貸款中,將有四分之一發生壞帳。由於地方政府已為這些債務做出擔保,所以,壞帳造成的損失將會使得放款銀行面臨危險。很多貸款是以土地來抵押,如果被用來抵押的土地的價格下跌,或土地被用來擔保多筆貸款,則至少有一些銀行可能會倒閉。

麥格里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中國研究部門主管庫茲(Michael Kurtz)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狡猾擺脫的債務可說是一場財務騙局,因為無論這些貸款的責任是在投資公司或貸款銀行,在一個國營體制下,這些貸款最終都將由中共中央政府來承受。

儘管有史宗瀚教授的研究數據,外界對中共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資公司的運作方式還是隱約不明。他們的部份資金顯然來自於土地出售,而這可能牽扯到一些地方官員、開發商和承建商之間的貪污腐敗交易。

地方政府債務將引發金融危機

美聯社》8日報導,中共中央銀行一副行長星期一表示,如果中國地方政府為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而設置的投資公司無力償還巨額貸款,中國的銀行業將面臨金融危機。

蘇寧﹝Su Ning,音譯﹞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銀行監管機構已經要求銀行針對這些投資公司未償還貸款進行審查。蘇寧雖然拒絕透露債務金額等詳細內容,但他明確指出,去年,這些投資公司的借款額度占銀行總放款量非常高的比例。

蘇說:「這可能有潛在的風險,因為有些投資公司雖可得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援,可是很多地方政府本身就有財政收支平衡的問題,而一些投資公司則根本沒有獲利。」

中國的媒體報導,地方政府旗下投資公司已借款約6兆人民幣﹝相當於8800萬美元﹞。美國西北大學史宗瀚教授估計,自2004年至2009年底,地方政府借款總規模約12兆人民幣(相當於1.6兆美元)。

雖然中國的銀行業目前現金充裕,但是銀行監管機構擔心,去年太多的銀行放款流向了不需要資金的工廠、房地產和其它投資,這將導致不良放款大幅增加。

事實上,北京宣佈的4兆人民幣刺激方案,資金來源主要來自銀行。因為北京只提供1兆人民幣,剩下的3兆人民幣則要求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來提供,而他們都仰賴着銀行貸款融資。

中國媒體上個月報導,銀行被規定不得貸款給地方政府旗下的投資公司,並對一些不符合北京發展計劃的地方政府方案予以拒絕。

中國隱藏性負債暴增, 2012年恐現金融危機

彭博新聞》 (Bloomberg)報導,史宗瀚教授表示,隱藏性債務使中共政府債台高築,估計政府負債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可能高達96%。

史教授着有《中國的派系與金融》(Factions and Finance in China)一書,他於3月1日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在最壞情況之下,中國可能會在2012年左右爆發相當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而此將導致中國經濟持續衰退至少2年以上。」

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2月23日曾表示,中共地方政府負債所堆砌出來的泡沫,恐在10年內引發區域性經濟衰退。而避險基金經理人查諾斯﹝James Chanos﹞則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杜拜嚴重1000倍以上,他預測房地產投資過熱將導致中國經濟崩盤。

史宗瀚表示,如今兩難的是,若大舉整頓這些地方政府債務,所出現的的壞賬將會導致「巨大的波浪效應」(gigantic wave),如既定的工程項無法完成等。另外,若地方政府未能停止過渡借貸,估計將會導致2012年的通脹急升至超過15%。無論發生哪一種情況,都會令人民對金融體系失去信心,最終令銀行出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蘇臻綜合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314/15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