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想留下的中國留學生,無法離開的烏克蘭留學生

——烏戰兩年專題報道(四):想留下的中國留學生,無法離開的烏克蘭留學生

在中國南開大學攻讀中英翻譯專業的烏克蘭學生蘇格(Oelh)(左)、來自貴州,目前在基輔國立大學攻讀社會教育學博士的丁吉平(右)

基輔—

俄烏戰爭的陰霾籠罩在東歐大地已經整整兩年,無數人的生活被徹底改變。在基輔採訪的每一天,記者都會聽到空襲警報聲,少則一兩次,多則四五次,有遠有近,或大或小,猶如心中的恐懼和不安。即使如此,這裏的人們依然在堅定地生活着,努力尋找着日常生活中的希望和未來。

想留下的中國留學生

丁吉平,是名居住在基輔的中國留學生,她也在這座城市裏找尋着自己的生活。

29歲的丁吉平來自貴州畢節,五年前來到烏克蘭留學,現在在基輔國立大學攻讀社會教育學的博士。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沒幾天,丁吉平就逃到波蘭,顛簸了一個月後回到中國。

2022年9月,不顧母親的反對,她又再次回到基輔,繼續她的學業和生活。

「回來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學校的要求。我有論文要寫,還有研討會要參加。當然,除了學校要求外,我自己也很想回來。我在這裏呆了這麼些年,在這個城市我有了自己的心靈寄託。」丁吉平說。

「我在這裏交到了很多烏克蘭朋友,她們都很關心我,照顧我,所以我在這邊過得很開心。我現在的男朋友也是烏克蘭人,我們有打算搬到中國,但因為現在戰爭還沒結束,他不能離開。我想既然我們在這麼患難的情況下,都還能在一起,那就再等等吧。等到戰爭結束,我們一起回中國」。

initInfographics({groups:[],params:[{"Name":"embed_html","Value":"u0026lt;blockquote class="twitter-tweet"u0026gt;u0026lt;p lang="zh" dir="ltr"u0026gt;u0026lt;a href="https://twitter.com/hashtag/%E6%88%98%E4%BA%89%E4%B8%8B%E7%9A%84%E4%B9%8C%E5%85%8B%E5%85%B0?src=hashu0026amp;ref_src=twsrc%5Etfw"u0026gt;#戰爭下的烏克蘭u0026lt;/au0026gt;在俄烏戰爭爆發的一個多月後,在基輔國立大學攻讀博士的丁吉平,輾轉回到了國內。但半年後,她還是回到了烏克蘭,繼續她的學業。是什麼原因,促使她回到了戰火紛飛的烏克蘭? u0026lt;a href="https://t.co/3zcIeuVpf9"u0026gt;pic.twitter.com/3zcIeuVpf9u0026lt;/au0026gt;u0026lt;/pu0026gt;—美國之音中文網(@VOAChinese) u0026lt;a href="https://twitter.com/VOAChinese/status/1748556453420339571?ref_src=twsrc%5Etfw"u0026gt;January20,2024u0026lt;/au0026gt;u0026lt;/blockquoteu0026gt;||data-pangea-embed::"true"||data-pangea-embed::"true"||data-pangea-embed::"true"","DefaultValue":"","HtmlEncode":false,"Type":"HTML"}],isMobile:true});

(function(d){var userInput= Infographics.Param["embed_html"],thisSnippet=(d.getElementsByClassName? d.getElementsByClassName("twitterSnippet"): d.querySelectorAll(".twitterSnippet"))[0],render= function(){var madeDiv, bquote, sId="twitterAPIForSnippet";try{madeDiv=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madeDiv.innerHTML= userInput;} catch(e){thisSnippet.innerHTML="Twitter Embed Code is invalid or incomplete.";return;}bquote= madeDiv.childNodes[0];if(bquote.tagName.toLowerCase()==="blockquote"&& bquote.className.indexOf("twitter")!==-1){//remove everything except paragraphs and linksvar all= bquote.getElementsByTagName("*");for(var i= all.length-1; i>=0; i--){var elm= all[i];var tag= elm.tagName.toLowerCase();if(tag!=="a"&& tag!=="p")all[i].parentNode.removeChild(all[i]);}} else{thisSnippet.innerHTML="Twitter Embed Code does not contain proper Twitter blockquote.";return;}if(!d.getElementById(sId)){//async request Twitter APIvar js, firstJs= d.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js= d.createElement("script");js.id= sId;js.src="//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firstJs.parentNode.insertBefore(js, firstJs);}thisSnippet.parentNode.style.width="100%";thisSnippet.appendChild(bquote);if(window.twttr&& window.twttr.widgets){window.twttr.widgets.load();window.twttr.events.bind("rendered", function(e){//fix twitter bug rendering multiple embeds per tweet. Can be deleted after Twitter fix the issueif(e.target){var par= e.target.parentElement;if(par&& par.className==="twitterSnippetProcessed"&&e.target.previousSibling&& e.target.previousSibling.nodeName.toLowerCase()==="iframe"){//this is duplicate embed, delete itpar.removeChild(e.target);}}});}};thisSnippet.className="twitterSnippetProcessed";thisSnippet.style="display:flex;justify-content:center;";if(d.readyState==="uninitialized"|| d.readyState==="loading")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nder);else//liveblog, ajaxrender();})(document);

