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支聯會向馬力下戰書 天主教團體促公開道歉

1。天安門母親運動聲明;

2。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譴責;

3. 香港支聯會向馬力下戰書;

4. 中共專門新聞評論網站, 中國評論新聞網(中評社)對民建聯的報道

天安門母親運動聲明:

馬力言論對死者不敬,對生者不仁,立即徹查「六四」屠城真相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七日 

「王楠,男,遇難時19歲,北京市月壇中學高二學生。1989年6月3日晚上11時離家,6月4日凌晨在南長街南口頭部中彈倒地,戒嚴部隊禁止救護隊搶救,兩、三小時後身亡,當即與其他屍體被埋於天安門西側北京市28中學校門前綠地內。6月7日屍體發出異味,經校方交涉,將屍體挖出,因穿軍服被疑為戒嚴部隊士兵,送往護國寺醫院,其家人6月14日才找到屍體。」

「吳向東,男,遇難時21歲,北京東風電視機廠職工,夜大經管系三年級學生。1989年6月3日晚上11時多,吳於木樨地橋頭附近,頸部中炸子(即達姆彈,射入人體後彈頭會爆開,以增加殺傷力。由於過份殘忍而被國際禁用),被群眾送往復興醫院,因流血過多於6月4日凌晨5時左右死亡。

「王衛萍,女,遇難時25歲,北京人民醫院婦產科實習醫生,北京醫科大學應屆畢業生。1989年6月3日夜,王在木樨地附近救治傷員時頸部中彈,被送到北大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王培文,男,遇難時21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工作系86級學生。1989年6月4日凌晨,王走在從天安門廣場撤出的學生隊伍頭排,在六部口被坦克輾死,屍體被輾碎。」

「馬承芬,女,遇難時55歲。1989年6月3日晚,與樓內鄰居在院內(水利科學院對門)納涼,遭行進中的軍車射擊,腹部中彈,送304醫院搶救無效,於6月4日凌晨身亡。」

民建聯主席馬力日前會見傳媒時,一方面否定「六四」屠城,認為解放軍沒有刻意殺人,同時亦指出「當年大家都蒙查查」。馬力的言論暗指「六四」的死傷人數並不嚴重,這除了反映他自以為是,將公眾矮化外,更是對死者的不敬、對難屬的不仁。「天安門母親運動」作為支援國內「六四」死難者家屬的群體,要求馬力立刻為其冷血言論公開道歉,並應以其港區人大代表身份要求中共政府徹查「六四」真相。

「六四」屠城後,不少傷心的父母走遍北京大小醫院的太平間才找到親兒的遺體。失去至親已為「六四」難屬帶來極大的傷痛,親人死後被誣衊成暴徒,更令難屬不能沉默。這些年來,「天安門母親」群體背負着巨大的悲痛,四處奔走搜集受難者的證辭,至今已紀錄了一百八十六名受難者的個案,並於2005年9月在香港出版《尋訪「六四」受難者》一書,為的就是要拆穿中共政府的謊言,向世人公開「六四」真相。

從「天安門母親」辛苦搜尋得來的證辭,我們看到有被槍殺後屍體埋在空地;有死者被國際禁用的達姆彈所傷致死;救治傷員的實習醫生亦被射殺;有學生被坦克輾死,屍體被輾碎;甚至只是在庭園納涼或在家中亦遭軍隊射殺。不少死難者遇害的地點是在六部口、木樨地、西單等,難度這不是刻意殺人?如不是刻意殺人,何以解放軍會使用致人於死地的達姆彈?何以連救護人員也不放過?何以那麼多並沒外出的人也遭射殺?馬力的言論,顯然無視「天安門母親」的證辭。

馬力亦指出「現時不少教師把『六四』形容為『屠城』、『血流成河』,是不負責任的說話,擔心對學生造成影響。」但是,真正對學生造成影響的不是「屠城」、「血流成河」等字眼,而是專制獨裁的政府以機關槍、坦克鎮壓一群和平愛國,敢於向國家提出意見的學生,其後更把死難者誣衊為暴徒,對死難者家屬加以逼害。馬力的言論,是要淡化中共政府在「六四」的暴行,以免他們推廣的「愛國教育」蒙上污點,這種「愛國教育」只是掩耳盜鈴,指鹿為馬而已。

「天安門母親運動」要求:

