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財長耶倫酷暑中抵達北京 展開艱難之旅

美國財長耶倫抵達北京。(2023年7月6日)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乘專機星期四(7月6日)飛抵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耶倫醞釀已久的一次中國之行,但是此行能否為日趨對抗的美中關係降溫受到全球關注。

現場視頻顯示,耶倫抵達北京後,在機場受到中國財政部官員和美國駐華大使尼克·伯恩斯(Nick Burns)低調的歡迎。不過在耶倫的專機降落前,北京剛剛下了一場大雨,為連續多日的超高溫炎熱天氣稍稍降溫。

耶倫的中國之行雖然醞釀已久,但是美中雙方對此行能否打破美中關係的僵局似乎都不報太大的希望。美中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而且兩國經貿關係相當密切,但是雙方眼下似乎都把國家安全利益置於經濟利益之上。

在耶倫抵達北京之前,美國聯合日本和荷蘭,進一步實施半導體設備和技術對中國的出口限制,而北京也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為由,宣佈對製造晶片至關重要的鎵和鍺這兩種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

「我不能說珍妮特·耶倫不受歡迎,但是中國不能一邊吞下毒藥,一邊還要強裝笑顏,」路透社引述中國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的話說。

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在耶倫訪華前夕,中國的美國問題專家曾在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對耶倫今年四月的一場演說提出質疑。耶倫當時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在制定對華經濟政策時將把確保國家安全利益置於關鍵地位。

中國的美國問題專家、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指出,耶倫對國家安全利益的強調意味着美國不會停止對中國「經濟和技術打壓」。

美國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此前曾表示,耶倫訪華將強調與北京在氣候變化、大流行病預防以及債務危機等方面合作的必要性。耶倫也將向中方表明,美國並不尋求將兩國經濟脫鈎,而是要保留通過有目標的行動維護人權和和國家安全利益的權利。

美國財長耶倫抵達北京,美駐華大使伯恩斯前去機場接機。(2023年7月6日)

美國財長耶倫抵達北京。(2023年7月6日)

路透社引述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儘管耶倫訪華並不預期任何重大的突破,她將強調維持溝通渠道開放以及在經濟事務上進行協調的重要性。她也會重申一旦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不過中國政府一直否認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本周一曾在華盛頓與耶倫會晤。他呼籲美方「重視」並採取措施化解中方在經濟和貿易方面的主要關切。

路透社引述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的話說,川普總統任內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關稅以及美國政府對中國公司實施的制裁是中方最大的關切。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大會堂舉行會談。(2023年6月19日)

在耶倫訪華前不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對北京進行了訪問,並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在美中兩軍聯絡中斷的情況下,布林肯與習近平都認為兩國競爭不應導致衝突。

布林肯和耶倫先後訪華被視為今年二月初一隻中國高空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遭到擊落導致雙邊關係急劇惡化之後,兩國恢復高層溝通的一項重要舉措。

外界普遍認為,布林肯和耶倫先後訪華,或許為拜登總統與習近平在今年11月三藩市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雙邊峰會鋪平道路。

延伸閱讀:耶倫訪華之行面臨經濟外交重大考驗

2021年初,在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她對中國態度強硬,稱其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並承諾將對抗中國「惡劣、不公平和不合法的做法」,她說這些做法傷害了美國的企業和勞動者。

此後,耶倫在拜登政府以溫和派的聲音出現,在世界經濟應對通脹和增長乏力之際奉行經濟實用主義。這位財政部長對中國的人權記錄表示抗議,呼籲讓美國的供應鏈更加多元化,並認同保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但她也是政府中支持維持對華經濟關係的最重要人士,她反對關稅,敦促謹慎實施對華投資的新限制,並在最近警告說,兩個經濟體脫鈎將是「災難性的」。

耶倫將在周四抵達北京,在為期四天的訪問中實時應對這些利益衝突。耶倫試圖緩解中美之間多年來不斷加劇的不信任,這是她作為財長身份首次訪華,代表着她迄今為止在經濟外交上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考驗。

耶倫面臨的挑戰是讓中方官員相信,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阻止中國獲得半導體等敏感技術的一系列措施並不是為了損害中國經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兩國都在繼續設置新的貿易和投資壁壘。

