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華西村已養不起35000名村民了

好久沒聽到華西村了,昨天又看到關於華西的文章。講真,不用打開看,我就知道不是什麼好新聞,看完果然如此,有一種,另外一直靴子落地的感覺....

那文章的第一段就是:鼓勵村民自主創業。這個舉動說明:如今的華西村已養不起35000名村民了。

這個,其實不用看就早已知道,因為我認識一個在浙江做生意的朋友,有一次一起喝酒吃燒烤,問起大家籍貫,他說他是江陰人,再問下去,說來自華西村。

這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我聽了是很好奇的,我說你們華西人還出來做生意?你們那不是包工作包房子包車子包養老醫療包一切嗎?

很明顯這朋友不想多談這個話題,支吾了一下說賬上的錢可看不可用之類的就支吾過去了...

要說最早對這裏的了解,是來自我特別好的一個朋友,她是2007年去的華西參觀,拍了不少照片當時,還說看到華西的雕塑,就笑的不行,下面是她2007年拍的照,最惹大家笑的是這個鳳凰

我這個朋友,當然是厭惡這種所謂的集體化,這東西只要是經過80年代教育的,有一點對過去的強記憶力的都不會喜歡,所以她當時這樣寫過文章,我摘錄部分吧:

進村要買票,不過我們掏得很爽快,沒人請你,你自己要來的啊!進了村,草翅膀徵求我意見:先四處走走,還是先上金塔?我早被售票房的宣傳畫迷了眼:上金塔上金塔!臨近金塔的時候我先看到了幾個十分奇怪的雕塑,象是什麼動物的屁股;在停車場剛停好車我又愣住了:正對面怎麼又是一隻很難看的母雞啊?看來華西的雕塑還真是別具一格的。

...........

按捺不住激動奔進了金塔,又讓我大吃了一驚:這是華西的百貨商場,從陳設、貨品以及售貨員的精神狀態,加上那些高音喇叭的聲音,俺不得不認為時光確實已經倒流,讓俺回到童年時代了。轉到另一邊,頗有些以華西村為品牌的煙酒什麼的,不過鮮有人購買。

再往後走,是介紹華西的大型圖片,我駐足良久,仔細觀看,發現在華西的中心區域特地辟出了一個「宗教區」,居然佛道基督伊斯蘭齊全,卻又跟真正的宗教相距甚遠「佛教以唐僧為代表,代表西遊記。。。。。。道教以呂洞賓為代表,代表八仙過海。。。。。。」我此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韋小寶同學:不管哪邊的神仙,能保佑我我全拜!一個集體主義的標本,卻罕見地弄出一個包羅百信的宗教區,耐人尋味。

.......

生活區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塊碩大的標牌,是老書記吳仁寶的名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只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睡一個床頭」。非常好,不知為什麼總有貪官污吏想不通這個道理。《南風窗》曾有報道,吳一家四口拿下的可用資金,占華西總量的90.7%,當然,175名支持老吳書記的黨員在權利交替之際,又齊刷刷地全部改為「選舉」老吳書記的四兒子小吳書記作為「接班人」(這也是在老吳書記對自己的幾個兒子和女婿比較之後作出的決定),想必就是因為但凡老吳家的人,都有着堅強的道德防線吧?

.....

華西別墅之多超出我的想像,華西生活區之冷清也超出我的想像,與接待區有着天壤之別。行走N久,竟然難以見到一個人,找村民聊聊天的願望很難實現。多數人家大門緊閉,有幾戶開着門,能看到寬敞的廳里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擺放着椅子,這就是傳說中的接待專業戶嗎?我們走到門口,卻依然沒有看到人,大約是接待時間未到吧。

