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江青的人生軌跡:從上海灘緋聞女到延安小媳婦 最後到紅都女皇

——蛻變

作者:
毛澤東還指出:江青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牆角里去,逼得人家造反。我要不在了,她是不好辦的。人家現在都是敷衍她,我走了就不會買她的賬。我教育她要團結大多數,她不聽。毛澤東對江青的分析非常精確。果真如同毛澤東所預料的那樣,在他離世之後,人家就「不買她的賬」了,把她從政治舞台上趕下去了。

1940年代,江青毛澤東在延安結婚。

1、

20世紀的中國,江青要算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

江青1914年生於山東諸城,父親給她起名「雲鶴」,一個浪漫而高遠的名字。後來到了上海,她自己改了藝名叫藍苹。

江青的母親是木匠李德文的小老婆,李木匠經常打罵江青的母親。童年的江青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惡劣的家庭環境養成了她倔強、反抗的性格。由於家境貧寒,江青只念到小學五年級。

1928年,江青進入濟南一戲班學戲,1929年春考進山東實驗藝術專科學校學習。

江青是個聰明的女人,雖然毫無背景,竟也敢闖蕩名流薈萃的上海灘。她21歲便在上海演話劇,主演挪威19世紀著名劇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娜拉》,獲得成功,聲名鵲起。

23歲時,江青就已經有過三次婚姻,且因種種緋聞而轟動了上海灘。1930年底,江青在濟南同一黃姓商人之子結婚,幾個月後離婚。離婚後,江青在青島大學圖書館謀了一份工作。在青島大學,她認識了進步青年俞啟威(建國後任天津市市長、市委書記、機械工業部部長等職),1931年,她同俞啟威結婚。受他的影響,江青參加了左翼文化團體「海濱劇社」,19歲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俞啟威被捕,兩人婚姻關係隨之結束。同年,江青到上海,繼續參加左翼文化運動,1934年10月,江青被捕。出獄後,她躋身話劇和電影界,認識了評論家兼編劇唐納,兩人於1936年結婚,不久便分道揚鑣。

2、

1937年,江青去了延安。當時的延安是窮山溝,江青離開十里洋場、燈紅酒綠的上海投奔延安,源於她的左傾情結。後來有人說她是「混入」延安,「投機」革命,應該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初到延安,江青只有24歲,年輕又漂亮。她身材高挑,眼睛大而亮,眉毛彎彎,鼻子挺秀,頭髮烏黑濃密,皮膚白皙。她又擅長打扮,會織毛衣、剪裁衣服,做得漂亮而合體,着裝很講究。即使在延安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她也會把肥大的軍裝改一下,顯出腰身,凸顯自己的好身材。

江青連高小都沒有畢業,但在上海演藝圈裏闖蕩時,她刻苦學習,有文學造詣,有文化修養。她跟毛澤東的共同愛好是京劇,她京戲唱得好,在延安飾演《打漁殺家》中的蕭桂英,深得毛澤東喜歡。當年江青在青島大學圖書館當管理員,要用楷體字在卡片上登錄圖書,所以她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正楷。空閒的時候,江青會跟毛澤東一起打撲克牌,江青洗牌很快,分牌也很快,出牌也很刁,毛澤東常常玩得哈哈大笑。

延安當時的文化生活相對貧乏,她出眾的容貌和才能,自然吸引了毛澤東的目光。江青的出現,讓毛澤東感到清新,也讓他因賀子珍出走而受傷的心得到了慰藉。

3、

江青曾說:「英雄人物創造歷史,我如果不能成為英雄,也要成為英雄的終身伴侶。」從這話,我們可以找到她追求毛澤東,嫁給毛澤東的答案。

江青初嫁毛澤東時,非常善解人意,竭力做好賢妻良母。她給毛澤東沏茶之後,總是把茶杯的手柄朝着毛澤東,便於他一伸手就能拿起茶杯;毛澤東想抽煙,她馬上去拿香煙,點燃之後遞給毛澤東;毛澤東要看書,江青會迅速找到毛澤東要看的書,放在他的面前。江青總是把毛澤東的辦公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乾乾淨淨。

那時候的江青行事低調。毛澤東窯洞裏的客人很多,她給客人沏了茶,就退出去了,絕不在旁邊插嘴。來了外國記者或者國民黨統治區的客人,江青總是規避從不露面。有時候毛澤東要她出來亮個相,她也只是握個手,點個頭,遞上一盤花生米或者陝北紅棗,就退到一邊去了,大姑娘似的,顯得很靦腆。

