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泰坦」失聯:探索泰坦尼克殘骸要冒多大風險?

前往鐵達尼號(TMS Titanic,鐵達尼號)殘骸的付費載客觀光潛水器在周日(6月18日)出發後不久失蹤,搜救行動進入關鍵時刻——據估算,潛水器內的氧氣量將於周四用盡;美國海岸警衛隊則聲稱兩次偵測到水下的敲擊聲,但是潛水器的蹤跡至目前仍未有線索。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一下,沉沒100多年的鐵達尼號殘骸周邊的海域,到底有多危險。

1911年秋天的某個時候,格陵蘭島西南部的廣闊冰川上一個巨大的冰塊破裂脫落。之後的幾個月里,它緩慢地向南漂流,在洋流和風的帶動下逐漸融化。

然後,在1912年4月14日那個看不見月光的寒冷夜晚,一塊125米長的冰山——就是一年前從格陵蘭峽灣脫離出來的500米冰塊餘下的部分——撞上了從南安普敦去往美國紐約的客輪「鐵達尼號」。在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裏,這艘處女航途中的輪船沉沒了,超過1500名乘客和船組人員喪生。船的殘骸現在位於紐芬蘭海岸東南約640公里的海面近3.8公里深的水下。

到現在,冰山仍然是對船運構成威脅的事物——2019年,有1515座冰山在3月至8月間向南漂浮到跨大西洋的船運航線上。但是鐵達尼號最終的安息地,本身也存在着危險,這使得拜訪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失事船隻殘骸本身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隨着一架載着付費乘客的五人潛水器在前往泰坦尼克殘骸途中失蹤,BBC也探討了這片海底區域的狀況。

深海潛行

海洋深處很黑暗。陽光很快被水吸收,在水面以下約1000米之後,就很難再穿透多遠。在此之下,海洋就是一片永久的黑暗。鐵達尼號安息的區域被稱作「午夜區」,也正是這個原因。

過去對於這個沉船殘骸的探索中也有講述過,在完全的黑暗中連續下降超過兩個小時,然後海床就忽然在潛水器的燈光下出現。

視線僅限於卡車大小的潛水器上燈光所能照到的幾米遠,在這個深度上潛行是一項很有難度的任務,以至於在海床上很容易迷失方向。

然而,經過數十年高精度掃描組合而成的泰坦尼克殘骸地圖,可以在有物體進入視線時提供參照點。聲吶也令船員能夠偵測到潛水器照明所及的小範圍以外的地形和物體。

潛水器駕駛員也要依靠一種叫做慣性導航的技術,使用一組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在已知的起點和速度上判定它們的位置和方向。海洋之門公司(OceanGate)的泰坦(Titan)潛水器配備最先進的自包含慣性導航系統,它與一種被稱為多普勒測速儀的聲學傳感器相結合,來估算潛水器與海床之間的相對深度和速度。

即便如此,過去參加海洋之門公司鐵達尼號之旅的乘客們仍然有提到,在抵達海底之後,要找到方向是有多困難。邁克·萊斯(Mike Reiss)是一名電視喜劇編劇,去年參加了海洋之門的鐵達尼號旅行。他向BBC表示:「當你到達海底時,你並不知道自己確切在哪裏。我們不得不在海底瞎闖,只知道鐵達尼號就在附近一帶,但是那裏漆黑一片,沉在海底的最大物體就在500碼開外,而我們花了90分鐘來找它。」

深海高壓

一個物體在海底潛得越深,其周圍的水壓也會越大。在水下3800米的海底,鐵達尼號及其周圍的一切都承受着約40兆帕的壓力,這是地面上壓力的390倍。

「換個角度講,就是大約汽車輪胎內氣壓的200倍,」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的海洋研究員羅伯特·布拉西亞克(Robert Blasiak)接受BBC第四電台(Radio4)《今日》(Today)欄目採訪時說,「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一個外壁非常厚的潛水器。」

