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戰事影響財政人力 中俄太空聯盟遇挫折

2022年12月4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風着陸點,太空人劉洋在完成中國太空站六個月的任務後,走出「神舟14號」飛船的返回艙時揮手致意。路透社資料圖片

彭博社》報道,中國和俄羅斯除了在地面合作外,兩國也是發展太空計劃的「最親密的夥伴」,俄羅斯太空項目負責人可能在本周訪問中國。但受到俄烏戰事拖累,俄方在太空計劃的預算、人力和物力方面都在下降,北京亦刻意淡化不提莫斯科的角色。

當北京和莫斯科在2021年宣佈一個聯合月球項目時,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強大的聯盟,將中國的科技實力與俄羅斯在太空的深厚經驗相匹配,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月球競賽。然而,即使在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之前,外界就對莫斯科能夠為北京提供什麼表示懷疑。

彭博社》引述亞特蘭大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空間政策專家和副教授博羅維茨(Mariel Borowitz)說:「俄羅斯仍然是空間領域最大的參與者之一,但如果你看一下這個項目的軌跡,它在預算、人力和物力方面確實在下降。」「他們(中方)正在淡化俄羅斯的作用。」

即使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形容中俄兩國關係「穩如泰山」,自從一年前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一直淡化關於「北京-莫斯科太空軸心」的說法。9月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代表在討論月球項目時沒有談及俄羅斯,而且中國傳媒關於北京航天項目的報道中也經常不提俄羅斯。

俄羅斯太空項目負責人鮑里索夫(Yury Borisov)可能在本周訪問中國,但這不太可能改變這一軌跡。鮑里索夫在12月告訴俄羅斯傳媒,兩國有一個新的太空協議,但 中共當局沒有證實這一說法。北京已經表明,它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許多目標,包括一個軌道太空站。

報道亦援引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何奇松指,中國的太空計劃「即使沒有超過俄羅斯,也大多趕上了俄羅斯」。「對於合作,比如聯合月球研究站的合作,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價值。」

然而,北京注意到,缺少一個強大盟友,令其在反擊美國的主導地位時更加困難。

在將人類重返月球的競賽中,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在11月發射了一個無人駕駛的太空艙進入月球軌道,從而取得了先機。這是美國計劃中的第一次任務,即最早於2025年讓太空人登陸月球表面,許多人認為這個時間表是雄心勃勃的。

中國還沒有披露其送人登月計劃的時間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2月25日接受國營傳媒採訪時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送中國人踏上月球。」但他沒有給出一個更詳細的時間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