一.馬力立即就否認「六四」屠城言論道歉,特別為冒犯「六四」死難者家屬道歉。

二.馬力作為港區人大代表,既然承認政府在「六四」殺害民眾,應立即要求中共政府調查「六四」真相以及公佈死難者名單。

三.請馬力拿出僅存的良知促請中共政府停止迫害「天安門母親」群體,不要動輒以各種理由監控他們,更不應阻撓他們的對外通訊及接受人道捐款,以及還他們公開悼念親人的權利。

四.民建聯不要再逃避每年立法會就「平反六四」的動議辯論,公開向市民交代對「六四」事件的立場。

最後,我們感謝那些面對各種壓力仍堅持向學生講解「六四」歷史的老師。希望各位老師繼續進行有關八九民運的教育活動,不致令「六四」屠殺被淡化、歪曲,甚至失傳。

 

=======================

 

抗議馬力否定「六四」屠殺

促請馬力公開道歉

 

我們對民建聯主席馬力日前有關「六四」的言論,深感遺憾,他的言論不但對「六四」死難者極度不敬,更是公然在「六四」傷殘者及死難者家屬的傷口上撒鹽。作為一個關注「六四事件」的團體,我們對馬力這番冷血、麻木不仁的言論表達強烈的抗議,並促請他立即收回有關的「六四」言論,公開向公眾道歉!

 

馬力說,屠殺有刻意殺人之意,「揸」住支槍周圍射殺就是刻意殺人;又說,如果要屠城,四千個學生應該都死了,並堅持中央政府沒有刻意清場殺人(見「蘋果日報」,5月16日)。

中共政府若真的沒有「刻意」殺人之意,為何當年戒嚴部隊要用真槍實彈,甚至用上「炸子」,去對付手無寸鐵的學生及北京市民?不少香港及國際傳媒當年親眼見證了戒嚴部隊如何清場的殘暴情況,以及看到了北京醫院內佈滿傷者及屍體的慘狀,並拍下一些腦漿塗地的照片,這都是真實的紀錄,誰都不能否定中共政府殺害人民的事實。不論中共政府是「刻意」或「無意」去殺害人民、是死了「四千個」學生或「一個」學生。總而言之,政府用如此殘忍的方法去對付自己的人民,視人民的生命如草芥,這個政府就應受到譴責!

 

更何況,「六四」當天,在北京木樨地、復興門大街、六部口等地方,確有不少市民及年輕學生為了阻擋戒嚴部隊前進,而被槍彈射殺致死;有的更因為協助搶救傷者和搬運死者屍體時,被奪去生命,這些人都是無辜的,他們為何竟遭如此殘害的對待?丁子霖、張先玲、張振霞、黃金平等「六四」死難者家屬從此失去了心愛的兒子、丈夫,弄到家破人亡。難道馬力看不到這些慘劇嗎?還是遇難的人不夠多?難道要四千個家庭一同受害,才是「屠城」嗎?

 

馬力又質疑指坦克車把學生「輾成肉餅」、天安門曾經進行「燒屍」的說法。

 

「六四」鎮壓不僅令很多人失去了生命,亦導致不少人傷殘(根據「六四」死難者家屬的資料,直至2003年,已知的「六四」傷殘者共有71位),其中北京體育學院學生方政,因見到一輛坦克車快速地向學生隊伍衝殺過來,為救一名女學生,在躲避不及下,他的上半身被夾在坦克車兩條履帶之間,兩腿不幸被坦克碾壓而致失去雙腿。可見戒嚴部隊的坦克車,曾不理人民死活,沖向學生,方政便是活生生的見證,馬力可向他查證。另外,「六四」死難者家屬所搜集的資料亦顯示,至少有8 位遇難者是被坦克和裝甲車碾壓過去的。

 

中共政府一直拒絕公開調查「六四」真相,我們的確無法知道天安門是否真的曾「燒屍」。但不論中共政府用何方法去處理屍體,最重要是她的確曾經企圖毀屍滅跡以掩蓋真相。

 

根據「六四」死難者家屬的證辭,有一批死難者的屍體曾被戒嚴部隊就近埋葬在二十八中學校門前空地,由於屍體埋得淺,又正值盛夏,未及數日,便傳出異味。後經校方的交涉,當局才將屍體挖出來,再行處理。亦有家屬指出,戒嚴部隊曾從醫院搬走屍體,在死者家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毀屍滅跡」。當局更曾強迫死難者家屬說,如果不接受當局頒發的死亡證(上面指死者是死於交通意外或其他虛構的原因),屍體就不准送去火葬。

 

現時,「六四」死難者家屬至少搜集到13位失蹤者的名單。這些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若中共政府沒有毀屍滅跡,為何這些人會從此「人間蒸發」?

