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密件預報不獲理會 地震專家耿慶國震後痛哭

 


自四川「5·12」地震以來,青川餘震不斷,累計有133萬間房屋受損。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最早提出旱震關係的地震專家耿慶國曾多次上書中國國家地震局,預報四川將有大地震,但不獲理會,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為汶川災民憂傷,為自己的研究成果沒能拯救人命而悲痛,在地震後痛哭好幾回。

曾任地震局研究員的耿慶國所提出的旱震理論指,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央區,往往在1至3年半前有旱災。《now寬頻電視》根據耿慶國的預報資料指,他早在2006年11月便上書地震局局長陳健民,根據汶川縣附近馬爾康2002年發生大旱,發出7.3級地震預報。他在今年1月,上書總理溫家寶,預報四川有7.7級地震。報道指,有關預報經地震局預報員簽收。

耿慶國表示,在今年4月底就預測今年5月至明年4月,蘭州以南,四川、甘肅、青海交界附近,可能發生6至7級地震。他的密件曾送給國家地震局,但卻無人重視。

越是強震 越容易預測

耿慶國在訪問中更說,國內外地震專家外長期來都有一個說法指,強地震、大地震是無法預測的,但最早提出旱震關係的耿慶國指,根據經驗,越是強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預測、容易預報。

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李世輝在5月12日地震當天夜晚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耿慶國1972年曾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根據這一規律,耿慶國預報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

唐山大地震發生前,耿慶國在北京地震局工作,準確預測這次大地震,但因接近北京,地震局當時怕引起首都不安,而沒有發出預警。

耿慶國1984年7月在《中國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旱震關係與大地震中期預報」指出,從公元前231年到公元1971年,中國華北和渤海地區共發生69次規模6級以上大地震,其中67次地震都是先大旱後大震,佔地震總次數的97.1%。

論文提到,這些地震中,27次是震前一年大旱、15次是震前兩年大旱、16次是震前三年大旱、9次是震前三年半大旱。

耿慶國說,大旱是中長期指標,距地震發生時間點達1年到3年半,但還可以用短期指標作更準確的預測,包括氣壓是否降到近年同期最低值,且連續數天偏低;溫度是否趨於極高或極低;是否出現數十年一見的大雨等。

他表示,另外像是大批青蛙跳出來這類動物的異常動態、地下水位反常、地光現象等,都是可以參考的地震短期指標。(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亞洲時報記者林綺慧5月28日撰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529/8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