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人民當心 共產黨的"熱錢"正集中出逃

央行副行長蘇寧在接受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誌專訪時明確指出,外匯資金大量流入,導致外匯占款大幅增加,不僅加劇流動性過剩的矛盾,加大了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也不排除未來可能出現集中流出而衝擊經濟的風險。」
「有一定比例的異常外匯資金,主要通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利潤匯回、僑匯、外商直接投資、金融機構、地下錢莊等渠道流入境內。」蘇寧稱,央行將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跨境資金流動管理,嚴厲打擊非法外匯資金流動,有效防範資本流動的衝擊。
 
決策層早已瞄準熱錢
 
作為央行副行長,蘇寧的表態理所當然地可以被理解為決策層已經高度關注熱錢「大進大出」所帶來的風險。
 
而事實上,這並不是監管層第一次對此進行提醒。在央行於8月15日發佈的2008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罕見地強調要「防範外匯資金大規模流出」;而細觀央行在8月14日公佈的新「三定」方案,「防範金融風險」則幾乎是其「潛台詞」(詳見早報8月15日B14版《央行新職責:金融安全列首位》)。
 
央行的擔憂顯然不是無的放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早報記者:「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走低,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擔心是由於外資撤離的拋壓所致,都開始將手頭的人民幣重新換成美元了。」
 
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明此前曾進行過相關的測算,目前潛入我國的熱錢可能多達1.75萬億元之巨。即便按照市場上最為保守的估計,熱錢也約有4000億元左右的規模。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如果突然流出,對於實體經濟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學者激辯流出之憂
 
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告訴早報記者,目前宏觀經濟基本面不容樂觀。「熱錢」揣着對前景不明朗的擔憂,選擇離開不足為奇,「從1994年和1997年的金融危機來看,經濟放慢往往先於外匯資金大規模的流出。」
 
「此外,由於政府更傾向於『制度救市』,而不是直接投入資金『托市』,這使得大量投入中國資本市場的熱錢開始考慮『掉頭』流出中國。」孫立堅說。
 
深圳第一創業證券經濟學家王皓宇更是直陳:「中國在過去幾年中沒能阻止大規模資本流入,我認為也將無法通過資本管制來控制資本外流。」
 
但也有不同聲音
 
財經雜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則持相反觀點,他認為,由於用外匯儲備增量與直接投資(FDI)和外貿順差之差來衡量資金的淨流入或「熱錢」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特點,因此近幾年外匯資金的淨流入並不一定會導致未來資金的大規模逃離。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的觀點是,中國出現「資本外逃」的可能性非常低,這是由於經濟的基本面向好,並且現行的資本賬戶管制仍然非常有效。
 
匯率政策或調整
 
從蘇寧的表態來看,決策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出台更為嚴厲的後續監管政策並非沒有可能。日前公佈的央行新「三定」方案,央行特意新設了匯率司。其時多位專家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就指出,此舉意味着央行將「前所未有地重視匯率政策」。
 
無獨有偶,就在前天,全國人大財經委也對「熱錢」的管制成效提出了公開建議。其在一份報告中提出,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入中國對金融和經濟安全將構成威脅,建議防骨炕?ケ呱?翟て凇J諧∪聳拷?私舛廖?霾卟憬?扇「?印爸偽盡鋇陌旆ǎ?刺岣叩鐘?惹?摹翱剎僮饜浴薄?
 
孫立堅就指出,雖然國家可以通過緊盯大筆交易和集中一段時間盯小額交易的方式來防範熱錢突然流出,但如果企業通過虛報定價來「配合」外資,政府將會很難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亦有觀點指出,政府可以通過穩定資本市場的辦法,來防止外資的大規模的突然流出。
 
 
來源:東方早報
 
****************
 
我們現在很危險 警惕共產黨的「熱錢」出逃
 
看中國:【羅心惠專欄】中國熱錢揭密
http://us.dongtaiwang.com/do/z__k/tttL9ge2NaxzRYvLejh/YNt3/258738.html 
 