泰坦潛水器的碳纖維和鈦合金外壁設計,使它的最大操作深度達到4000米。

圖像來源,PA MEDIA

圖像加注文字,潛水器的特厚外壁,能夠在超強水壓下保護艙內人員。

海底洋流

我們可能比較熟悉是能夠將船隻和游泳者帶偏的強大海面洋流,但是在深海里也存在激烈的水下洋流。雖然通常不像海面上的洋流那樣強,但是仍然是大量的水在流動。它們可能是由海面上的風帶動下方水層,可能是深海潮汐或者由溫度和鹽度造成的水密度差異形成溫鹽環流(thermohaline current)。被稱為「海底風暴」的罕見現象——通常與海面漩渦有關——也可能造成強大的間歇性水流,將海床上的物質掃走。

鐵達尼號沉沒時,船首和船尾斷裂,形成兩個主要部分。對於它周邊水流的已知信息是來自於對海床紋理和殘骸周圍烏賊遊動方式的研究。

鐵達尼號的一部分殘骸所處的地方,據稱是靠近一個受到所謂西邊界洋流的冷南向流影響的海底區域。該「海底洋流」的流動在海床的泥土上形成了遷移的沙丘、漣漪和絲帶形狀的圖案。這令科學家得以了解洋流的強度。他們在海床上觀察到的大多數形成物,都與相對較弱至中等水流有關。

沿鐵達尼號殘骸的東側形成的沙波紋——船沉後散佈開來的物品、配件、固定件、煤和船本身的部件——表明有一種由東向西的底部洋流,而在主殘骸的所在地,科學家說水流趨向於從西北到西南,這可能是由於殘骸的較大部分改變了水流方向。

在船首部分的南面周圍,水流似乎格外多變,從東北到西北再到西南都有。

許多專家預計,這些水流帶來的沉澱最終將鐵達尼號的殘骸掩埋在沉積物下。

深海考研學家格哈德·賽弗特(Gerhard Seiffert)最近領導了一次航行,對泰坦尼克殘骸進行高精度掃描。他告訴BBC,他不相信該區域的水流會強到對潛水器造成威脅——只要潛水器有電。

「我不知道有水流會足以在鐵達尼號殘骸現場對任何運作正常的深海載具形成威脅,」他說,「水流……在我們做製圖項目時,會給繪圖精度增加難度,但不會威脅安全。」

殘骸本身

圖像來源,PA MEDIA

圖像加注文字,由於海底水壓、沉積物移動以及以鐵為食的微生物侵蝕其結構,鐵達尼號其實正在緩慢地解體

沉在海底100多年後,鐵達尼號已經逐漸降解。船體兩個主要部分在最初與海底碰撞時造成的衝擊,使得大片殘骸扭曲變形。隨着時間的推移,以鐵為食的微生物形成了冰柱狀的「鏽柱」,加速了殘骸的消蝕。事實上,科學家估計,船尾上更高的細菌活動——主要由於它遭受的損傷更大——導致它的消蝕速度比船頭部分快40年。

「殘骸在不斷坍塌,主要是由於腐蝕,」賽弗特說,「每年都有一點點。但只要你保持安全距離——沒有直接接觸,沒有從開口穿入——就不會有任何破壞。」

漂流的沉積物

雖然發生的可能性極低,但是海床上沉積物的忽然涌動,過去已經被證實是會損壞甚至沖走海底的人造物體。

最大的同類事件——比如1929年在紐芬蘭海岸附近的跨大西洋海底電纜被沖斷的事件——是由地震之類的強震動引發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種現象的風險,只不過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泰坦潛水器的失蹤與這一類情形有關。

多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跡象,鐵達尼號沉船所在的周邊海床在很久以前曾遭受過巨大的水下山體滑坡衝擊。巨量的沉積物似乎是沿紐芬蘭的大陸坡滑下,形成了科學家所稱的「不穩固走廊」。他們估計,上次這類「解構性」事件發生在數萬年前,形成了厚達100米(328英尺)的沉積物層。但是,多年研究鐵達尼號周邊海床的加拿大地質調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海洋地質科學家大衛·派珀(David Piper)說,這樣的事件也是極其罕見的。他將這類事件比作維蘇威火山或富士山的爆發,發生的頻率可能是幾萬年到幾十萬年一次。