 

馬力說,他是希望可尋求「六四」真相;又說有不少老師對「六四」並不清楚,在教科書上,政府應說明該如何形容六四、「不能只聽死難者家屬的說法,也不能只看外國報道,應該連官方的說法也看,鼓勵學生思考事件」(見「香港經濟日報」,5月16日)。

 

我們認為馬力促請香港政府為「六四」定調是一種荒謬的做法。教育最重要是,讓學生有空間去探究、討論,訓練學生的獨立批判思考能力及存疑的精神,不是進行思想箝制或灌輸。而認識中國,亦不應只停留在對國旗國歌、歷史人物、傳統文化等的敬愛上,必須勇敢地面對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正視歷史,檢討歷史。現時,本港有些教科書在論及「六四」時,用詞十分含糊、迴避及淡化了不少事實,本已存在不少問題。馬力若真的關注學生能否全面了解「六四」事件,就應該關心有些教科書對「六四」的描述欠缺周詳客觀。若不,只會令人更感到他的虛偽,以及相信他是為了討好中央政府,才說出這番言論。

 

事實上,我們和馬力一樣,亦希望能尋求「六四」真相,並了解不同方面,包括死難者家屬、當年參與事件的官員、中共政府等等的觀點。但事實是,一直不願意面對及尋求「六四」真相的正正是:中共政府!

 

「六四」死難者家屬從1995年起,便每年向全國人大發出公開信,其中一項要求便是對「六四」事件進行獨立、公正的調查;從1999年起,死難者家屬又向全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提交證辭及證據,要求立案偵察「六四」真相。多年來,死難者家屬一直要求公開「六四」真相,促請政府當局立即解密當年下令鎮壓的所有文件、檔案,以及公佈慘案中所有罹難者的名單和人數、解除對「六四」的言論及出版禁區,讓「六四」真相能呈現出來。香港有民間團體亦一直聲援「六四」死難者家屬此項訴求,但中共政府一直拒不回應。十八年來,這些死難者家屬得到的是,一再的監視、騷擾及被剝奪公開、自由地悼念親人的權利。

 

馬力既是民建聯的主席,又是港區人大代表,我們認為,他若真的愛國愛港,願意尋求「六四」真相,和關注本港老師是否了解對「六四」的真相,就應該勇敢地面對「六四」真相,立即:

. 公開道歉,特別是必須向「六四」死難者及其家屬作出道歉。

. 要求中共政府立即停止打壓「六四」傷殘者及死難者家屬;

. 要求中共政府開放對「六四」的言論、網絡、出版禁制,包括撤銷對宗鳳鳴先生《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丁子霖《尋訪六四受難者》等書的查禁,以及准許當年有份參與事件的官員之──李鵬公開出版《關鍵時刻》(又稱《六四日記》一書,讓各方的觀點可以自由發表及交流;

. 盡上人大代表的責任,要求中共政府解密所有「六四」檔案及文件,對「六四」進行公開及獨立的調查,並公佈調查結果。

 

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2007517

 
============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致:
 
各「民主風箏行動」參加者、友好團體及人士:
誠邀出席5月20日在維園舉行的「城市論壇」
「民主風箏行動」改在維園集合出發
  就民建聯主席馬力對「六四」事件的冷血、無恥言論,香港電台將於5月20日(星期日)中午12時舉行的「城市論壇」進行「『六四』事件與國民教育」專題討論,支聯會秘書何俊仁是其中一名主講嘉賓論壇。支聯會呼籲各位出席,發表對「六四」見解。
  支聯會當天下午2時在西貢清水灣郊野公園風箏場舉行的「民主風箏行動」,原定於下午1時在旺角麥花臣球場外集合,現改在維園音樂亭。支聯會呼籲各「民主風箏行動」參加者、友好團體及人士先出席「城市論壇」,然後一起集合出發往放風箏行動。
  「民主風箏行動」旅遊車尚余小量名額,如有興趣參與的朋友,請電郵 [email protected] 或致電27826111向支聯會秘書處留座,並於中午12時45分前往維園音樂亭報到及繳交費用。
  八九民運期間,天安門廣場靜坐的學生,即使面對操縱軍隊的中共政權,亦毫不畏懼,並以風箏干擾半空中的直升機,抵抗中共的威嚇。支聯會自1993年開始舉辦「民主風箏行動」,仿效北京學生放風箏,今年更特別製作了「平反六四.支持維權」民運風箏,表達對建設民主的決心。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5月20日(星期日)
地點:西貢清水灣郊野公園
時間:下午2時至4時
程序:(a) 集合時間:下午1時正
   (b) 集合地點:維園音樂亭
   (c) 民主風箏行動:下午2時開始
   (d) 回程時間:下午4時左右
備註:活動當日如遇風暴或雷雨,活動將會取消,請留意通知。
 