那時候的江青,也格外收斂,隱藏了她原本張揚的個性。她明白,自己革命資歷淺薄,無法跟延安其他的高幹夫人相比。周恩來夫人鄧穎超是資深革命家,朱德夫人康克清是井岡山的女英雄,任弼時夫人在上海做過多年地下工作,博古夫人劉群先曾經在蘇聯工作,張聞天夫人劉英在長征中是中央隊的秘書長,她們都經歷過長征的艱苦考驗。在這樣的夫人群中,只有像賀子珍那樣的革命資歷才能與毛澤東匹配。所以,江青初嫁毛澤東,就像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不能不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見到誰都微微一笑,點一點頭,極少言語。當時人們這麼形容江青:「口還沒開就先笑。」這時的她,尚是「新媳婦」、「小媳婦」。

新婚的日子是平靜的。江青跟毛澤東相處得不錯,她給毛澤東織新毛衣,給他做充滿辣味的菜。閒暇時,那架老式的留聲機就在窯洞裏唱了起來,這架留聲機是美國記者史沫特萊來延安時送給毛澤東的。江青動作熟練地給留聲機換上一張張七十八轉的唱片,知道毛澤東喜歡京劇,她投其所好,在延安搜集了一批京劇唱片。毛澤東聽得入神,有時用腳拍打地磚,打着節拍,有時嘴裏也哼哼幾句,江青在這時候也就唱起京劇來,很有點夫唱婦隨的味道。

1940年8月,江青生下女兒李訥,這年她二十六歲,毛澤東四十七歲。女兒的降生,使毛澤東異常高興,雖說這個女兒已是他的第十個孩子。之前,楊開慧生了三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其中毛岸龍早夭;賀子珍先後生了六個孩子,存活的只有嬌嬌(李敏)。當時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都不在毛澤東身邊,所以李訥的降生,讓窯洞裏充滿了家庭的溫馨。

4、

生活中,江青與毛澤東有很大的差異,毛澤東晝夜顛倒,江青的作息時間則是正常的;毛澤東喜歡吃辣,江青喜歡清淡;但江青很聰明,她會儘量去適應毛澤東。

他們又有許多共同的興趣,愛好京劇、喜歡古典文學、喜歡書法等等。比如,江青知道毛澤東喜歡讀《紅樓夢》,她也就鑽研《紅樓夢》。到了後來,她竟能對《紅樓夢》進行種種評論,甚至自稱是「半個紅學家」。

江青本來不會騎馬,她跟毛澤東談戀愛的時候,倘若晚上回去很晚,毛澤東會讓她騎在馬上,叫警衛員牽着馬送她回去。最初她怕上馬,很快,她就學會了騎馬,再也用不着警衛員為她牽馬。到了後來,她強悍的性格就顯露出來了,她甚至專門挑戰烈馬,越是「凶」的馬她越喜歡騎,以降伏烈馬而自豪。當時的延安,如果見到有一個女人騎着馬飛馳而過,那一定是江青。

江青的正楷不錯,在毛澤東身邊,她開始模仿「毛體」。毛澤東寫文章、寫信,寫畢之後總要修改。文章圈圈改改沒什麼,反正最後是以印刷體印出來。信件則不同,倘若圈圈改改太多,未免有不恭之嫌,毛澤東需要重抄一遍發出。事務繁忙的時候,毛澤東無暇重抄,便叫江青代勞。江青模仿「毛體」,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毛澤東1949年4月2日寫給傅作義的信,便是江青用「毛體」抄寫的。這封信後來被當做「毛澤東手稿」收藏。文革後,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毛澤東事跡展覽」時,還曾經把這份江青的抄件誤作毛澤東手稿。

江青愛好攝影。1961年9月9日,毛澤東曾經為江青拍攝的廬山仙人洞照片寫下了一首七絕。題為《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這「李進同志」也就是江青。

江青20世紀30年代在水銀燈下工作,那時她只是被攝對象,自己並不會拍照。嫁給毛澤東之後,毛澤東身邊有攝影師,也用不着她拍照。50年代她幾度生病,到蘇聯治療,那兒沒有人給她拍照,她又喜歡到處留影,於是買了一架德國生產的照相機,開始學習攝影。