丁吉平和基輔這座城市,還有這裏的人們,產生了新的連接,她對這個國度有了一種歸屬感。她說這裏的生活不像國內那麼卷,生活節奏也沒那麼快,人也十分友善,即便現在是戰爭狀態,她在這裏也過得放鬆自在。在她看來,除了物價漲了三四成,以及夜晚的宵禁之外,基輔的生活和戰爭前沒有太大的區別。

丁吉平告訴記者,她認識的不少在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和國立美術學院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在最近的一年裏,都陸續回到基輔繼續學業。因為和歐美大學相比,烏克蘭大學在音樂和美術領域的高等教育,有着很不錯的性價比,而且現在基輔的局勢已和戰爭初期大不相同,整個城市早已恢復了正常的運轉。

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報道,在俄烏戰爭全面爆發時,烏克蘭全境有6000多名中國公民,除中資企業人員和華僑之外,留學生群體人數在2700人左右。在戰爭爆發後,絕大多數的留學生都離開了烏克蘭。

但記者在此次基輔的採訪之行發現,不光是部分的留學生,很多商貿從業者也都陸續回到了基輔,雖然人數已是大不如前。

在2022年9月重返基輔後,除了繼續學業,丁吉平也找到了一家當地的外語培訓機構,當起了兼職的漢語老師。她告訴記者,和戰爭爆發前相比,學習漢語的烏克蘭人少了一些,但還是有不少人有學習漢語的意願。

「在基輔,有意願學習漢語的成年人多是在中資公司工作,或是供職的公司和中國有生意上的往來。所以,學習漢語也可以算是一個職業技能上的投資吧。但我教的學生里,更多的是小孩子,七,八歲的,十多歲的都有。這些孩子的父母多是這邊的中產階層,有點像國內的中產家庭,父母讓孩子在學習英語之外,還會學個第二外語什麼的。」

儘管戰爭還在繼續,在這個國家生活還充滿着各種不確定性,但丁吉平已開始為在基輔紮根做起了打算。她說她打算今年博士畢業,畢業答辯她希望能用烏克蘭語來完成,「有個小目標才有學習語言的動力」。

她還計劃在畢業後在基輔從事語言培訓的工作,「我想在2024年底,開個小的漢語培訓工作室。一個是我挺喜歡做教育的,尤其是教小孩子。二是這邊是有漢語教學市場的,我想努力點的話,一年賺個幾十萬是有可能的」。

無法離開的烏克蘭留學生

22歲的蘇格(Oelh)是基輔本地人,現在和父母一起住在基輔郊外一個叫做布查的小城。一頭短髮的他身材高大健碩,說着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他是南開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原本他應該在天津的大學校園裏,度過他的留學時光。然而,時代的洪流阻隔了他的夢想,由於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他的求學之路充滿曲折和挑戰。如今身在基輔的他,不得不通過網絡課程來堅持他的中國留學夢,這樣的學習生活,已經持續了三年多。

「我十八歲的時候開始對漢語感興趣的,因為我發現我很喜歡中國的女孩子」,蘇格有些害羞地說着,「我當時還在烏克蘭的大學上學,所以我會在晚上下課後去找輔導老師教我漢語,我自己也會在網絡上看不同的漢語教學視頻,玩學習漢語的軟件,我還會找在烏克蘭的中國留學生,和他們交朋友」。

initInfographics({groups:[],params:[{"Name":"embed_html","Value":"u0026lt;blockquote class="twitter-tweet"u0026gt;u0026lt;p lang="zh" dir="ltr"u0026gt;u0026lt;a href="https://twitter.com/hashtag/%E6%88%98%E4%BA%89%E4%B8%8B%E7%9A%84%E4%B9%8C%E5%85%8B%E5%85%B0?src=hashu0026amp;ref_src=twsrc%5Etfw"u0026gt;#戰爭下的烏克蘭u0026lt;/au0026gt;蘇格(Oelh)現在是南開大學中英翻譯專業本科大三的學生。由於之前的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的原因,他一直無法前往中國學習,只能通過網絡學習來實現他的中國留學夢。他說自己有時候很羨慕女孩,因為她們可以自由地出入境。更多美國之音記者烏克蘭之行系列報道:u0026lt;a href="https://t.co/9mZtsnsKZ6"u0026gt;https://t.co/9mZtsnsKZ6u0026lt;/au0026gt; u0026lt;a href="https://t.co/hkyGs1zy0k"u0026gt;pic.twitter.com/hkyGs1zy0ku0026lt;/au0026gt;u0026lt;/pu0026gt;—美國之音中文網(@VOAChinese) u0026lt;a href="https://twitter.com/VOAChinese/status/1750684980638826890?ref_src=twsrc%5Etfw"u0026gt;January26,2024u0026lt;/au0026gt;u0026lt;/blockquoteu0026gt;||data-pangea-embed::"true"||data-pangea-embed::"true"||data-pangea-embed::"true"","DefaultValue":"","HtmlEncode":false,"Type":"HTML"}],isMobile:true});