=============
 
中共專門新聞評論網站, 中國評論新聞網(中評社)對民建聯的報道:
曾慶紅贈民建聯:內強素質 外樹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3 13:49:16  


曾慶紅寄語民建聯努力奮進,為特區多作貢獻;圖為曾慶紅去年9月訪港情況。

  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昨日下午假釣魚台國賓館6號樓接見訪京的香港政黨民建聯一行12人,雙方座談約兩小時,期間曾副主席更以八字真言「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寄語民建聯努力奮進,為特區多作貢獻。民建聯主席馬力更透露,曾副主席在會面中亦提出,政黨要為香港作無私貢獻,凡事應以香港利益出發。他並希望民建聯繼續在港人與中央政府、各部門及地方政府之間做好橋樑及紐帶作用。 
 
  香港《文匯報》報道,民建聯主席馬力表示:今日下午兩時收到通知,他與葉國謙、譚耀宗、譚惠珠、楊孫西、黃容根、李國英、曾鈺成、陳鑒林、黃定光、簡志豪、劉漢銓等一行12人應邀到釣魚台國賓館6號樓,與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全國政協副主席兼港澳辦主任廖暉、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統戰部部長劉延東及中聯辦主任高祀仁進行座談。 
 
  會上,曾慶紅對民建聯提出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希望,前者是指民建聯會員人數激增,有需要提高會員質素。據透露,曾副主席即場提到03 年民建聯人數才是1800人,但現在卻已逾7000,準確度更連個位數也充分掌握,令與會的民建聯成員大受鼓舞,認為曾副主席的確關心民建聯的發展。至於外樹形象,曾副主席則是期望民建聯在香港社會上建立一個新的形象。 
 
  馬力續說,正如去年曾副主席赴港出席迪士尼樂園開幕時,曾表示此行是要帶來「無私為香港奉獻的訊息」,他認為中央政府為香港所做的事情,均為香港繁榮穩定着想,一切以香港利益為依歸,是無私的奉獻。曾副主席此次亦叮囑他們,要努力奮進,為香港作無私的奉獻。 
 
  據了解,民建聯亦就多項有關特區政府的政策,包括爛尾樓、一地兩檢、雙重徵稅等,向曾慶紅表達意見,曾慶紅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具體研究民建聯的建議,能採用的就要採用。」但馬力強調,雙方並無提及行政長官曾蔭權角逐連任,及特區政府管治成效的問題。有與會者亦明言,此座談會是曾副主席對民建聯成員的一次鼓勵,而非訓話。

  馬力又指,曾副主席邀請他們出席座談會,是希望該黨就香港問題表達意見,並鼓勵成員要做好工作,為香港長期穩定作出貢獻。他強調,曾副主席是針對民建聯提出的方案作回應,藉以鼓勵他們,希望日後可繼續努力。另外他引述說曾副主席提出,希望民建聯繼續在港人與中央政府、各部門及地方政府之間發揮好橋樑及紐帶作用。 

關於我們

  一九九八年一月,隨着《中國評論》月刊在香港的創立,中國評論的品牌正式誕生。現在中國評論已經發展成爲綜合性的網絡型新聞出版集團。

  中國評論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命名。

  中國評論旗下擁有:

  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新聞網、中國評論月刊、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中國評論總部分別設立在香港、北京、廣州,並設立溫哥華分社。

  中國評論月刊是迄今爲止唯一得以在台灣海峽兩岸公開發行的時政雜誌。

  中國評論通訊社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家數碼化網絡通訊社,於二零零五年六月三日正式發稿,實行新聞信息二十四小時滾動播發。

  中國評論新聞網是大中華地區最為追求深度的中文新聞網。


  管理層

  中國評論網絡有限公司     中國評論通訊社
    李志強 董事長        徐 鷹 董事長
    劉明輝 副董事長       郭偉峰 副董事長兼社長
    郭偉峰 董事兼總裁      周建閩 常務副社長
                   林道進 副社長
                   陳耀桂 執行副總編輯
                   羅祥喜 副總編輯
                   王  平 副總編輯
                   韋  民 副總編輯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各組織給媒體新聞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518/4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