再往裏走,別墅建得越來越錯落有致了,不再象在金塔上看到的那些(大概那算是華西的一期別墅吧,呵呵)那麼整齊劃一。終於我們看到了一位老先生獨自坐在屋前,便上去搭話。在草翅膀間或的翻譯下,我從他的講述中知道了別墅是他們用自己掛在集體帳上的錢買的,好象是花了一百多萬,而帳上的錢,除了這樣的大事或者村委會認為的正當理由,通常也是動用不了的。正說話間,屋裏走出一位老太太,緊繃着臉,我連忙笑着叫阿婆好,老太太卻毫不搭理,自管在做自己手上的事,我們只好知趣地告別。這時老先生客氣地邀我們去家裏坐坐,於是老太太很生氣地說話了,我一句也沒有聽懂,但知道人家不歡迎我們。其後草翅膀告訴我,老太太說的是「我們不好讓你們進去看的,要去看必須有導遊帶着,我們村有專門的接待戶,你們找導遊去吧。」情況與我們先前了解的基本吻合。大約老先生的病讓他難得有與外人說話的機會而忽略了這樣的禁忌吧?

繼續前行,基本不見人影,只是一幢又一幢的別墅,很多人家停着賽歐,應該也是村里統一購買,但據說不經批准不得駛離華西。我們想,大約是沒有車的別墅在遊客的眼中還有所欠缺?

.....

以上是我摘錄的..

大致樣子,其實也不用說太多,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也沒有用。

其實我過去,跟我這位朋友一樣,對這種模式極度不看好,當然結局也確實不美妙....

但這幾年,關於華西我有了點別的看法,並且對他們的現狀表示遺憾....

他們的模式是啥呢?

是集體經濟,然後集體兜底。

集體經濟不是沒搞過,以前搞過。慘敗....

慘敗的原因是,最後就搞成了個人意志個人能力大於一切,而且基本上,競爭力不來自於市場競爭,而是扶持,和無休止的貸款。

比如華西,比如南街,比如更早一點的大邱....

相關數據顯示華西村的整體負債已經超過400億元;

河南的南街村負債17億,這沒算這幾年產生的利息;

總之,都是還不起,就是了。

but,還不起的又不止他們,不是都還不起嗎?恆大還得起?碧桂園還得起?這城那縣那區的,還得起?

我遺憾啥呢,遺憾的是,這種村莊明明有建一個,「父慈子孝」的共同體的機會,但最後都無一例外的淪為什麼了呢?

淪為那種,共同體性看不到,看到的依然是那種短期博弈模式。

什麼叫短期博弈,就是我現在是村長,誰知道明天是不是?我得在我當的時間內為家族賺到最大利益...

咦?他們不是已經蠻長期了嗎?甚至,實現了老吳書記之後齊刷刷的選了小吳書記?

怎麼還說他們依然是短期博弈?

呵呵,那是因為你們不知道,什麼叫長期,長期,不是十幾年,幾十年,而是上百年,數百年的時間線...

在這樣的時間線下,領主,大名和家臣或者騎士領民,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是一種上面有一口吃的,就不會讓下面的餓死,當然也沒有說領主不行了負債了,領民全跑掉的情形...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哪些共同體有這樣的特徵?

比如西歐中世紀的領地、宗教的教法團體,再早一點的部落。

是不是集體經濟?當然是。

類似這樣的集體經濟,現在還有,比如以色列的基布茲,如果這些團體裏的人,沒有長期主義,壓根搞不了太長時間。

或許,即使老吳,小吳,也知道他們的模式,只是一個時代的紅利,而無法持久的吧。

既然無法持久,那就呵呵呵。

除了用一些利益捆綁外,老吳說的那些完全正確的話,做到了嗎?

假設能做到,華西即使還不起錢(反正大家都還不起),那些人也不會輕易離開的——為村子奮鬥就是為自己奮鬥。

在談到「集體產權」優勢時,老村長吳仁寶曾說:「就是為了大我犧牲小我。即使你會修飛機,集體不用你,你連自行車都沒有。」

可是,那個「大我」,真的是「大我」麼?還只是個說法,一個道理呢?

這就有點,一榮我榮,一損你損的味道了。

這就是,我最感到遺憾的地方。

村,已經是最能堅持長期主義的地方了,仍然失敗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鳳羽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