伴隨着盛夏的熱浪,熱錢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熱門話題。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外國遊資為了賭人民幣升值,或從中國和美國的利差中獲利,於是大量滯留在中國,一旦撤離,中國經濟將面臨很嚴重的後果!熱錢有風險這一點大家可能沒有異議,但是,這些熱錢是從哪裏來的?金額多大?專家們卻是莫衷一是。

有專家估算,目前中國熱錢的規模可能在5000億美元左右;而最近,社科院專家新出爐的截至三月份的熱錢規模,數字竟高達驚人的1.7萬億美元,幾乎和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相當,並且據說已從中國賺走了5000多億美元!

熱錢真的來自國際投機資本?

中國一些官方媒體做出種種暗示,說這些熱錢就象當年襲擊東南亞金融市場的那些國際遊資一樣,來自象"金融大鱷"索羅斯這樣的歐美投機資本。然而最近,有諸多學者開始對這個結論表示質疑。

熱錢象一個武功高手,經常是來去神速。但中國是一個外匯管制國家,對國外資金的進入是有嚴格限制的。那這些有增無減而又來路不明的海外遊資是怎樣大量快速進入中國的呢?普遍認為這些熱錢是通過假合資、假貿易、支付虛假薪酬以及地下錢莊等方式進入中國的。

這就存在一個疑問。因為雖然大眾提起熱錢來談虎色變,恨不得誅"熱錢"而後快,但大多數國際遊資都是合法的資金,否則索羅斯就不會被稱為投資家了。熱錢就像一個盜亦有道的江湖人,它的運作也必須完全按照資金所在國的規則來進行,否則也會被法律制裁。也就是說,熱錢是在"遊戲規則"下得勝而去的。衡量風險、投資獲利、見好就收,是它標誌性的三步曲。所以很難想像這些資金會通過非法方式大量進入中國。

而且熱錢雖然喜歡鑽不完善金融市場的空子,但大多時候它主要在開放的金融市場上流動,否則大賺一筆想走的時候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中國實行外匯管制,這些錢怎樣才能夠從中國迅速撤離?所以國際遊資敢在中國揮灑熱錢的可能性並不大,

因為安全性不夠,最多也就在香港打打擦邊球。

可能有的人認為,如果想博弈人民幣升值及存款利息,也許熱錢甘冒風險?可是卻我們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近5年來來,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了1倍以上,同期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卻只升值了20%左右,所以人民幣的升值幅度遠低於歐元。而歐元的基準利率(4.25%)也比美元(2%)高。所以這些熱錢化為歐元豈不比人民幣優越得多,而且還可以自由匯兌、沒有任何風險。因此很難看到國際遊資大量來到中國的合理動機。

這些熱錢很會逃避管制措施,象是自己人!

中共政府發現熱錢大量湧入後,外管局、海關總署和商務部聯合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以遏制熱錢借道貿易方式入境。隨着監管的收緊,熱錢開始放棄貿易管道的方式,轉向其他方式流入。海關總署發佈上半年貿易數據顯示,貿易順差同比下降,但外匯儲備同比卻仍大幅增長,已成眾矢之的的貿易項下"喬裝熱錢"突然沒了影蹤。那麼熱錢迅速轉換成什麼流入方式了呢?

據山東煙臺一位資深銀行從業人士透露,在當地"熱錢"出現了一種"生猛"的入境方式---現金直接搭乘漁船入境!很難想像國際投機資本會想出這麼中國特色的方法進入中國。當然那些國際投資家們最明白,經常辯白:"那些錢決不是我們的!"
吉姆-羅傑斯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他作為長線投資,不會賣出所持有的中國股票。但他同時澄清,他從未買過中國A股股票,買入H股、B股、S股是他投資中國股票的方式。他還明確表示,中國境內大部分的熱錢都是中國自己的熱錢。

中國熱錢大揭密:國內資金"出口轉內銷"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中國"境外熱錢"主要來源於香港與英屬維京群島,而這兩個地方恰好是中國外逃資本漂白的兩大基地。真相好象逐漸明了了:中國的熱錢其實是中國的"外逃資本"!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外逃資本"大多是腐敗所得,或是貪官貪污受賄資金,或是國有企業轉移國有資產,所以這類資金熟知中國特色,進出自有管道。

