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共產黨真相

【老照片】中共賣國條款曝光 「武裝保衛蘇聯」的賣國文件(圖集)
2024-05-28

就目前公開的檔案上看,中央正式提出「武裝保衛蘇聯」口號是中東路事件三個月後的第六十號通告,之前的四十一、四十二等通告以「擁護蘇聯」為主。

【老照片】習近平瘋狂印鈔的總量是他所有前任總和的3倍還多(圖集)
2024-05-27

一個基本事實:1)自中共建政1949年,至習近平上台,63年累積貨幣供應量M2 100萬億。2)習近平上台十年,中國貨幣供應量M2增加了2倍,M2猛增至304萬億。未來研究中國貨幣危機的形成,習近平的瘋狂印鈔是主因之一。

【老照片】金正恩訪華坐火車南下 曾被中國人指着痛罵(圖集)
2024-05-26

金正恩這個壞種,當年訪華的時候,坐着火車一路南下,經過我所在的那座城市,我親眼看到一個男子指着火車罵:「這個全世界都反對的獨裁者,竟然在我們這裏招搖過市!」現在,普京訪華,不知道會不會再有人這樣罵?

歷史驚人!毛澤東高喊支持台獨時 習近平在哪裏?(圖)
2024-05-26

1928年4月15日,台灣共產黨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主導制定的「台灣共產黨政治綱領」。該政綱明確提出了「台灣民族獨立、建立台灣共和國」的主張。

唐映紅:噫吁嚱!上海刷新世界最低生育率紀錄(圖)
2024-05-26

看到一則新聞,着實小小地噫吁嚱了一下。上海新發佈的2023年總和生育率0.6。相比之下,近年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生育率最低的韓國,2023年生育率0.72,就被驚呼世界最低。考慮到韓國事實上有一半的人口聚居在與上海人口差不多的首爾京畿地區,上海新統計錄得的0.6應該刷新了世界最低生育...

吳洪森:台海兵凶戰危?
2024-05-26

台灣民心已經轉變為不再懼怕中國的武力威嚇。他們支持總統與中國硬碰硬的對抗。 如此說來,中國與台灣擦槍走火,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了。 然而,我剛剛才知道。中國這次氣勢洶洶的圍台攻台演習,居然沒有掛實彈。海空演習一顆實彈也沒放。央視播出的萬彈齊射的震撼畫面,都是利用AI製作出來的動畫。 我突然想明白了,這是演給國內紅粉們看的,是為了讓紅粉們激動萬分的。

文貫中:城鄉二元體制是最醜陋的不平等
2024-05-26

中國的戶籍制度,它和世界上一般的戶籍管理、登記制度截然不同,這一始於1950年代,三年大饑荒期間得到鞏固、完善的制度,人為地將全體公民分為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並對農村人口的進城打工、就業、定居、子女就學、家屬團聚以及住房、醫保、勞保乃至政治權利加以嚴格限制。到了改革開放前夕,城鄉二元分割已經成為幾乎不可逾越的天塹,不幸生而為農村戶口的億萬人群被這種戶口制度嚴密地擯斥於城市文明之外。

楊寧:北京長沙遷走農民領袖像 中共怕民變(圖)
2024-05-26

如今隨着經濟下行,民怨沸騰,中國社會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期,中共當局非常害怕出現新的民變,害怕矗立在公共場合的李自成、太平軍給民眾以啟迪,因此下令遷走。也是,當民不畏死之時,焉知不會再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中共這是不是到了弱不禁風的時候了?

顏丹:大陸新的婚育數據為何令中共忌憚?(圖)
2024-05-26

自恃「偉、光、正」的中共怎能允許被其治下百姓視為流氓、土匪、騙子、活摘器官的劊子手呢?然而它心裏更清楚,認罪、認錯只會加速其崩塌、倒台。於是,流氓行徑一條都不能讓人知道,坑蒙拐騙、殺人越貨的事一件都不能公開承認。如今,踏錯一步就會讓它萬劫不復,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生育率、結婚率就可能成為壓垮它的其中一根稻草。問題是,中共如此加小心,又能讓自己多殘喘幾天呢?

各路數據對比 大饑荒究竟餓死多少人?(圖)
2024-05-25

大饑荒究竟餓死多少人?數十年來,海內外專家依據各種資料與研究方法,做出了不同推算,從數百萬到1000萬到7000萬不等,數據差異之大,有如天上地下。2011年1月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歷史第二卷(1949—1978)》統計數據顯示: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

我所目睹的最早的文革暴力(圖)
2024-05-25

群眾暴力、法外暴力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前三年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文革當局推動文革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非如此,他們就不能動搖和推倒當時的黨政體制。在他們利用和推動這種群眾暴力時,北京大學的「六一八」事件和事後的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也可以說是文革暴力的發軔點。

中共禁忌:《二泉映月》瞎子阿炳在1949年後上吊自殺的內幕(圖)
2024-05-25

瞎子阿炳華彥鈞。(網絡圖片)我和老陸是半個多世紀的老朋友了,給他夫人管毓柔、長女陸綺發的悼念信中提及,老陸一直想寫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的傳奇,耿耿於懷數十年,卻未能落筆,終乃憾事!陸文夫還很年輕的時候,剛從蘇高中畢業,返回老家泰興;在華中大學集訓半年,又跟隨解放軍渡江,到《新蘇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