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關於美國俄亥俄那事 媒體報道很熱鬧 網友看不下去了…

——關於美國俄亥俄那事,有網友給出另一種說法

大概是從昨天開始,很多媒體在說美國俄亥俄爆炸的那事了。 媒體報道的很熱鬧,結果讓另一部分網友看不下去了,他們給出了另一種說法,我也想讓大家看到。 有網友則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數據。

大概是從昨天開始,很多媒體在說美國俄亥俄爆炸的那事了,對於這事,我不作任何評價,只想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說法,從而讓大家有一個全面的判斷。

是的,我始終認為,只有了解足夠多的信息,才能有一個全面的判斷,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關於俄州那事,是網友昨天上午十點爆出來的。

然後下午兩點時,又有網友補充了細節,說它是新世紀的切爾諾貝爾

到了昨晚,第三波網友說這次的事情很嚴重,美國不讓說這事。

然後在今天上午,有網友發現了我們媒體的報道,基本上引用了網友的資料,這是海客新聞的。

這是每日經濟新聞的,果然用上了切爾諾貝爾這個關鍵詞。

這是財聯社的報道,說大量動物死亡。

新京報也說大量動物死亡。

媒體報道的很熱鬧,結果讓另一部分網友看不下去了,他們給出了另一種說法,我也想讓大家看到。

有網友則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數據。

於是網友想起了前幾年發生在張家口的一個事情。

還有網友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數據對比。

有神通廣大的網友則翻到了美國環保局的日誌,這是背景介紹。

這是4號的日誌。

這是關於水質方面的報告。

這是美國環保局5號提交的報告。

這是6號和7號的報告。

這是9號和10號的報告。

這是11號和12號的報告。

這就是美國俄州那事在網友當中所引起的不同反響,有媒體報道,有專業分析,也有美國環保局的日誌,關於這些,我都想寫出來讓大家看到。

我還是那句話,我對新聞事件不作評判,只將雙方的聲音和觀點發上來,讓大家儘可能有個全面的了解,然後得出自己的判斷。

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小暉 小暉有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