那時的照相機要靠人工對焦點、定光圈和速度,對初學者來說,不容易掌握。回國之後,她請教攝影記者,逐漸掌握了攝影技術,到了後來,她也拍攝了不少好作品。

5、

1955年,江青查出患有子宮頸癌腫,她幾次去蘇聯治病。她開始與毛澤東分居,分居的緣由不止是因為江青患病,也由於彼此生活上的分歧逐漸擴大。江青稱毛澤東是「土包子」,毛澤東則指責江青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

毛澤東指責江青,是有理由的。江青最初喜歡藍色,20世紀30年代她在上海當演員的時候,最喜歡穿陰丹士林藍的旗袍。她起藝名叫「藍苹」,也表明她對藍色的偏愛,到了延安,她改名江青,也隱含着對於藍色的青睞。

五、六十年代,江青看了大量的外國電影。當時外國電影很在意「出綠」,即在電影畫面中要突出綠色。然而,江青把「出綠」推而廣之,用到賓館之中。陳雲夫人于若木回憶,她1962年隨同陳雲來到上海,被安排住進太原路上海交際處管理的一幢房子,剛進門,就感覺很奇特:綠色的地毯、綠色的沙發、綠色的窗簾,就連桌子、馬桶圈、馬桶蓋,也鋪着綠色的絲絨。陳雲覺得奇怪,這房子他曾住過,那時候室內並沒有這種特殊的裝飾。一問,才知後來江青住過這裏,她說她喜歡綠色,綠色使人心情愉悅,要求上海交際處對屋內裝飾進行了一番改變。據說,僅上海一地,這樣的房子還有三處!

隨着時光的推移,江青不再滿足只做毛澤東夫人的生活,她要藉助毛澤東夫人之名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

從1963年開始,江青得到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的支持,開始以上海作為基地進行「文藝革命」。她在張春橋姚文元的協助下,抓八個樣板戲,批判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成了「無產階級文藝革命」的「旗手」。此後,在文革中成為中央文革小組第一副組長,直至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登上權力的頂峰,人稱「紅都女皇」。那些年,她憑藉特殊身份呼風喚雨,對她過去的「仇人」或不滿的人一一實行報復,王光美的遭遇就是江青報復的一例。

6、

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乃大家閨秀,名門之女。40年代,王光美從輔仁大學畢業,並且獲得碩士學位。她準備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前,到北平的美國軍調處執行部做翻譯,原本是為了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卻在那裏跟中共代表有了諸多接觸,受到很大影響。1946年8月,王光美不是去了美國而是去了延安,在那裏認識了劉少奇,並很快相戀結婚。

1959年,劉少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之後,中國有了兩個主席,兩個主席夫人。毛澤東只去了兩趟蘇聯,再沒出訪過別的國家。毛澤東去蘇聯時,江青也未能以第一夫人身份一起前往。劉少奇則不同,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訪問印尼、緬甸、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王光美都會作為主席夫人陪同出訪。

這六次出訪,使王光美風光無限,拍電影,上電視,報刊、電台競相報道,這讓江青很不是滋味。中國的「第一夫人」明明是她,可王光美卻四面風光,在海外出盡「第一夫人」的風頭。

文革中,王光美遭到接連批鬥。在1967年4月10日,清華大學舉行的三十萬人批鬥王光美的大會上,江青暗示紅衛兵給王光美戴上用乒乓球串成的大項鍊。幾年前王光美陪同劉少奇訪問緬甸,在晚宴上戴過一條金項鍊,讓江青記恨在心,現在終於給了她一個羞辱。

7、

隨着權力的極度膨脹,江青的政治野心也越來越大。文革中,她跟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結成了「四人幫」。毛澤東曾經多次批評過江青,約束她的政治權力。

毛澤東還指出:江青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牆角里去,逼得人家造反。我要不在了,她是不好辦的。人家現在都是敷衍她,我走了就不會買她的賬。我教育她要團結大多數,她不聽。

1976年9月18日,北京百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追悼毛澤東主席的大會,那是江青最後一次在政治舞台上表演。江青站在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一身黑衫,頭上也披着長長的黑紗。據說,她這一襲打扮,是學庇隆夫人。阿根廷總統庇隆死於任內,庇隆夫人以一襲黑衣出席追悼會,並繼承了庇隆總統的最高權力。江青以她特殊的形象出現在成千上萬的熒光屏上,仿佛也將像庇隆夫人那樣,繼承丈夫的最高權力。

毛澤東對江青的分析非常精確。果真如同毛澤東所預料的那樣,在他離世之後,人家就「不買她的賬」了,把她從政治舞台上趕下去了。

材料來源:葉永烈《出沒風波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東方白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