比如"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組長王明高說過,中國大規 模的資本外逃多通過正規(官方)途徑,混在某些國際收支項目中逃出,比如虛瞞進、出口,假造進、出口貿易訂單,虛報外商直接投資等。因此可以想像,熱錢在進入中國的時候也會是花樣翻新,騙你沒商量的。

而且這些國內外逃資金最熟悉中國市場,也最知道或者說只知道如何賺中國人的錢,所以它不敢去市場、法制完善的西方市場,專門鑽中國市場的空子。

從以上動機、利益、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各個方面考慮,中國當前的熱錢最主要的來源就是中國自己的外逃資本,至於國際遊資、基金投行遊資,都不會是主流。

用搜刮民膏的錢進行第二次大洗劫

當前熱錢的大量流入,已經對中國正在施行的緊縮貨幣政策造成直接衝擊,並且日益演變為通貨膨脹的壓力。自2007年以來,央行加息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5次,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卻僅有小幅上揚,足見貨幣政策重重受阻。央行為"沖銷"過多的流動性已經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17.5%高限,而不斷提高準備金率對股市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使原本已經脆弱的股市雪上加霜。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着多重艱巨挑戰,最嚴峻者仍然是通貨膨脹,嚴重威脅着經濟健康與社會穩定。而現在要控制通膨,最顯而易見的政策是將人民幣升值或升息,但兩項方案最終將導致熱錢更快流入,反而使通膨加速惡化。所以,中共政府現在面臨兩難境地。

另外,準備金率每調高0.5個百分點,將吞噬銀行業約12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中國的金融系統基本上就是銀行系統,任何損害銀行利潤的措施,都將使中國經濟變得更脆弱。可見,"沖銷"熱錢的措施僅在股市與銀行體系即已付出高昂的代價。

老百姓創造的財富被那些當權者用非法的方式"合法"侵佔後,為進一步獲取暴利,偽裝成國際熱錢,重新進入中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大力炒作,並推高通貨膨脹,再一次洗劫了老百姓那所剩不多的銀行存款,並嚴重擾亂着中國的貨幣政策。
(看中國首發)

 

××××××××××××××××××

中國的熱錢到底什麼性質?

趙玉峰

    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外國資本為了賭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滯留在中國,近期甚至有加速的跡象,我們現在很危險、後果很嚴重!但是,熱錢是從哪裏來的?金額多大?專家們莫衷一是,無法統一意見,更不要說對症下藥、針對治理了。我們不妨從參與者各方的動機和利益出發、結合一些資金現象判斷一下這些熱錢的性質。

熱錢的湧入,首先要有動機、其次要有實際收益、再次還需要控制風險。

熱錢的主體至少有7種可能:美國的各種資本、歐洲和日本的資本、中國大陸人自己的錢、港台的錢。其中美國的資本又可以分為公司資本、各類基金的資本、個人的資本等。

首先,我們簡單看一下目前市場對熱錢的恐懼狀態:

信息1:截至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增加至1.76萬億美元,該數字甚至超過了世界主要七大工業國(美日英德法加意)的總和。(高興還是恐懼?)

信息2: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額為1539億美元,同期貿易順差與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之和為700億美元,據此,有觀點認為其差額即為流入的熱錢,即一季度進入中國的遊資超過800億美元。一個季度就800億熱錢,挺多的吧?)

信息3:國海證券最新報告分析認為,從4月有關數據來看,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約745億美元,貿易順差為167.7億美元,FDI為76億美元。按照「外匯儲備增量-貿易順差-FDI」的熱錢估算方法,4月份大約有502億美元的熱錢流入,按每月的流入情況來看,創歷史新高,顯示熱錢流入速度加快。(一個月就是500億熱錢,恐怖嗎?)

