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自我陶醉!央視精挑細選3幕訪歐場景

習近平五年後重來歐洲,有着拉歐抗美的重大謀劃,其「成果」在北京和外界看來很不一樣。 習近平先訪法國,其意重在鼓勵法國在西方世界的所謂「特立獨行」,奉承某種北京心目中的「戴高樂主義」,但對法國關心的俄羅斯侵烏戰爭以及中國向歐盟傾銷過剩產能不置可否。其後訪問親俄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反而加重了北京意欲在歐洲內部製造分歧的感覺。

習近平歐洲行自我陶醉的北京

習近平五年後重來歐洲,有着拉歐抗美的重大謀劃,其「成果」在北京和外界看來很不一樣。

習近平先訪法國,其意重在鼓勵法國在西方世界的所謂「特立獨行」,奉承某種北京心目中的「戴高樂主義」,但對法國關心的俄羅斯侵烏戰爭以及中國向歐盟傾銷過剩產能不置可否。其後訪問親俄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反而加重了北京意欲在歐洲內部製造分歧的感覺。

習近平10日結束歐洲行返國,此間輿論的印象,習近平並沒有撫平歐洲對中國的警覺,反而加劇了對北京的不信任。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官媒卻是一片「鶯歌燕舞」,盛讚習主席訪歐如何成功。官媒央視借幾個「很不尋常」的「場景」來凸顯習近平歐洲之行的風光。

習近平6天訪問三國,央視選擇了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海拔2000多米的合影」。報道稱:「習近平此訪首站是法國,當地時間5月7日,在海拔2000多米的圖爾馬萊山口,中法元首夫婦以比利牛斯山為背景,留下一張意義特殊的合影。」並借用「外媒」之口誇讚「法方在馬克龍『第二故鄉』上比利牛斯省安排中法元首小範圍會晤」「罕見」。央視抒情:「中法元首更深入地走進彼此國家……留下朋友之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外交佳話。」

第二個場景:「一萬五千人的歡呼」。說的是習近平到訪塞爾維亞,塞爾維亞舉行的隆重盛大的歡迎儀式。央視說:「習近平在同武契奇共見記者時,專門提到這一幕,『我為那個場面所震撼,也深受感動』。」

第三個場景:「15年後的再次獻花」,央視引用習近平的話說:「令我感動的是昨天給我獻花的姑娘就是15年前給我獻花的小姑娘」。匈牙利精心安排的這一幕,習近平稱讚「這不就是象徵着中匈友誼友好的成長。」

央視挑選了以上三個場景來表達習主席所受到的感動。至於此行究竟取得了什麼比較嚴肅的成果,就由專程陪同習近平全程訪問的中共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出面侃侃而談了。在新華社發出的一篇長達近六千字的長文中,王毅在習近平此行「展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積極進取,彰顯了習近平主席作為大國領袖的擔當和魅力」的總括下做了幾點解讀:

首先是法國,王毅稱「兩國元首進行了長時間、高水平戰略溝通」。稱「相信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法關係將迎來下一個更輝煌的甲子。」「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談到塞爾維亞,則稱「鐵杆友誼」繼續強化,兩國已構成命運共同體。關於匈牙利,則表示中匈關係已駛入「黃金航道」。

不過,比起央視看重「美輪美奐」場面,王毅大約知道「場面」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說,「明年是中國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係50周年,中歐關係何去何從,處於關鍵時期」。其實,歐盟現在和中國面臨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最前面提到的俄羅斯侵烏與中國產能過剩。前者關係到歐洲的生存,後者關係到歐洲的經濟。

對於前者,王毅引用習近平的話說「我們不接受任何利用危機抹黑中國、煽動『新冷戰』的言行。」,他指責有個別國家炮製所謂「中國責任論」;對於後者,習近平在法國就否認中國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王毅除了重複外,略帶自我安慰地表示,中歐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着廣泛巨大合作空間。

不過,王毅最後還是沉醉於「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實踐」。「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發出了和平、團結、合作的強音,充分體現了大國大黨領袖的全球視野、天下情懷和時代擔當,再次表明中國已經成為更具國際影響力、創新引領力、道義感召力的負責任大國。」

法新社援引專家評論習近平此行「所到之處受到皇室般的歡迎,面子上很光亮,但實質上幾乎沒有什麼突破,且歐盟對中國的不信任有增無減」,金融時報分析:習低估了大多數歐盟國家將中國視為安全威脅和經濟威脅的程度。

法國世界報周六的社評則指出:很明顯,習近平在歐洲選擇了自己的陣營,那就是具有專制傾向、着迷中國投資而又不不會批評其領導人的陣營。有專家認為,中共國家主席準備奉承歐洲的戰略自主性以擴大與美國的裂痕,強化他的「多極世界」理念,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習近平的多極世界首先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