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

——從最近公佈的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談起

作者:
目前中國社會討論最多的問題是: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 一年多前,2023年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稱,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完成第一 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其中特別提到這一次普查也對全國近6億多棟房屋 建築進行了逐一調查,做了一次很好的「體檢」。全國房屋建築共6.6億棟的數據第一次透露出來,全國一片譁然,剎那間6.6億棟房屋登上熱搜,引發熱議。南洋地產作出了 這樣的評價:全中國有6億棟房屋,小鎮房子或淪為白菜價。

目前中國社會討論最多的問題是: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

一年多前,2023年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稱,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完成第一

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其中特別提到這一次普查也對全國近6億多棟房屋

建築進行了逐一調查,做了一次很好的「體檢」。全國房屋建築共6.6億棟的數據第一次

透露出來,全國一片譁然,剎那間6.6億棟房屋登上熱搜,引發熱議。南洋地產作出了

這樣的評價:全中國有6億棟房屋,小鎮房子或淪為白菜價

2024年5月8日中共政府公佈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公報稱,3億多棟是

豬圈等,城鄉房屋建築只剩下3.54億棟,並宣佈房屋建築首次有「數字身份證」。顯然中

共政府對普查數據的分類和注釋做了手腳。但是筆者還是對公佈的數據做了簡單的分

析,獲得了重要信息。

本文從中國住房總量(總居住面積、總戶數)、住房土地使用權七十年、中國住房建

築使用年限五十年和住房建築安全入手來討論這個問題。到2023年底人均居住建築面

積53平方米,是天花板上又「錦上添花」。在現狀不改變的條件下,未來住房需求沒有大

幅度提升的空間。

中國的房地產不象歐美、日本、台灣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上的,而是建立在土地國有

制、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權制度上的。歐美、日本、台灣那裏有成千上億的地主;中國

只有一位地主,房地產主的地位如佃農一般。中國住房土地使用權最長70年,到手時

可能平均只有65年。中國從1982年引入土地使用權,如今有的只剩20幾年的土地使用

權。從理論上來說,中國房地產的價值隨着土地使用權年限的縮短而不斷降低,最後

置零。人們自然會問:70年的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怎麼辦?

現行國家標準《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規定,普通房屋設

計使用年限為50年。這個房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已經公開掛在雄安新區的每一座房屋

建築上。就是說,在住房土地使用權70年到期之前,房屋設計使用年限50年已經到期

。70年的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怎麼辦的問題變成了房子50年後怎麼辦?如此,一個制度

問題變成了純粹的技術問題。

根據中國房屋建造質量和使用期間的房屋保養的普遍情況,大多數房屋將成為危房,

危房是無法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延長。這就出現了普遍的房屋安全問題。饒了一個圈,

又回到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完成,花費大量人

力、財力,為全國幾億棟房屋做了一次很好的「體檢」,建立了「數字身份證」,但又不公

開「病情」。中共政府已經未雨綢繆事先掌握了全國房屋安全的數據,為將來以房屋安全

的名義(例如地震、滑坡、洪水、風災、房屋結構等)不再延長到期或即將到期土地

使用權,拆除大量的房屋建築,人為製造出大量的住房需要做好了必要的技術準備。

即使少數住房建築有幸可以通過大修再延長的房屋使用年限,巨額的維修費用也會將

房地產價格打到地平線以下。

因此得到結論: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借用馬雲先生的話:房價如白菜、房價如

蔥。這是制度使然。

圖1:全中國有6億棟房屋,小鎮房子或淪為白菜價,圖片來源:Nanyang Property

圖2:2024年5月8日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

國光在會上介紹情況,中國新聞網電視指出,房屋建築首次有「數字身份證」,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3:中國住房建築使用年限五十年,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一、中國到底有多少億平方米的住房面積、中國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目前中國社會討論最多的問題是: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

筆者以為,這取決於中國的住房總量(總居住面積、總戶數)有多大?剩餘的總需求

量有多大?民眾的支付能力多大?同時還取決於房地產的中國特色,特別是住房土地

使用權七十年、中國住房建築設計使用年限五十年、中國住房建築安全問題。

先談中國的住房總量,即從分析現狀開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房地產是中國經濟

騰飛的支柱,數據很多,分析的文章也很多。但是中國總居住面積、總戶數,這兩個

最簡單的數據就是不清楚。對此國家統計局、調查報告、官方媒體報道、專家、官員

有不同的說法,十分混亂。

——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說,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