信息4:有報道稱,Stone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駐中國分析師Logan Wright指出,4月外匯儲備投資收益在66億美元左右,非美元外匯資產的賬面重估為116億美元,外匯繳存準備金為225億美元。4月不可解釋性外匯流入達到令人驚訝的776.8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熱錢正在加速湧入中國。(這裏說一個月770億的熱錢,更加恐怖了!)

信息5:6月24日,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明在社科院網站上發表報告指出,在一定的經濟學模型假設下,中國資本市場上的熱錢數額驚人,已高達1.75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大約相當於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104%。(我們的外匯儲備都不夠還人家的熱錢!何止恐怖、簡直要崩潰了!整個一個貨幣戰爭立刻要爆發的陣勢!)

其次,我們還是站在博弈各方的角度,從動機、利益、安全性來看一看各方熱錢。

一、美國的資本。這是當前學者最擔心的目標,也是幾十年來貨幣戰爭爆發的源頭,不得不防。至少包括4種來源:美國企業的資本、美國各種基金的資本、英語系美國人個人的資本、美國華僑的資本。

1、美國企業的資本。除了正規的FDI之外,有學者認為美國企業通過假合資、假貿易、外幣貸款和外債、向內地員工支付虛假薪酬、地下錢莊的方式進入中國,這些資本大多寄存在合資企業和房地產、股市裏面。

先說安全性:我國實行外匯管制,美國的企業大多數都公開上市得到嚴格監督,這些非法的錢怎麼向公司股東回報?這些錢怎樣才能夠從中國流出?借給經理層幾個膽子,有幾個人敢做這種要坐牢的事情?正確的回答應該是:幾乎沒有幾個企業的經理人敢在中國灑熱錢。安全性不夠。

再說動機:美國企業資本在中國塊進快出的動機何在呢?應美國政治利益集團的要求專門搞垮中國?一個上市公司,政治的動機就免了吧?以往的國際經驗也不支持這種動機。企業多餘的貨幣資本在中國炒樓、炒股?您看一看目前的局勢,他們敢嗎?除非真的是企業的真實投資,那就不是熱錢了!你能夠想像聯想在美國投資是為了炒房炒股嗎?!即便是一些短期的炒股行為,為什麼不在自由貿易的香港進行呢?

最後一個動機,就是賭人民幣升值?得存款利息?

再看利益:如果是博弈人民幣升值及存款利息。那麼,人民幣存款利息比美國的美元高1-2個百分點,壓賭今年10%的升值,就是安全收益11-12%。好像很不錯哦!這也是專家們比較認同的看法。

可是,英明的美國企業家,為什麼不把美元存成歐元、澳元或者俄羅斯盧布呢?那樣的收益不是更大嘛!

5年來,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了1倍以上(從2002年的0.86升到了今年的1.60),同期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只升值17%左右,相對於歐元卻大幅貶值,即便在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仍然低於歐元。歐元的基準利率(4.25%)也比美元(2%)高。存款為歐元遠比人民幣優越得多,而且可以自由匯兌、沒有任何風險。

澳元相對於美元的升值與此相當(2002年的0.50上升到今年的0.96),同期的澳元基準利率是7.25%,比美元高5.25%,加上升值預期,比人民幣的利益高得多!比歐元也要好!也可以自由匯兌,為什麼不存澳元呢?

俄羅斯盧布也差不多,除了更好的升值預期之外,同期盧布再貸款利率是10.75%(存款利率高於此值),加上升值預期,存款利益大得不得了。為什麼不存盧布呢?

所以,從動機、利益、安全性的角度看,具有全球視野的美國企業家,除了真實的企業投資、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的長期投資之外,不可能將多餘的貨幣資金炒房炒股、存款為人民幣!

