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夜之間 中國多家銀行消息傳來

近日,中國多家商業銀行突然暫停銷售大額定期存款。當前,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恆豐銀行已停止受理部分大額存單新業務。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道,私營銀行中國民生銀行5月初停止了新的大面額存單銷售。這些固定收益儲蓄賬戶的持有期限為6個月或以上,最低存款額為20萬元人民幣,約合27695美元。

存款證是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其客戶包括公司。

但是,這些產品支付的利息超過了普通儲蓄賬戶的利息,促使一些銀行修改銷售策略。

中國的銀行正在努力增加新貸款的發放,企業和家庭的經濟前景都面臨着嚴重的不確定性。

4月份,用於資本支出和購房的長期融資金額同比驟降56%。

據悉,銀行的利潤率一直在穩步下降。

據國家金融監管局報告,截至2023年12月,所有中國商業銀行的利潤率為1.69%,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銀行業自律機構將1.8%的利潤率作為維持銀行財務健康的警戒線。

中國四大銀行公佈的2023年利潤率均低於該閾值。

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周一維持貸款優惠利率不變。

作為向頂級企業貸款的參考的一年期利率保持在3.45%。

影響抵押貸款定價的五年期利率仍保持在3.95%。

中國央行的舉措似乎考慮到了銀行業的現狀,降息將刺激融資需求,但也會給整體利潤率帶來下行壓力。盈利下降將給清算不良貸款帶來更多障礙。

有分析指出,銀行突然取消大額定期存款,是逼着存戶購買北京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國的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的個人存款總額近150萬億元人民幣,北京當局迫切希望老百姓來買國債。如果賣不出去,可能搞成『愛國債』的形式,逼着老百姓、企業、有錢人買。

據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5月10日發表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4年第一季報告顯示,企業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由2017年的「六四開」升至目前的「七三開」。如今的形勢,中共希望老百姓把沒有用於消費的存款購買國債,配合政府的意圖進行投資或化解政府的債務。如果30年、50年的超長期國債的推銷效果不容樂觀,最終可能央行出面接盤,也就是印鈔,這可能加劇人民幣以國債為錨定的惡果,可能帶來惡性通脹。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FX168財經 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