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馮小剛「杜月笙」扮相曝光 比比看像不像

3月18日報道 作為建國60周年的獻禮片,主旋律電影《建國大業》的商業價值毫不遜色於《赤壁》等重金打造的大片。該片的演員陣容實在太強大,隨意一個配角都可能是娛樂圈響噹噹的腕兒。上周起,《建國大業》轉景上海,進入大腕演員戲最集中的拍攝部分。昨日記者趕赴車墩現場探班時,就剛好遇到飾演杜月笙馮小剛出場。有意思的是,擔任這場戲導演工作的,居然是《建國大業》的男主角——蔣介石的扮演者張國立。

  張國立扯着嗓子講戲

  


  馮小剛版「杜月笙」招搖出場。

  


  舊上海青幫大頭目杜月笙

  


  執行導演張國立現場說戲,戲中他將演蔣介石。

  


  《建國大業》熱拍。


  根據劇組的通告,昨日《建國大業》劇組從早晨6點30分就開工拍攝。當記者於中午時分趕到車墩時,導演黃建新正在「拍兩個不知名人士的戲份」,不見「蔣介石 」的扮演者張國立,但劇組人員保證「張國立今天來了片場」。下午2點,劇組午休時間結束。「南京路」上忽然多出了一群黑衣黑帽、幫派打扮的群眾演員。同時,一輛車輪外側被塗成金色的「另類」黃包車也出現在「南京路」的一頭。幾分鐘後,現場忽然一陣騷動,許多原本在附近休息的遊客都湧向了「南京路」口,拿出相機拍個不停。原來是「杜月笙」馮小剛出現了。同時,還有一個光頭、戴着墨鏡、手執大喇叭的男子,在給馮小剛以及現場的群眾演員安排走位。仔細一看,這位「現場導演」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張國立。原來整個上午,張國立並沒有休息,而是呆在劇組在片場臨時設置的工作室內,和另一位導演韓三平一起,看之前拍攝的回放。

  從安排群眾演員走位,到另一輛普通黃包車在鏡頭裏出現時帶人不帶人,以及杜月笙出現的同時,鏡頭裏要有幾輛汽車幾輛自行車,包括告誡圍觀群眾拍照可以,但不要用閃光燈等等,都是張國立扯着嗓子在喊。在連續幾條拍攝都不能順利「過」後,黃建新終於也扯着嗓子喊起來:「工作人員都過來一下,我們聽『張導』講一下戲!」

  馮小剛「招搖」經過「南京路」

  在周星馳的《功夫》中,馮小剛客串了一把黑幫老大,此次在《建國大業》中出演上海灘著名的幫派老大杜月笙,馮小剛換了件長衫,多了墨鏡和拐杖——大佬的派頭十足。昨日馮小剛拍攝的一場戲,簡單來說就是杜月笙「招搖」經過「南京路」,所以,戲份更重的其實是杜月笙身邊的那群手下。第一條過後,張國立對黃包車以及打手們行進的速度表示了很大的不滿。於是,當馮小剛參與的第二條拍攝時,打手們奔跑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一倍,「杜月笙」的「親信」還講解「入戲的要領」:「都給我牛X起來!」

  等着拍戲時,馮小剛還跟助手張術有說有笑,抽空還悠閒地抽上一根煙。偶爾有群眾演員跑來要求合影、握手,馮小剛也都表現得很親切。然而一旦坐上黃包車,進入 「杜月笙」狀態時,馮小剛立刻變得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即使一條拍完,馮小剛也不會馬上跳脫角色,依然坐着陽光下泛着金光的黃包車,在一群手下的簇擁中,回到鏡頭開始的地方。馮小剛的這場戲完全不需要台詞,甚至沒有過多的肢體語言,但馮小剛在第一條拍完後還是有點「不滿」,原因是馮導覺得自己頭上的帽子很不合適。在黃包車行進的過程中,帽子因為身體傾斜有掉落的傾向,他直接找來負責服裝道具的工作人員,比畫着自己的頭型與帽子間的空隙,要求對方立刻做修改。

  雖然韓三平、黃建新是《建國大業》名正言順的導演,不過客串的演員馮小剛,也沒完全把自己當演員。看到高空攝影機已就位,馮小剛會主動與韓三平商量:「不如跳過走位,直接實拍一條吧……」這個「建議」隨即就由韓總宣佈實施。第一條實拍過後,馮小剛很自然地坐到一旁與韓三平、黃建新開始 「聊天」。此時,劇組的工作人員搬來監視器,而他們很直接地把監視器的最佳視角位,擺到了馮小剛的面前。

  場外花絮劉德華客串12小時

  根據原本的拍攝計劃,昨日片場除了馮小剛外,應該還有劉德華的戲份。不過飾演蔣介石侍從室主任俞濟時的劉德華,在前日上午入組拍攝,僅僅花了12個小時就完成了自己的戲份,在昨日中午就離開了上海。

  1949 年,蔣介石曾密謀在建國大典時轟炸北京,而劉德華飾演的俞濟時正是該計劃的執行人。在前天的拍攝中,上海著名的老建築科學館被劇組臨時徵用為國民黨中央辦公室,與劉德華演對手戲的不僅有張國立、馮小剛,還有觀眾非常熟悉的喜劇演員孫興。據介紹,劉德華在《建國大業》中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台詞頗多,因此來上海拍攝前,劉德華特別預留了兩天的檔期,但他「提前」完成了任務。

  編劇王興東曝光陳凱歌戲份

  參與《建國大業》編劇工作的王興東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主動曝光了部分劇情,「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建國大業》的故事很簡單,『開了一個政協會,建了新中國。』但其中涉及到不少故事,是以往史料中很少提到的。」王興東介紹說,「電影中的主要線索,就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民主人士、社會賢達召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而蔣介石就千方百計地要破壞這個會議的召開,整個電影也就圍繞這一『破壞與反破壞』的主要矛盾展開。」

  王興東還特別提及了陳凱歌客串的馮玉祥,「他應該是電影開始時的幾個鏡頭。毛主席給馮玉祥寫信,馮玉祥當時在美國,坐蘇聯的船,差一天就到蘇聯了,結果船上起了大火,他和小女兒被嗆死了。因為他是陸軍上將,結果就舉行了很隆重的葬禮。會還沒有開就損了一員大將。」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東方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319/12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