最後,我們再看一下國家有關機構調查的結果:

5月中旬,有關部門曾要求五家大型券商調查其三資企業客戶的資金賬戶,以估算熱錢流入股市的規模。"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和中外合作等三類企業的股東賬戶和資金賬戶,跟蹤今年以來其戶頭規模的變化,並以此估算熱錢流入股市的規模。"該知情人士稱,決策層希望弄清熱錢入境後流入的領域,從而判斷其在影響着哪些領域的資產,以便於及時調控。本次調查規格很高,受命調查的券商在5月中下旬曾派出高層到地區分部督辦。截至5月底,調查基本結束,最終的結果並不令人驚訝。"匯總調查的結果發現,三資公司的賬戶規模沒有明顯的異動"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這種盲目、簡單的懷疑,是靠不住的。

2、美國的各種基金和投資銀行。這類資金,是專門搞投資和投機的,也分好幾類: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對沖基金、慈善基金。

公開上市的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除了直接通過QFII投資大陸股市以外,沒有人敢偷偷摸摸地進入中國。

有一些慈善基金會,他們只需要向董事會匯報工作,所以通過慈善事業的掩護進入中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據廈門大學張亦春教授的調查,部分海外捐助提出的要求可能是,承諾給某地無償捐助3000萬元,但要求當地政府幫助境外機構從銀行再匯兌3000萬元。這種「有條件捐贈」的現象據說相當猖獗。
還有一些私募對沖基金(例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等),也不需要公佈持倉結構,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他們需要承受快速的、合法的進出,這在當前中國的外匯管制前提下,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

投資銀行,經受了次貸危機的洗禮,本身已經元氣大傷,而且人家忙乎中國的風險投資、入股中國的銀行這樣的暴利業務還忙不過來呢!(這裏不細講了,暴利驚人!)哪裏有心思賭升值這麼一點小利益?如果有,也大多是合法的投資,寄居在房地產業的外資,據業內人士馮侖的估計,在萬億規模的房地產業,外資至多在百億的水平上,形不成實質性的干擾。

股市中的外資,QFII是主流,也不過千億規模,最近幾個月還老是被贖回;另外一個就是B股市場和H股市場,大家都看到了:B股和H股被炒高了嗎?沒有。

所以,在歷次熱錢襲擊的金融危機中大顯身手的對沖基金和投機銀行,這一次恐怕不是他們,有點可能性的是慈善基金。

3英語系美國人的個人資本。如果站在一個不懂中文和中國金融環境的美國人的角度看問題:

首先缺錢(借了亞洲人一屁股的債);

其次,美元是貶值了,但是,5年來,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了1倍以上(從2002年的0.86升到了今年的1.60),同期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只升值17%左右,相對於歐元卻大幅貶值,即便在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仍然低於歐元。歐元澳元等自由貨幣和自由語言的環境更適合他們。

再次,如果羨慕存款利率,更不應該看好人民幣了。歐元的基準利率(4.25%)比美元(2%)高。澳元基準利率(7.25%)比歐元還高,俄羅斯盧布的基準利率(10.75%)比澳元還要高,他們統統高於人民幣存款利率(活期0.72%,1年定期4.14%)。

而且,將美元換成歐元、澳元和盧布,可以隨時自由匯兌,而中國則是嚴格限制。

試問,在這種金融環境下,哪個美國人的腦子進水會進中國來冒險?換了你可能嗎?

4、美國華僑。他們在大陸有很多的親戚朋友,他們懂中文,熟悉中國的環境,他們大多數不懂國際金融,她們喜歡存款,他們的美元存款在不斷貶值,他們在美國的房產投資不斷縮水,每到一次中國就受一次刺激(美元不值錢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必然選擇就是:想方設法通過親朋好友把收入存成人民幣,當然也不排除買房子買股票等行為。在我的同學裏面、我的同事和認識的一些美籍華人裏面,這種行為十分普遍。所以,不管從動機、操作可行性、利益、安全性各方面考量,美籍華人是熱錢的一個重要來源。

也有人問了:為什麼海外華人不存款為歐元、澳元或盧布呢?因為絕大多數的海外華人並不了解國際金融,也不習慣歐洲、澳洲和俄羅斯的人文環境與金融環境,即便有套利的機會,也只是留給了極少數的人。

據說,個人資金有兩種方式:一是依據外管局規定的國內銀行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以親友的名義開立多個戶頭將外幣資金化整為零兌換成人民幣,;二是利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依據香港銀行允許每天兌換2萬港幣至人民幣和每天向國內銀行匯款8萬人民幣的安排,將港幣或其他貨幣兌換成人民幣。

我國1月到4月,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居民儲蓄從16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這部分存款中,美籍華人作了很大的貢獻!