(function(d){var userInput= Infographics.Param["embed_html"],thisSnippet=(d.getElementsByClassName? d.getElementsByClassName("twitterSnippet"): d.querySelectorAll(".twitterSnippet"))[0],render= function(){var madeDiv, bquote, sId="twitterAPIForSnippet";try{madeDiv=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madeDiv.innerHTML= userInput;} catch(e){thisSnippet.innerHTML="Twitter Embed Code is invalid or incomplete.";return;}bquote= madeDiv.childNodes[0];if(bquote.tagName.toLowerCase()==="blockquote"&& bquote.className.indexOf("twitter")!==-1){//remove everything except paragraphs and linksvar all= bquote.getElementsByTagName("*");for(var i= all.length-1; i>=0; i--){var elm= all[i];var tag= elm.tagName.toLowerCase();if(tag!=="a"&& tag!=="p")all[i].parentNode.removeChild(all[i]);}} else{thisSnippet.innerHTML="Twitter Embed Code does not contain proper Twitter blockquote.";return;}if(!d.getElementById(sId)){//async request Twitter APIvar js, firstJs= d.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js= d.createElement("script");js.id= sId;js.src="//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firstJs.parentNode.insertBefore(js, firstJs);}thisSnippet.parentNode.style.width="100%";thisSnippet.appendChild(bquote);if(window.twttr&& window.twttr.widgets){window.twttr.widgets.load();window.twttr.events.bind("rendered", function(e){//fix twitter bug rendering multiple embeds per tweet. Can be deleted after Twitter fix the issueif(e.target){var par= e.target.parentElement;if(par&& par.className==="twitterSnippetProcessed"&&e.target.previousSibling&& e.target.previousSibling.nodeName.toLowerCase()==="iframe"){//this is duplicate embed, delete itpar.removeChild(e.target);}}});}};thisSnippet.className="twitterSnippetProcessed";thisSnippet.style="display:flex;justify-content:center;";if(d.readyState==="uninitialized"|| d.readyState==="loading")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nder);else//liveblog, ajaxrender();})(document);

蘇格聰明且勤奮,他的漢語水平提高得很快。從烏克蘭的大學畢業後,他隨即申請了南開大學的預科,那是2020年的夏天,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他沒法申請到留學簽證,只能在網絡上留學。

一年的預科後,蘇格申請上了南開大學的本科,專業是中英翻譯。此時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漸漸平息,但中國國內的防疫政策卻開始越發嚴格。蘇格只能繼續着網絡上的留學。

「我到現在還不能習慣的,就是時差。我需要在凌晨兩三點開始上課,因為烏克蘭和中國有六到七個小時的時差」。

除了時差無法習慣之外,網絡留學所帶來的非現實感也讓蘇格難以接受。尤其是在2023年中國終止了嚴格清零的防疫政策後,各國的留學生都陸續去到中國留學。

「之前所有留學生在一起上網課的時候,我感覺還好。但現在所有留學生都可以去中國了,我成了唯一一個不能去中國的人。老師得單獨給我安排設備,放在第一排的桌子上,分享內容。跟老師的溝通很麻煩,上課的內容也比較難,有時候網絡不太穩定什麼的。但最難的地方就是你不能和任何人直接溝通,你像是在看鏡子似的」。

蘇格一直在期盼去中國留學,但俄烏戰爭的全面爆發再次把他摁在了這裏。

俄烏戰爭爆發當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簽署了全面軍事動員令,禁止18至60歲的男性離開該國。這個出國禁令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不適用於單親、有3個以上孩子或有身體障礙的男性。另外,在國外大學就讀的學生、人道主義援助運輸工具司機、以及有國外永久居留權的也可出入國境。

蘇格說他到國家邊防局詢問過兩次,也托人去外交部打聽,但都被告知只有國家公派的留學生有離開的可能,像他這樣的自費留學生是沒有可能的。

「女性就沒有問題。她們隨時可以出國,回來出去都可以,所以我有時候很羨慕她們,我為什麼不是個女孩」,蘇格打趣地說。

「如果戰爭不能結束,你可能就一直不能離開你的國家。你覺得還有希望嗎,在南開大學的校園裏學習?」記者問。

「我還活着,所以當然還有希望」,蘇格提高嗓門回答道。

var disqus_config= function(){this.page.url='https://www.voachinese.com/a/ukraine-war-two-year-the-chinese-and-ukrainian-students-20240225/7502037.html';this.page.identifier='7502037';};(function(){var d= document, s= d.createElement('script');s.src='https://voa-zh-hk-412.disqus.com/embed.js';s.setAttribute('data-timestamp',+new Date());(d.head|| d.body).appendChild(s);})();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