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科學家震驚:日海域發現水下金字塔形遺蹟

近日,科學家在日本海域發現的水下石頭建築遺蹟,被認為是日本的「亞特蘭蒂斯古城」,這座古城在一次地震中沉入了海底。

圖片說明:海底遺址具有明顯的階梯狀遺蹟,但是否源自人類之手還沒有確切證據

近日,科學家在日本與那國島(編輯註:與那國島是日本的一個島嶼)附近海域發現的水下石頭建築遺蹟,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日本的「亞特蘭蒂斯古城」----在距今大約2000年左右的一場大地震中,這座日本古城沉入了海底。

日本琉球大學的海洋地理學家相信這一結論的正確性,他們在對遺址地區水域進行了長達15年的潛水勘測後最終得出了以上結論。他們在勘測中逐漸堅信這座古城的歷史將有可能超過5000年。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在今年六月指出,在遺蹟中有一座巨大的石質金字塔形建築,這座金字塔現在位於海面以下25米的地方,是一座由多個級層構成的構造複雜的獨立建築。

但是像其他長眠於水下的古城遺址一樣,這座水下遺址也引來了許對學術界的反對聲音。例如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羅伯塔·斯科奇就認為所謂的級層結構和台階並非人造,而是自然形成的。這位科學家也是在進行過潛水現地勘測後才得出上述結論的。

斯科奇博士認為,在地理學和地質學上有一種經典的現象就是,沙岩地質會因為地址運動而斷裂成整齊的台階狀,特別是日本地區是一個地殼活動十分活躍的地區,引起出現這種地質形式應該屬於情理之中。而且日本文化省和沖繩地方政府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承認與那國島附近的海底遺址屬於文化遺蹟。日本政府並沒有對該遺址進行正式發掘和勘測,相反,來此研究的一般是科學家和私人愛好者。

遺址地點

與那國島是日本琉球群島南端的一座小島,距離中國台灣省東部海岸線大約120公里。人們最先發現這座遺蹟是在1986年,之後該海域就被命名為「遺蹟點」。現在該區域屬於當地政府所有,但是旅遊者可以自由地參觀這裏。一些專家認為這齣遺址可能屬於傳說中的一個遠古部落,在神化傳說中,這個部落的最終命運是消失在滔滔海浪中。

日本琉球大學的海洋地理學家在經過水下勘測後認為,這處遺址可不止是自然沙岩地質那麼簡單,他們宣稱在這裏發現了大量人類活動的遺蹟,包括一些刻在石頭上的符號,類似原始文字的石刻和一些擺放成動物形狀的石堆等等,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一座水下的石人像,看起來像是古代中國或者古沖繩國的一位皇帝。

有記載的世界最大海嘯在1771年曾經襲擊了與那國島地區,形成了高達40米的巨浪,科學家們認為,這次海嘯也有可能是這座古代城市走向覆亡的原因之一。在附近海岸上有一些年齡達到1600年的古建築,這些建築的形式和水下的遺蹟很類似,這使得科學家們更堅信水下遺址的真實性,但是確切的直接證據目前還沒有得到。

很多科學家們也認為是自然的力量雕琢出了這些所謂的「證據」,例如一些水文活動和海底生物的侵蝕都可能造成類似的痕跡,目前科學家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在這一地區開展細緻地勘查,直到找到具有說服力的證據為止。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網易探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923/5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