二、歐洲日本的資本。

近幾年來,歐元對人民幣持續升值,即便到了今年,人民幣加速升值,但是仍然保持與歐元的相當的水平,有什麼樣的歐洲資本願意冒着外匯管制的風險到中國搞熱錢流動呢?

我的估計是比較少,到目前為止,也基本上沒有聽說有這種跡象。

日本人崇尚實業,經常搞合資套利(讓合資企業不賺錢,通過材料成本等方式將利潤留在日方的母公司)的勾當,但是沒聽說過日本的熱錢在世界上胡鬧的事情,包括東南業、墨西哥、俄羅斯和英國,還有最近的越南,都沒有日本人的身影。現在也沒有跡象發現有日本人的資本在中國大肆購買房產、股票、存款的事情。

所以,日本熱錢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四、港台的錢。

香港、台灣人,對大陸很熟悉,文化語言都一樣,自己兜里也有錢,港幣也在不斷貶值,也看中了大陸的投機機會,也熟悉不少的地下錢莊,所以,他們進入大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從事件上看,深圳的樓市被大幅炒高,可能跟香港資金是有一定關係的,但是他們有過炒樓的傷痛,所以炒過就走,不會久留。

我認識的一個台灣商人,前幾年在北京購買了6套房產,都升值了好幾倍。

在香港的中資企業和在大陸的港資企業員工,都要求發人民幣工資。

截至4月12日,港人在深圳的人民幣存款達397.7億元,較年初上升59.1%,香港居民在深圳的中資銀行人民幣存款賬戶數目亦急增42%。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香港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加33%,至766億元,增加幅度大大超過港元存款0.3%和外幣整體存款0.2%的增幅,大量的香港資金流入內地。

「隨着港幣兌人民幣的持續貶值,現在人民幣在香港越來越吃香了,」一位在香港某外資企業上班的呂小姐告訴記者,「身邊不少同事都開始使用人民幣匯兌渠道。」

日前德意志銀行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也證實,在所有個人熱錢流入途徑中,人民幣匯兌渠道被20%的受訪者使用。如果香港的銀行每天允許8萬元人民幣電匯限額,在香港居住的受訪者有34%會使用此渠道。

謝國忠建議收窄國內銀行個人換匯額度,而對於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以考慮關閉,"去年深圳的人民幣現金使用量佔到了全國的約一半已經可以說明這個漏洞有多大"。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港台資金是熱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五、中國大陸自己的錢。

可以分為企業與個人。學者的說法是結匯。

我認為十分正確。作為企業或個人,原先在國外存了一些美元,一方面作為不時之需,另一方面也以為有很大的投資機會。但是,這種預期越來越沒有價值了。

中國的外資來源地,第一位是香港,第二位是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的資金,其實絕大多數是中國人自己的資金,為了享受外資稅收減免的待遇,現在,外資待遇越來越少,企業去維京群島周轉資金的意義越來越小,所以,美元結匯大幅增加。

另一個誘因,是國內銀根的收縮,小企業貸款困難,加快結匯是手段,回來的簽發放高利貸,更可以獲得暴利,為什麼不做呢?!

原來沒有結匯的企業和個人,看到美元不行了,趕緊結匯升值,也是理所當然。

在中國人能夠看到的眼界之內、安全性之內、動機和利益之內,外資待遇的回歸、人民幣的升值、銀根收縮、高利貸放款等因素,即是利益驅動,也是無奈之舉!

