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事實查核|美國文盲比例比七十年前還高了很多?

標籤:誤導

一分鐘完讀: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近日在社媒X(原推特)發佈中美識字率對比圖,指美國人的識字率在1950年超過90%,2022年則降到79%。圖片顯示數據來源為美國普查局。但經查核,美國普查局早已不統計識字率,成年人讀寫能力的相關統計由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承擔,統計標準也與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識字率/文盲率統計不同,也與中國的脫盲率統計完全不一樣,華春瑩把不同統計標準的數據放在同一圖卡相比,可能誤導受眾。

深度解析: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常在社媒發佈中美對比圖。8月7日,她發了一張中美識字率(literacy)對比圖,圖片上顯示美方數據來源是美國普查局,指美國識字率在1950年超過90%,2022年卻跌至79%;而對比圖上也呈現了中國教育部的數據——中國識字率在1949年為20%,在2022年為97%。這張對比圖經許多網民轉發,幾位大V級微博主的配文稱中國進步巨大,而美國則嚴重倒退。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媒發佈中美識字率對比圖。圖取自X(原推特)

美國識字率數據來源、年份有誤

1950年代美國對於識字率(literacy)的統計,是通過文盲率(illitteracy)來計算的,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在網上搜尋「美國普查局」「1950」,即找到美國普查局1950年發佈各州文盲人數的估計報告,14歲以上的文盲比率約在三分之二州低於3%,在所有州低於10%。

但以上述同樣方式搜尋,未能找到由美國普查局發佈的2022年文盲率數據。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即向美國普查局查證,普查局公眾資訊辦公室的克里斯蒂娜·巴雷特(Kristina Barrett)回復表示,普查局已不再追蹤美國的文盲率,大眾讀寫能力相關的統計業務由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負責。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也詢問了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截稿前尚未獲回復。

在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網站上,也不再有文盲率的統計,但2022年發佈的美國成人低讀寫和算數能力報告,基於「國際成人能力評估方案」比較了2010年代的兩個時間點(即2012/2014和2017年)美國成年人的讀寫能力和算數技能。這份報告指出,在2012/2014年,21%美國成人英語讀寫技能低,到了2017年,23%美國成人英語讀寫技能低。華春瑩發佈圖片中79%的數字可由2012/2014年的數據推算出來。

報告雖是2022年發佈,但其中最新數據為2017年,且執行單位也並非華春瑩圖卡上所寫的美國普查局。更重要的是,這份報告與1950年普查局的估計報告,兩者調查的條件和對象不同。

中美識字率調查條件差異大

「國際成人能力評估方案」(PIAAC)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一項針對成年人(16至65歲)的大規模國際調查,旨在評估成年人的讀寫技能、算數技能、在技術要求高的環境中解決問題的技能。其對於文字能力的定義為「理解、評價、使用和處理書面文本以參與社會、實現個人目標以及發展個人知識和潛能的能力」。

這個評估不能直接對應1950年美國普查局對識字率/文盲率的統計。根據美國普查局1950年的文盲人數估計報告,文盲定義為無法以英語或任何其它語言讀寫,統計對象為14歲及以上的人口。

至於中國識字率的數據,根據中國教育部今年6月記者會,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人口佔比)下降至2.67%。另據《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個人脫盲的標準是:農民識1500個漢字,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城鎮居民識2000個漢字;能夠看懂淺顯通俗的報刊、文章,能夠記簡單的帳目,能夠書寫簡單的應用文。

上述中、美識字率的調查,其受訪者年齡、對識字與否的定義等條件都不相同。對於華春瑩的中美識字率對比圖是否可能誤導受眾,巴雷特表示,理想情況下是相比類似的報告,但這有時對於歷史記錄而言很困難,會需要一名統計學家查看每份報告並比較方法,以及記錄報告中的任何差異,並解釋這些差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