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歐洲價值:誰最痛恨柏林圍牆的倒塌?是失去鐵飯碗的他們

柏林圍牆倒塌後,德國媒體每年都會進行各種關於柏林圍牆的社會調查,尤其是在五周年、十周年這類整數紀念年份,類似調查更是鋪天蓋地。進行調查的媒體很多,涉及的地區和樣本不同,不同年份又有區別,所以可以參考的數據非常多,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查閱。

數據雖多,但大方向趨同,也可以見到德國人普遍的價值觀。比如說,不管是德國的經濟低迷期還是高速發展期,不管是順風順水的時代還是危機當口,大多數人都認為柏林圍牆的倒塌是正確的。

為了讓數據更能說明問題,類似調查一般會將前東西德地區分開,形成兩組數據相互觀照。多年來,前西德人贊同柏林圍牆倒塌的比例一直高於前東德人。但即使是前東德,也一直維持在高比例水平。

當然,在可以自由表達觀點的德國,這類問題肯定也有反對聲。那麼,是哪些人痛恨柏林圍牆的倒塌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大多數反對者是老人,年輕人比例較低。其次,這些老人多半是在前東德有穩定社會地位,有一定特權或鐵飯碗保障的人。

對於前東德人而言,幸福感的高低取決於他的經歷與身份。一些原先的既得利益者往往對兩德統一後的生活表示失望,儘管西德通過各種方式為原東德地區提供高福利,但他們失去了特權,失去了計劃經濟下的各種免費保障,失去了原先的鐵飯碗,仍心有不甘。

因此,在各種調查中,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兩德統一的看法往往大相逕庭,年輕人滿意度明顯高於老人。此外,高學歷、具有社會競爭力的群體,滿意度也遠高於低學歷者。

其實,早在柏林圍牆仍然存在的時期,這種代際差異就已初現端倪。西德政府曾於柏林圍牆倒塌前夕做過一個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柏林圍牆倒塌前出逃西德的東德公民,其特點是「年輕、壯勞力、情緒樂觀並受過良好教育」。被調查的出逃者中在談及出逃原因時,74%的人認為沒有自由,93%的人認為東德的政治狀況在後退。

2011年,《柏林日報》調查顯示,10%的受訪者認為1961年修建柏林圍牆「完全正確」,62%的受訪者認為「完全錯誤」。其中,被訪者中的前東德幹部群體幾乎都認為「完全正確」,這也側面說明了當年的既得利益者才是如今最失意的群體。

其實,對於東德人來說,他們曾經在柏林圍牆倒塌後面臨人生最好的機遇。

兩德統一後,德國政府採取了一步到位的輸血政策,通過巨大的財政支持東部經濟改革。當時最重要的舉措當屬東德馬克對西德馬克的兌換。西德人拋出了大手筆,東德人也獲得了其他前東歐國家無比欣羨的「福利」——前東德公民可按1:1的比率將手上不值錢的東德馬克兌換為西德馬克,封頂數量為4萬馬克。要知道,如按實際匯率計算,東德馬克被高估了400%!

此外,德國政府還徵收「團結附加稅」,佔個人收入的5.5%,用於原東德地區的建設。也正因為新德國政府的包辦,在前東歐國家中,前東德一度轉型代價最小,復甦也最快。

當時的東德人因1:1的馬克兌換比率,購買力大增。原先在東德倍受歡迎的商品立時無人問津,口袋裏有錢的東德人紛紛轉而購買質量更佳的西德產品。

不過有些人認為,這個「福利」是短暫的,甚至有負面作用。因為東德人熱衷西德商品的結果是本國的低效率工業進一步萎縮,產品無人問津,大量工廠倒閉,進而使得許多人失業。

在他們看來,這有點像是惡性循環:因為就業崗位減少,年輕的、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素質勞動力選擇前往前西德城市,城市人口減少,稅收隨之減少,剩下來的老人則需要政府更多的財政支持,政府又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大規模的基建以吸引投資者,就業崗位因此進一步減少。

那麼,是不是不該實行這樣一步到位的兌換呢?當然不是。

德國政府選擇1:1的兌換比率,其實是一種轉移支付,迅速實現了東西德社會福利和收入的接近,同時也使得西德的資本在東部無法獲取廉價勞動力資源,無「血汗工廠」之憂。加上社會福利保障,從而確保了原東德人的基本生活。雖然前東德地區確實面臨產業轉型的艱難,不過,高額福利還是能夠確保前東德地區的變化,道路和住房是最明顯的變化。

更何況,即使沒有這個貨幣兌換,難道前東德地區就不需要產業轉型了嗎?當然不是,那些落後僵化的產業,本就應該被淘汰。將產業轉型的陣痛歸咎於西德政府的補貼,簡直就是「拉不出粑粑賴馬桶」,也倒置了因果關係。而這種思維邏輯,恰恰是前東德既得利益者的邏輯,因為鐵飯碗沒了。

其實,在這個產業轉型期里,前東德人面臨着巨大的人生機會。他們有了自由創業的可能,有了各種制度和福利保障,也有了自由遷徙的權利,可以去前西德地區乃至西歐其他國家發展……他們還有了更多學習機會,新的教育體系和知識體系向他們敞開大門,無論是大學教育、職業教育還是繼續進修,都帶來了人生的多種可能。

換言之,只要你努力,完全可以在新德國的自由空間裏尋找到人生的方向,但許多前既得利益者選擇了放棄,並在此後若干年裏怨天尤人。

同樣是2011年的數據顯示,前東德地區的平均工資仍比前西德地區低17%。許多人將這類數據當成了如今德國東部不如前東德的佐證,其實非常荒謬。因為在柏林圍牆倒塌前,東西部工資差異達到了60%。

東西德不僅僅工資差異大,生活水準差別更大。東德人民在計劃經濟下想要改善生活,也得跟着國家的腳步,訂購一台洗衣機需要幾個月時間,買一輛小汽車甚至需要排十年以上的長隊。曾有前東德學者說,許多家庭因為要等十二三年才能拿到車,所以家中若有孩子出生,就立刻以孩子的名字去訂車。兩德統一後,他們獲取的自由中,也多了購買自由這一選項。

而且,經濟並不是唯一。有一項統計結果是這樣的:85%的東德人和81%的西德人認為東德人應當為通過和平方式結束黑暗統治而感到驕傲。對於「統一後,哪些夢想被實現」這個問題,90%的受訪東德人和94%的受訪西德人提出了同樣的答案:法制和自由。

至於其他,完全可以通過時間去彌補。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歐洲價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