總結:從動機、利益、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各個方面出發,中國當前的熱錢,最主要的是中國大陸自己的結匯、港台的資本、海外的華人存款,少量的慈善基金,而我們重點關注的外國企業遊資、基金投行遊資,都不是主流。

 恐怖了大半年,原來都是自己搞自己呀!搞清楚這些錢的性質,才能明白下一步的具體對策,建議國家有關機構對這些性質的錢的規模做一個詳實的調查,也分析一下,這些錢,到底算不算熱錢?算不算遊資?金融戰爭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故事,東南亞的經濟危機故事不斷警醒着我們,但是我們更要認清形勢、合理引導,將這些華人的財富高效利用起來,更好的促進國家的發展。

 2008年7月6日星期日

×××××××××××××××××××××××××××

企業為何總去維京群島註冊 "避稅天堂"誘惑何在

2005-11-11 15:35:26  來源:新京報

號稱「避稅天堂」的英屬維京群島(BVI)金融和經濟部部長羅尼·斯凱爾頓日前來華訪問,其此次來華主要目的是與中共政府洽談簽署交換協議一事,協議涉及雙方在反洗錢、融資等監管方面進行合作。羅尼·斯凱爾頓的來訪牽動了眾多民營企業主的敏感神經,因為BVI目前已是中國第二大外商投資來源地,而其中相當部分是來自中國的「出口轉內銷」,據香港殷誠國際公司統計,60多萬家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企業中,大約近20萬家與中國企業有關。

    所謂「避稅天堂」,是因為BVI對於公司的設立和監管十分寬鬆,在那裏設立公司幾乎沒有稅負,可是在那裏經營的公司也不會有多大的市場,畢竟那裏只是一個150平方公里的小島。而如果在那裏設立企業之後,到其他地方經營,在經營所在地還是照樣要納稅,所以如果不在BVI經營而在那裏設立公司就顯得有點多此一舉。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企業對這樣一道麻煩的程序趨之若鶩呢?如果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到BVI註冊的四種動機。

    首先是避稅需求。其中避稅的意圖方式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利用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在BVI註冊一個公司之後,再到中國來投資,這樣可以在一定期限之內享受中國的優惠稅率,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第二種情況就是利用在BVI的殼公司,大量製造關聯交易,利用關聯交易將中國境內的企業利潤轉移到殼公司,而在BVI的殼公司幾乎不用交稅,這樣就間接地逃避了稅負、提高了公司利潤。

    其次是上市需求。由於中國特殊的證券市場和機制,導致普通的民營企業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非常困難。而到海外上市也存在非常大的障礙,因為長期以來,國內企業到境外上市的審批手續非常繁雜和嚴格,普通的民營企業對於能否走完這些程序信心不足,另外證券法規對於境內企業到海外上市融資規定的門檻也非常高。在這種直接上市無門的情況下,眾多民營企業不惜違規操作,避開國內的種種規定,將境內公司的資產通過各種渠道轉移到BVI或者百慕達群島的殼公司,然後再到海外資本市場上市。

    第三是轉移資產。由於中國的金融市場不夠開放,金融監管十分嚴厲,民營企業做到了一定規模之後,資金的運用上就會受到一定的制約,特別是外匯方面,因此許多民營企業為了獲得更靈活的經營條件,往往選擇將資產轉移到監管寬鬆的BVI、百慕達群島和香港等地。

    第四則是洗錢需求。在BVI和其他一些地方,對於公司註冊的條件非常低,1元錢就可以註冊成立公司,而且對公司的資產不加監管。對於一些資產來歷不明和合法性有問題的企業和個人來說,到這些地方洗錢也非常容易,而且在中國和這些地方沒有反洗錢和金融監管協議的情況下,洗錢過程中的風險極低,這也正是中國要加強與BVI合作,進行反洗錢和監管的原因。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隨着中國和世界各國合作的加強,通過BVI和其他的一些地區來洗錢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因此洗錢需求將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其他三個方面的需求將長期存在,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要加強監管、打擊非法轉移資產和非法逃避稅收的行為之外,可能我們更需要的是完善內部的一些管理機制,在資本市場、稅收和其他法制環境方面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條件,讓那些合法經營的民營企業不必披上外資的外衣。  □周城雄(中科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827/10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