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濁積流(turbidity current)的現象——海水攜帶大量沉積物沿着大陸坡流動——這種事件會較為常見一些,且可以由風暴引發。「我們有大約500年一遇的重複間隔,」派珀說。但是,該地區海床的地形很可能會將任何沉積物流引向一個被稱作「泰坦尼克山谷」,意味着它根本不會到達沉船殘骸。

塞弗特和派珀均表示,這一類事件不太可能是泰坦潛水器失蹤的因素。

沉船殘骸周圍還有其他地形尚待探索。在海洋之門公司和泰坦潛水器此前的遠征中,有法國前海軍潛水員兼潛水器駕駛員保羅-亨利·納爾喬萊特(Paul-Henry Nargeolet)曾在1996年探測到一個神秘的聲納訊號。最終發現那是一個被海洋生物覆蓋的岩礁。在最近的出征中,他曾希望到達另一個離鐵達尼號沉船不遠的訊號。

雖然尋找失蹤潛水器的行動仍在繼續,但是對於泰坦及其船員到底遭遇了什麼,目前仍茫無頭緒。在如此艱難和惡劣的環境下,考慮前往鐵達尼號沉船的風險,在今天仍然和1986年第一批人抵達深海看到沉船的時候一樣。

億萬富翁被困深海,在探索鐵達尼號殘骸時失聯,氧氣馬上耗盡!

海底撈5個人要花多少錢?以前這是一個冷笑話,但現在它成了一場正在發生的極限救援。

最近一艘名叫Titan的潛水器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它搭載5名乘客準備潛入數千米深的海底,觀光鐵達尼號殘骸,但在下水後突然「失聯」了。

鐵達尼號的殘骸位置在這裏,處於海底3810米的位置,想找到它是真正的大海撈針:

雖然目前美國與加拿大都投入了救援力量,但乘客的生存希望已經逐漸渺茫,不僅是因為難找,更緊迫的是潛水器攜帶的氧氣最多只能維持96個小時。而潛水事故發生在6月18日,到今天氧氣已經見底,潛水器也將成為一口深海「棺材」。

這種情況讓密閉恐懼症患者和深海恐懼症患者聽完都沉默了,在海底的密閉空間慢慢等待氧氣耗盡的感覺,聽着就挺窒息的。

不過坐着「泰坦」去看鐵達尼號,聽着相當不吉利。也沒想到鐵達尼號沉沒一百多年後竟然還出續集了,遊客變成了景點。

所以到底是什麼情況,人撈回來的難度到底有多大?這個探險旅遊項目來自一家名叫OceanGate的公司,他們當時搭乘的一艘名為Polar Prince的加拿大考察船出海,到達鐵達尼號殘骸上方後會轉乘一艘名叫Titan的潛水裝置,進入深海探險。

這艘Titan長約6米,寬2.8米,內部空間只能坐5個人:

每次探險從潛水到上浮需要8個小時,並配備了4天的緊急氧氣供應。

雖然內部空間很小,但裏面還有一個小廁所。曾經很難想像有人會用它,但現在看來確實可能會用上。

奇葩的是潛水器之前似乎重修過,現在的操控器是個遊戲機手柄,說不上這艘深海潛水器到底是先進還是草率了:

按照正常流程,Titan會從母船上滑下來,然後開始下潛,完成任務後回到海面。之前執行過幾次探索殘骸的任務,不幸的是,這次它徹底失聯了。

這次失聯的5名乘客中,帶隊的正是OceanGate這家公司的老闆Stockton Rush,此外還有一位探險家Henry Nargeolet,是這次潛水任務的嚮導專家,潛水經驗豐富,號稱「鐵達尼號先生」。能拿到這個名號主要是他確實經驗豐富,之前至少參與探索過鐵達尼號殘骸三十多次。

另外三人就都是土豪金主了。其中一位是英國億萬富豪Hamish Harding,出發前還吐槽天氣不好,感嘆自己搭上了今年唯一一次前往鐵達尼號殘骸的潛水任務。

同時Harding是一位強大的冒險家,他拿下過關於潛水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去年還曾花重金搭乘「藍色起源號」衝出過地球,堪稱上天入地都體驗過了。