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1。

——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10月舉行的涉及全國3萬餘戶城鎮居民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城鎮住房擁有率達到96%。另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中國99.5%

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2。中國居民住房擁有率名列世界前茅。

——2019年曾出現過一項非官方的調查數據,認為中國的房子已經夠34億人居住3,而

且這還不包括農村自建房、小產權房等房源。這說明中國住房建築嚴重過剩。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

,中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41.76平方米4。其中,鄉村的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

積為46.8平方米,城市和鎮的分別為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中國人均住房建築

面積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5。同樣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截至2020年,中國

總共有14.12億人口,全國有4.94億個家庭,平均每個家庭戶均人口為2.62人6。

——2023年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稱,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完成第一次全國

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其中特別提到這一次普查也對全國近6億多棟房屋建築進

行了逐一調查,做了一次很好的「體檢」7。全國房屋建築共6.6億棟的數據第一次透露出

來,全國一片譁然,6.6億棟房屋登上熱搜,引發熱議。2024年5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

發佈會,公佈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結果(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20年12月

31日,不包含港澳台地區)稱,本次普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組織繪製城鄉房屋建

築和市政設施圖斑6億多個,扣除廁所、雜物房、車庫、養殖圈舍等農村輔助用房、在

建工程以及構築物、農業大棚等不屬於房屋建築的,共調查城鄉房屋建築3.54億棟,

總建築面積1280億平方米,其中城鎮房屋(含住宅和學校、醫院、商場、寫字樓、廠

房等建築)4738.8萬棟、662億平方米,農村房屋(含住宅和公共建築、商業建築、文

化建築、生產(倉儲)等建築)3.07億棟、618億平方米8。

——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2019年全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8平方米,2020年50平方米

9。

——2024年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目

前仍有1.7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尚未在城鎮落戶。按1戶1個農民工計算,1.7億進

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組成1.7億家庭,需要在城鎮購房。這將是中國房地產未來的需求

,也是中共最近在房地產產業上採取所謂重大舉措的出發點10。

本文採用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的數據。其實黃奇帆的數據與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

風險普查並無大的差別。全國總建築面積1280億平方米,人口14.12億,人均建築面積

約91億平方米,其中50平方米為居住面積,其餘41平方米為人均攤派的學校、醫院、

政府、工農業、商業、交通等建築面積。這個面積數額和比例,符合中國城鄉規定的

指標規定。用黃奇帆的話,人均居住建築面積50平方米,已經已經到了天花板。

二、到2023年底人均居住建築面積53平方米

人均居住建築面積50平方米,已經已經到了天花板,這是2020年底的數據。根據國家

統計局的數字,

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9433萬平方米;

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

202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35萬平方米。

2021年至2023年三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一共427005萬平方米,平均每個居民3平方

米。這樣到2023年末,中國人均居住建築面積53平方米,是天花板上又「錦上添花」。

中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遠遠超過德國。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人均居住建築面積53平方米,還沒有考慮歷年累積一手房庫存量

,沒有考慮在建住房建築,也沒有考慮現有爛尾樓的住房建築面積。最近中共政府采

取「重大舉措」,將爛尾樓投入市場。根據《雪球》文章的分析,2008年至2021年,全

國新開工242億平方米,竣工面積只有126億平方米,相差整整116億平方米。這116億

平方米還在工地上,是未封頂的鋼筋水泥11。如果把這些數字都加到人均53平方米上去

,這天花板會被捅破。

至於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所指的1.7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有在城鎮買房的需求,

這是向上忽悠習近平和向下欺騙老百姓的說法。這1.7億進城農民工和家屬,他們在老

家的農村或者集鎮都有面積不小、質量不菲的居住房。按照筆者對中國社會的理解,

他們是不會放棄在老家的房子的,再說在中國農村或者集鎮的房子,也賣不了多少錢

,是否能夠支付在城鎮購房價錢的首付(按目前政策新房的15%,二手房的25%),

還是問題。最關鍵的是,這1.7億進城農民工和家屬沒有支付城市房價的能力。這1.7億

進城農民工是「無四」人口,沒有長期工作合同,沒有正常的醫療保險,沒有失業保險,

沒有正常的養老保險,他們是沒有能力在城市購買房屋的,也沒有在城市渡過餘生的

計劃。

三、中國到底有多少套住房?