拜登政府正在準備對美中技術貿易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其中可能包括對先進晶片和美國在華投資的進一步限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即將出台的規定似乎還可能會限制中國公司獲得美國的雲計算服務,以彌補此前限制中國獲取人工智能先進晶片方面的漏洞。

本周,北京報復拜登政府對半導體的限制,宣佈將限制用於生產某些晶片的特定關鍵礦物的出口。

周一,在出訪之前,耶倫在華盛頓會見了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財政部稱雙方進行了坦誠的對話,耶倫提出了「令人關切的問題」。根據中國大使館發佈的會談紀要,謝鋒解釋了中國對美國貿易做法的反對,並敦促美國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在北京舉行的會議上,耶倫預計將闡述拜登政府為減少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以及為吸引美國國內生產更多關鍵材料而採取的措施,這些措施的針對性有限,並非旨在挑起更廣泛的經濟戰爭。中國繼續持有近1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務,並且是美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突然切斷關係可能給兩國和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認為她將冷靜理性地表明這與遏制無關,「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前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蒂姆·亞當斯表示。「這實際上是為了確定合作基調,並表明美國仍然有興趣與中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進行接觸。」

幾十年來,財政部一直是最努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美國政府機構。華爾街是財政部的主要支持者,在20世紀90年代試圖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來贏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華爾街和財政部敦促中國加快真正開放市場的步伐。

北京最終在2017年11月同意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保險、銀行和證券業務中持有更多股份,這是為了避免與川普政府爆發貿易戰所做的一系列讓步的一部分,但未能成功。

雖然這是耶倫作為財長首次訪華,但她對中國並不陌生。在擔任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期間,她與中國官員保持着定期接觸,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美聯儲主席時,她會在國際會議上與中國央行官員會面。

耶倫作為學院派經濟學家的資歷使她在北京成為受到歡迎的使者。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克雷格·艾倫表示:「他們非常喜歡她,因為她從經濟角度看待世界,他們非常喜歡這一點。」

傳統基金會中國戰略高級研究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中國官員將耶倫視為理性的聲音,他們希望她能夠向拜登政府的其他人證明,美國應該取消新的投資限制並降低關稅。

「他們希望珍妮特幫忙,「曾擔任川普政府中國問題高級顧問的白邦瑞說。「他們將她視為中國的朋友。」

耶倫並不負責貿易政策的制定,但她一直批評川普總統對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關稅是在對消費者徵稅,」2021年,耶倫對《紐約時報》表示。「在我看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做法傷害了美國消費者,而上屆政府談判達成的協議確實在很多方面沒有解決我們與中國之間存在的根本問題。」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仍在仔細研究這些關稅,耶倫承認這些關稅不太可能很快被取消。

耶倫與北京建立更深入關係的能力可能因當前的政治形勢變得複雜。

中國的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並在大西洋上空被擊落的事件,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的擔憂。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也可能會加劇反華言論,因為候選人希望展現出對中國強硬的形象,這有利於贏得選票。共和黨人一直對美國加大對華接觸持批評態度。

耶倫此行之前,國務卿布林肯於上個月訪華。氣候特使克里預計很快也將訪問北京。

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指責拜登政府在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出口限制以及對侵犯新疆維吾爾人人權的中國官員的制裁上進展緩慢。他認為,當拜登政府追求與中共進行「殭屍互動」時,中國的行為變得更糟。

加拉格爾表示:「在布林肯國務卿離開北京之後,他的行程幾乎沒有什麼成果,如果再次派遣更多像財長耶倫這樣的內閣級官員,只會讓這種惡性循環永久持續下去。」

妮基·黑利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警告,中國正在為與美國的「戰爭做準備」,因此,耶倫更加迫切地需要找到與中方對等官員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的方法,即使她這次訪問沒有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中國人非常了解美國的選舉周期,在我看來,這就是他們願意更加開放的部分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前負責人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財長耶倫和中國人都希望回到這樣的狀態,即至少將部分經濟關係視為正和遊戲,而不是零和遊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VOA 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