還有兩人是英國的億萬富豪Shahzada Dawood和他19歲的兒子,他們每人花了25萬美元才獲得了這次探險的機會,也就是這趟冒險大概價值75萬美元,相當於500多萬人民幣了。

但再有錢,被大自然困住也沒用,因為搜救難度實在太大了,首要的問題就是根本找不到他們在哪。其實潛水器下水後不到兩個小時就失聯了,聽起來好像很好找,但實際上困難重重。

在專家看來,最好的情況就是它能自己浮出水面,然後讓飛機找到。如果潛水器發生了緊急情況,駕駛員應該會通過減重等方式讓潛水器浮出水面。按理說,Titan上類似的緊急系統有七個,都能在緊急情況下讓潛水器回到水面,有些甚至不用操作可以自動完成。

但在沒有通訊設備的情況下,在廣袤的海洋上找到這個潛水器也很難。另外就算浮出水面,裏面的人也出不去,因為潛水器只能從外部打開,需要擰開17個螺栓。而在搜救期間,美國加拿大兩方陸續派出了巡邏機,潛艇,聲吶設備,水下機械人,搜救範圍已經達到25000平方公里,不過依然一無所獲。

但如果無法浮出水面,沉入海底或者被困在中間,那情況可能會更加絕望。畢竟鐵達尼號的殘骸在海底3800多米,這個深度海里一片漆黑,壓力極大。所以當年找鐵達尼號殘骸本身就花了很久,潛水裝置可要比殘骸小太多了,而且很有可能和殘骸混在一起。

另外就是靠聲吶設備探測到潛水裝置在哪,想要把他們弄回來也不容易。能夠到達這個深度的潛水器本身就少,更別說頂着強大的海底壓力實施救援動作了。另外據介紹,這艘潛水裝置有兩種通信方式,但目前全都停止運行。這也是一個糟糕的信號,預示着要麼是動力系統癱瘓,要麼是潛水設備已經破損爆炸。

所以救援這麼難搞,這到底是一個什麼「作死」旅遊項目?說起來,鐵達尼號對人類來說確實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因為圍繞它的概念被營造得太多了。例如它的名字代表着世界著名沉船,超1500人喪生的慘痛事故,也象徵着曾經狂妄的人類在自然面前表現得如此脆弱,以及電視劇渲染出的愛情傳奇等等。

這艘大船在1912年沉入海底,殘骸於1985年被發現,因此就會有人想要一睹它真身的風采,於是OceanGate就提供了這種相當刺激的旅遊方式。

Titan是這家公司唯一能夠達到殘骸深度的潛水裝置,只有三位金主能夠參與冒險。到達殘骸海域後會停留5天,也就是有5次下水的機會看到殘骸。

參與探險的都是鐵達尼號的狂熱愛好者,一些國家的工業大亨,也有銀行高管,甚至還有人賣了房子都想下水看一看。

當然,探險,探險,這種活動自然是有風險的。據以往參與過這個項目的冒險者介紹,有時候下水計劃會因為天氣取消,也有因為信號中斷,導致潛水器在海里迷路幾個小時的情況。潛水器的運行方式其實更像是一個水下電梯,它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在哪,主要是根據海面上母艦的引導來到達殘骸的位置。所以如果通訊中斷,就沒法找到殘骸,甚至直接迷路。

另外Titan活動區域屬於國際水域,所以安全條例對它沒什麼用處,主打的就是一個雙方信任以及簽署各種安全免責聲明。這也就導致OceanGate之前就遭受過批評,但OceanGate的態度也很無所謂,認為所謂的「安全限制」就是浪費精力,想要絕對安全就沒必要起床,更沒必要上船。然而悲劇的是,正如鐵達尼號「永不沉沒」的豪言壯語,Titan如今也陷入了生死危機。

目前的好消息是,加拿大方面探測到了水下「砰砰」的聲音,但找到源頭依然還需要時間,只不過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留給他們了,潛水器中的氧氣也將在今天徹底耗盡。

總之,還是希望奇蹟能夠發生,別上演這種「參觀鐵達尼號殘骸以及參觀鐵達尼號殘骸的潛水器殘骸」的套娃地獄笑話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BBC/狂丸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