無論是國家統計局還是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報告,還是原重慶市市長黃

奇帆,都沒有提供中國到底有多少套住房這個數據。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

[page]

倒是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統計一下每一個家庭擁有住房的套數。每一個讀者只要

朝周圍看一下,你的親戚、朋友所擁有的住房的套數,就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數字。

統計的範圍越大,這個數字就越準確。筆者得到的數字是:平均每一戶有2至3套住房

都說中國的90後、00後現在不努力,躺平的多,因為每一位90後、00後將有3至6套住

房遺產:爺爺、奶奶一套(或兩套),外公、外婆一套(或兩套),爸爸、媽媽一套

(或兩套)。在德國不少90後、00後的中國留學生,都是靠家裏賣了一套住房來支付

幾年的學習費用的。習近平說中國沒有產能過剩,習近平根本不知道中國過剩最多的

就是住房建築面積。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報告說,城鎮房屋4738.8萬棟。按50%是居住建築

計算,有2369.4萬棟居住建築。平均每棟居住建築按40套住房計算,一共9.4776億套

;按每棟50套住房計算,一共11.8470億套。足夠城鎮人口每人一套住房。而平均每棟

居住建築40套或者50套住房,這都是一個很低的估計。

如果再考慮中國人口的真實數據、中國人口出生率的不斷降低、疫情期間和過後死亡

率不斷高升,年輕人不結婚或者結婚不生育、中國人口老齡化等等問題,中國在住房

數量的需求上,沒有任何再上升的空間。

所以中共政府必須找出路。

四、中國住房的土地使用權

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把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的房地產價格的變化與中國相比,得出

了一些有啟發意義的結論。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非常重要的一點,美國、日本、德國

的房地產,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上的,房屋建築是和土地綁在一起的,是永久的所有

權,;而中國是土地使用權,70年或者期限更短的土地使用權。如果說美國、日本、

德國的房地產主人是地主、富農或者富裕中農,那麼中國的房地產主人則是需要交租

的佃農。這是兩個不同的階級。

很多中國人不知道,一直到1982年,中國憲法規定,城市的土地還是實行土地私有制

。只是到了1982年修改憲法,城市的土地一夜全部歸了國家所有,實現了文化大革命

想要實現、但沒有完成的目標12。1988年再次修改憲法,將憲法第10條第四款修改為

:「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同年底土地管理法也做相應修改,建立了

(國家的主人)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制度。這四十多年來,中國老百姓買的房地產,

大部分是用於支付土地的使用金。

早在1979年就在深圳試點收取國有土地使用費,1982年1月1日起施行《深圳經濟特區

土地管理暫行規定》13,至今40多年了。中國城市土地使用權的年限是最初並沒有統一

規定,都定得比較短,30年、50年,後來統一為70年或者50年,居住用房大多是70年

。但不是從民眾拿到住房之時算起,而是從開發商從地方政府通過「競標」拿到土地之日

算起。從開發商拿地開始,經過土地平整、水電路三通、房屋建造、驗收、銷售等環

節,一般需要三到十年。平均按5年計算,民眾拿到房子時的土地使用權還有65年。

中共領導人同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和收取土地使用費,並規定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

限,據說與上海租界的建立、收取土地租金,外國人出錢造房、建工廠,成為了中國

最繁華地區,最後被無償收回這段歷史有關。 中共領導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把按照馬克思理論沒有價值的土地盤活,用別人的錢搞建設,最後不費一槍一炮全

部收歸己有。這是同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和收取土地使用費的真正初心。

從1982年深圳等地試點開始,到2024年已經42年了。如果當初的合同規定是50年,那

麼國有土地使用權還剩8年;如果是70年,還剩28年,也不是很遙遠的事情。

中國的土地管理法(故意)對土地使用權到期之後如何處理,沒有做出法律規定。如

果要重新獲得土地使用權,需要再次支付土地使用費,中共政府可以再次獲得大量的

土地出讓金,每年可以達到數萬億元人民幣,一下子就能解決中共政府錢袋子的問題

。但是很可能引起全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後果無法預測。如果自動延長土地使用權,

不需要再次支付土地使用費,中共政府又不肯放棄這麼好的收斂錢財的機會。

民眾自然會問:70年土地使用期滿後怎麼辦?

