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同志加兄弟將第一個倒下

 

越南通脹 股市跌幅達60%

越共政府近日終於在匯率政策上撤守,越南盾兌美元6月11日貶值2%,部分避險基金經理人認為,新興市場高通脹現象,已經導致當地投資風險明顯升高。越南股市11日繼續下跌,今年以來跌幅達到60%。 

  《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美國銀行研究,一年前24個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當中,18個國家通貨膨脹率處在政府設定的安全區間,現在這些國家通脹已經全面飆破安全區間。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越南。越南財政部長原本上周還表示越南盾不會貶值,不過面對黑市美元價格持續走高,越南政府11日宣佈,越南盾兌美元匯率貶值2%,從16139貶值為16461兌一美元,為了壓抑通脹氣焰,越南央行同時宣佈調升放款基準利率,從原本12%調升為14%。

  目前黑市美元匯率高達18000-18500越南盾,比新官方匯率足足高出15%。由於越南五月通貨膨脹率達25.2%,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越南政府透過貨幣緊縮政策,抑制通脹的動作來的太遲,國際貨幣基金會已敦促越南政府儘快加息壓抑通脹。

  外資過去幾年大量投資越南等新興市場,如今越南政府的貨幣緊縮政策,手上握有七十億美元的避險基金LoevnerManagement經理人SimonHallett說,通脹走高已經讓新興市場投資風險大幅提高,尤其是當地固定收益商品,更是外資砍殺的標的。

  越南,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也都有二位數通脹,儘管上周俄羅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央行均調高基準利率,但投資人擔心加息幅度仍不夠,目前為止,大多數新興市場所祭出的貨幣緊縮尚不足以抑制通脹氣焰,許多國家訴諸價格管制,都只能短期治標的作法。

*****************

新亞洲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越南將第一個倒下

越南金融市場異常動盪,貨幣危機一觸即發,而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似乎也要步其後塵,陷入高通脹、貨幣貶值、股市樓市暴跌的動盪之中,新亞洲金融危機捲土重來已經迫在眉睫。

  《第一財經日報》指出,3月下旬,越南國家銀行聽從了「以本幣升值控制通貨膨脹」之說,將越南盾與外幣的浮動幅度由0.75%擴大到1%。然而事與願違,越南盾由升值變為貶值,在兩個月內快速貶值2.6%,在遠期匯率預期的NDF市場下跌得更為猛烈,5月30日NDF匯率市場預期越南盾未來1個月將貶值7.6%,12個月貶值28%。與此同時,韓國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也開始了貨幣貶值。

  在越南,股市危機已經發生並繼續擴大,至5月30日,胡志明指數已比歷史高點跌去65%,2008年以來已經下跌55%,它還是一場房地產危機,胡志明市的房價已經跌去一半,而商業銀行等金融系統的危機難免接踵而至。

  現在已不能抱着僥倖的幻想——越南危機是一個偶然事件,不會傳導到中國、亞洲,乃至全球新興市場。危機根源是共性的,本幣的連續大幅升值吸引大量熱錢投機,股市、房地產等資產泡沫的大幅膨脹後破滅,石油、原材料、糧食價格暴漲推高了通貨膨脹率,緊縮性貨幣政策極大地擠壓了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

  現在,最後的總攻正在發起,美聯儲已表明拒絕再減息的態度,接下來,美元勢必進入加息升值通道,這無異於向投機新興市場國家的萬億美元熱錢發出大撤退信號彈,倘若巨額熱錢短期急速撤離新興市場,中國也難以置身事外。

  對於中國而言,如果說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鏡子」因為中國金融沒有開放得以避禍的話,十年之後,隨着金融不斷開放,上述共性動盪之源中國大多身在其中,越南這面最近最新的「鏡子」一定要引起最高級別的警惕。

  最值得反思和警惕的是應對危機時錯配的越南貨幣政策。它不但沒有達到目標,反而點燃了導火索:首先,「以浮動區間擴大促本幣升值抑制通貨膨脹」非常錯誤!結果立竿見影地促使本幣貶值。其次,以本國銀行系統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加息、巨額發行票據來抑制通貨膨脹非常錯誤,造成本土金融系統資金鍊的極度緊張和貨幣恐慌。

  上述政策的最大錯誤在於熱錢生病,本土金融和企業吃藥。此輪全球新興市場通貨膨脹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大量熱錢投機哄抬物價;二是因美元貶值導致的石油、糧食等價格大漲。對於後者只能以預見性的黃金、石油、糧食等戰略儲備對沖,否則只能比誰更能「挨餓」;更重要的是,它的貨幣政策沒有抓住主要對手——熱錢,有效約束和打擊熱錢投機,反而通過貨幣政策緊縮大大擠壓了國內銀行和本土企業生存空間,客觀上增添了熱錢興風作浪之威。

  從戰略上講,即使此輪新亞洲金融危機最後衝擊中國,也沒有必要驚慌失措。因為目前人民幣升值仍未達到熱錢滿意程度,股市和樓市泡沫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中國「世界工廠」的產業集群能力無人能及,中國人的忍耐力和應變力很高,國家的緊急動員行動力很強,一定能挺到這場消耗戰的最後。如果在一輪全球新興市場危機後,當別國競爭者被市場驅逐,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反而能夠更鞏固,買石油和銅也會便宜得多。

  況且中國的貨幣主導權仍然在握——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港股直通車」被停掉了;央行仍擁有一次性重估貨幣的權力。股指期貨沒有推,熱錢無法借力打力做空中國。最為關鍵的是,如果熱錢大撤退,央行像次貸危機中的美聯儲和伯南克那樣,鎮定果斷地釋放流動性——把過去緊縮的存款準備金和央票等放出來,向市場和金融機構提供無限量的流動性,就足以和熱錢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消耗戰。

  唯一能致中國貨幣決戰慘敗的是,如果重蹈越南覆轍,中國貨幣政策同樣繼續錯配——在熱錢已經預期在不遠的將來做空人民幣的情況下,仍然加速人民幣升值;在國內商業銀行和本土企業資金鍊已經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反而更加緊縮貨幣,讓本土金融和企業因資金鍊斷裂而被迫停產休克;如果在熱錢已經準備大規模撤離的情況下,反而加大力度推進資本「嚴進寬出」的政策,那將正中熱錢下懷。

  需要鄭重警示的是,現在這種僵化而固執的貨幣思維仍大有市場。如果在越南貨幣危機近在眼前的警告下,這種貨幣政策錯配仍然發生,那將是中國貨幣政策的最大遺憾。

****************************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實行14年的泰幣與美元掛鈎的一攬子匯率制。
  • 7月9日,馬來西亞股市指數下跌至18個月來最低點。
  • 8月13日,印尼宣佈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印尼盾大幅下跌55%。
  • 9月1日,菲律賓股市創四年最低。
  • 9月4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至1990年來最低點。
  • 10月28日,這是當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國、香港股市均跌破歷史記錄,恒生指數跌破10000點。
  • 10月31日,印尼宣佈關閉16家商業銀行,對其它銀行的存款實行有限擔保。

******************************

越南三次經濟危機:

第一次是1985年9月14日,越南盾貶值危機,貶值後,1美元可兌換的越南盾由原來的200盾增加到3700盾,此後一年,越南通脹率持續走高;第二次是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這場風暴席捲了整個亞洲,越南同樣遭受貨幣貶值和高通脹的沉重打擊;第三次危機緣於2007年以來越南盾連續貶值,越南央行先後三次提高每日越南盾兌外幣交易浮動幅度,情況卻不見好轉。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612/9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