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我是歌手》開打愛國牌,有《霍元甲》的味道了

近日,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2024》欄目頻繁登上熱搜。

本來娛樂節目登上熱搜也不奇怪,平常熱搜榜上除了突發的社會新聞,基本就是娛樂新聞。

而今年的《歌手2024》卻讓人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什麼味道?愛國主義的味道。

以前的《歌手》欄目都是華語樂壇的人自嗨,而且還有很多修音假唱的問題。

今年節目組估計也是在娃哈哈香飄飄等事件的啟發下,請了兩個外國人,一個美國人一個加拿大人。

而這兩位歌手的實力卻讓人震驚,和平日裏習慣了修音假唱的國內歌手形成鮮明對比。

曾經有一期叫《歌手·當打之年》,而現在這一期應該叫《歌手·挨打之年》。

特別是在沒有技術加持,完全靠歌手基本功時,兩位外國選手吊打國內歌手。網友戲稱外國選手是來支教的。

可這兩位外國選手在 spotify (國外的音樂平台)上連前 500 都進不到。節目組本想請兩個人來當沙包,當陪襯,沒想到沙包成了主角。國外的末流歌手竟吊打國內頂流,不知道這是不是故意設計的劇情。

第一期的結果,兩位外國選手高居前二,國內所謂的一姐,僅排第三,其他歌手緊隨其後。

本來技不如人,甘拜下風也沒啥好說的,可接下來在輿論場上的操作,卻讓人感覺有那味了。

因為被外國人按在地上摩擦,國人深感屈辱,紛紛搖人想一雪前恥。

那英是「五旬老太守國門」,韓紅也發微博說「我是中國歌手韓紅,我請戰」。

還給那英韓紅組合取了個「拆那紅」。

歌手紀敏佳竟然喊出了「 我作為國家隊我!願!出!戰 !」

在騰格爾的評論區:「騰,國危,吾慌,速歸,驅洋,救國。一一葉赫那拉」

「騰叔,無比期待您蒙古歌王駕着鐵騎去歌手2024踏平格萊美」。

這操作都開始向國家榮譽,民族自信上靠了。這只是一個地方電視台的一檔節目而已,上升到國家榮譽合適嗎?

而觀眾看到外國人吊打中國人,情緒很容易被操縱,不自覺就會想着支持中國人。現在更是全民動員,粉絲呼喚偶像前去應戰。

這畫面有沒有似曾相識,在擂台賽,外國人吊打中國人。最後呼喚英雄來為國爭光。這是什麼味道,這是霍元甲、陳真、葉問的味道啊。

在這一系列電影裏的套路不就是這樣的嗎?

先是外國大力士在擂台賽橫行霸道,無人能敵,打翻了好幾個武林高手,全國人民都怒了,後來主角登場,爆錘老外,觀眾鼓掌歡呼。爽。

而現在內娛開始搖人,不就是在為英雄出場做鋪墊嗎?

可內娛找得到霍元甲嗎?找得到陳真嗎?找得到葉問嗎?最後恐怕只能找到馬保國。

因為實力差距大,最後黑掉外國選手估計會被罵慘,但是這不重要,在這極限拉扯中,流量不就來了嗎?

網絡熙熙,皆為流量而來,網絡攘攘,皆為流量而往。

而最簡單最直接最大的流量就是愛國的流量,在娃哈哈,香飄飄等都靠着愛國流量嘗到甜頭後,明知道只要煽動愛國情緒就能掙到錢,總有人會不自覺的往上靠,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往上靠。

於是以前只是華語歌手自嗨的節目,特意引進兩個外國人,節目組的算盤我在外地都聽到了。

按照這尿性,大膽預測一下,最終有人力挽狂瀾,打敗外國歌手,奪得冠軍,「為國爭光」。

是不是感覺歷史總在押韻了。

本來請外國歌手可以形成鲶魚效應,可以督促國內的歌手多練習基本功,別一天盡整飯圈、粉頭、控評、水軍、直播、走穴、撈錢等套路。

一大堆濫竽充數之輩,何等何能敢自封國家隊?

家國情懷,國家榮譽,這是國之重器,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來蹭一蹭流量。

就像狼來了的故事,娃哈哈打愛國牌時,愛國人士買起來,香飄飄打愛國牌時,愛國人士囤起來,現在看一個綜藝節目也要打愛國牌……

可每次熱血過後都發現只不過是被人割了愛國韭菜,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對愛國牌免疫,等真正需要愛國的時候,又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被人忽悠夠了,麻木了,不信了。

所以對於這些蹭愛國流量,耗愛國信用的行為,應該堅決予以抵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歷史押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