四、中國居住建築的設計使用壽命為50年

記得小的時候,走過建築工地上都看到這樣的橫幅:「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百年大

計,質量第一」是建築工程中的座右銘,書本中都是這麼寫的:確保建築工程的質量符

合設計要求,是建築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管理中永恆的主題,是設計、監理和施

工單位的生命。

圖4:過去建築工地上都掛着這樣的橫幅:「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圖片來源:網路截屏

圖5:書本中都是這麼寫:「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據說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社會主義新城市建設的試驗田。雄安新區的一個特點就是住宅

建築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而且還用全過程民主的方法,公開告訴雄安新區的每一

個居民,告訴每一位第三者。

下圖是一位名叫幽州刺史走中國的主播在拜訪雄安新區時記錄下來的在房子進門處釘

在牆上的工程質量責任標牌,上面註明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見圖3)。

根據中國《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房屋設計使用年限,

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規定的時期內,只需要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

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

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

1987年I0月1日開始試行的《民用建築設計通則》(JGJ37一87)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

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標準,由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所主編,建設環境保護部批准。

制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建築符合適用、安全、衛生等基本要求

;適用範圍為全國城鎮各類新建、護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第1.0.4條建築耐久年限規定

建築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級:

一級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適用於重要的建築和高層違築。

二級耐久年限50一100年適用於一般性建築。

三級耐久年限25-50年適用於次要的建築。

四級耐久年限15年以下適用於臨時性建築。

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為50至100年,與建築工地上的「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相符,也

與德國的住房使用年限60至100年(後改為80年)相差不多。

2005年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頒佈修改後的《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由建設部主編,建設部批准,2005年7月1日開始實行。

建築耐久年限改為設計使用年限,如下:

圖6:《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表3.2.1設計使用年限

筆者以為,將建築的耐久年限改為設計使用年限,並將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為50至

100年改為普通建築和構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與中國建築質量不高有關

。2010年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的發言說,「我

國新建建築壽命平均不到30年」14。新建建築壽命平均不到30年的事實,與耐久年限50

一100年的標準相差太遠。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建築結構

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中規定,普通房屋和構築物,設計使用年限

為50年: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版《民用建築設計統一標準

》(GB50352-2019)中規定,普通建築和構築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圖7:《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表3.3.3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既然雄安新區把住房設計使用年限50年都掛在大門口了,民眾自然會問:房子50年後

怎麼辦?

圖8:房子50年後怎麼辦?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這樣,70年或者65年城市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怎麼辦的問題,就變成了房子50年後怎麼

辦?一個制度問題變成了純粹的技術問題。

[page]

五、中共政府掌握所有居住建築的「病症」,但就是不告訴民眾

2023年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稱,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完成第一次全國自然

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根據普查公報,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

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本次普查的6大類災害指

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23種災害指

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颱風、暴雨、氣象乾旱、大風、冰雹、雪災、低溫、高

溫、雷電、沙塵暴、洪水、乾旱、風暴潮、海平面上升、海浪、海冰、海嘯、森林火

災、草原火災。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完成這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可以

說是花了很大的財力和人力完成了這項工作。按一個公務員年薪20萬元人民幣計算,

近500萬人經歷近3年,光人工費就是3萬億元!

普查報告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

力重要論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組織全系統260多萬人參與,完成全國城

鄉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調查工作。本次普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組織繪製城鄉房屋

建築和市政設施圖6億多個,扣除廁所、雜物房、車庫、養殖圈舍等農村輔助用房、在

建工程以及構築物、農業大棚等不屬於房屋建築的,共調查城鄉房屋建築3.54億棟,

總建築面積1280億平方米,其中城鎮房屋(含住宅和學校、醫院、商場、寫字樓、廠

房等建築)4738.8萬棟、662億平方米,農村房屋(含住宅和公共建築、商業建築、文

化建築、生產(倉儲)等建築)3.07億棟、618億平方米。共調查與防災應急相關的市

政道路23萬條,市政橋樑9萬座,供水管線44萬條。

參與城鄉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調查工作的人員260多萬人,占參與普查的近500萬人的

一半以上。此外共組織繪製城鄉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圖6億多個。調查的房屋建築6.6

億棟。後指出其中3億多棟是養殖圈舍等。房屋建築調查才是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中

的重中之重!這是借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之名,對全國全國城鄉房屋建築和市政設

施的安全問題進行詳細調查,建立技術檔案。用中共宣傳機構的話說,是對全國城鄉

房屋建築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身體檢查」,每一棟房屋建築有了「數字身份證」。如數字身

份證註明此人是老賴一樣,房屋建築的「數字身份證」註明此房屋建築是否是存在安全問

題。老賴不能坐飛機、坐高鐵,子女上學就業也受牽連;危房不能延長設計使用年限

,也不能延長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限。到時候必須拆除,而且還是可以美名其曰為了

居民您的生命安全!

只有拆除大量的房屋建築,黃奇帆所說的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需求已經到了天花板的問

題才能解決!

中共政府掌握每一棟房屋建築的「體健康情況」,知道它們的病情,是高血壓還是高血糖

,是心臟病還是胰腺癌,但是它就是不將病情告知房主,不讓讓房主儘早採取措施,

進行房屋維修,解決安全問題。而是絕對保守秘密,等待時機,等到房屋設計使用年

限設50年快到時,在做房屋安全評估時再告訴房主,要大修也是為時已晚。這就避免

了在土地使用期到期後是否可以延長的問題出現。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說,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住房安全有保障15。按照習近平的說法,農村貧困人口沒有住房安全問題。相反在

城鎮中的住房質量比較差,房屋建築安全問題比較嚴重。比如2024年3月31日凌晨3點

,江西南昌一座高層建築遭遇颶風,風不僅吹掉了窗戶,還把住宅里的3個人直接捲走

!中共在此時是不會宣佈該高層建築不安全,不會禁止繼續使用。而是需要耐心等待

,等到5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即將到期時,再告訴房主,房屋建築的「身體健康情況」,耐

心等待拆除。這是中國的耐心住房建築。

最後附上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之一的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顏色越偏紅的地區,風險越高。風險越高地區對房屋建築的安全要求也越高。全中

國共6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大區,分別為沿海海洋-氣象災害大區(簡稱沿海大區),

東北森林草原火災-水旱-氣象災害大區(東北大區),東部水旱-氣象-地質災害大區(

東部大區),中部水旱-地震-地質災害大區(中部大區),西北氣象-水旱-地震災害大

區(西北大區),青藏氣象-地震-地質災害大區(青藏大區)。試問,哪一位讀者沒有

居住在這6大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區內?

圖9: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圖片來源: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公報匯編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借用馬雲先生的話

:房價如白菜、房價如蔥。這是制度使然,因為中國的房地產主人是佃農,而國家是

唯一的大地主。

圖10:中國房價暴跌的底在哪裏?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

1住建部:中國建築平均壽命僅30年,來源:中國日報網,2010年4月5日,刊登在環球網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ndA5

2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新浪網,2020年4月25日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4-25/doc-iircuyvh9753649.shtml;我國農村宅基地閒置現狀與盤

活利用對策,搜狐網,2020年12月24日,https://www.sohu.com/a/440315310_760111

3浩俊: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搜狐網,2019年10月24日

,https://www.sohu.com/a/349146949_569716

4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來源:統計局網站,2021年5月11日,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網,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5內地人均居住面積41.8平方米,接近發達經濟體水平!央行副行長發聲:對樓市前景仍相當樂觀

,2023年11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734411484_115362

6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來源:統計局網站,2021年5月11日,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網,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7國新辦舉行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發佈會,來源:國新網,2023年2月15日,刊登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https://www.mem.gov.cn/xw/xwfbh/2022n8y30rxwfbh_4835/wzsl_4260/202302/t20230215_442477.

shtml

8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和公報有關情況,來源:新華社

,2024年5月8日,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https://www.gov.cn/yaowen/tupian/202405/content_6949798.htm: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房

屋建築首次有「數字身份證」,來源:中國新聞網,2024年5月8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05-08/10212915.shtml

9先鋒視界:高盛預測中國房價還將下降40%,原重慶市長黃奇帆告訴你十大原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HznorKou0

10鄭柵潔主任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來源:政研室,2024年3月6日,

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

,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zsj/zyhd/202403/t20240306_1364426.html

11秋耶哥哥:爛尾樓有多恐怖,雪球網,2024年3月4日,https://xueqiu.com/6519730414/280712328

12王維洛王維洛:1982年的一場無聲無息的土地「革命」——中國的私有土地是如何國有化的?當代中

國研究[2007年][第4期(總第99期)],刊登在愛思想網,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081.html

王維洛:中國城市土地國有化的歷史考察,中國民主季刊,2024年第二期,第199頁至178頁

13攀登新的高度——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30年曆程,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2008年12月19日,刊

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s://www.gov.cn/gzdt/2008-12/19/content_1182391.htm

14住建部:中國建築平均壽命僅30年,來源:中國日報網,2010年4月5日,刊登在環球網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ndA5

15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1年2月25日

,http://www.xinhuanet.com/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縱覽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