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漫天霾:不是誰都配稱「鐵娘子」

作者:

現在的主流媒體喜歡貼標籤,哪怕這個標籤其實牛頭不對馬嘴。這是一個很方便的做法,符合傳播學規律。

例如剛剛被選為英國保守黨黨魁和首相的利茲·特拉斯,大放厥詞地上台,啥都沒幹呢,只因為她是女的,並且說話和穿衣時時處處糢仿其偶像,馬上就贏得了一個稱號:鐵娘子2.0或者3.0。

說「鐵娘子」,人們當然想到的是戴卓爾夫人。

但是這些媒體真的了解戴卓爾夫人的為政舉措嗎?

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戴卓爾夫人的幾個故事。一是她的一段著名演講:

二是傳言她在經濟改革中與內閣成員發生激烈爭吵,拿出一本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摔在桌子上說:這才是我們應該信奉的。

第三仍然和哈耶克有關,她和里根在1980年代掀起了一場自由市場經濟的改革運動,讓英美兩國從長期的低谷中走出。在哈耶克90歲華誕之際,戴卓爾夫人寫信給哈耶克:

「到本周,我榮任首相一職已達十年,很多人非常寬宏地評價我們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給予我們的指導和啟迪,是極重要的,您對我們來說是居功至偉。」

許多人認為他們是奉行市場經濟理論的典範,但真實情況如何呢?

先說正面的。

戴卓爾夫人的施政合乎經濟學理論的正面貢獻主要集中在推進產權明晰的私有化改革。

這是最值得肯定的貢獻。

二戰以後英國在國有化的道路上愈走愈遠,他們放棄了自己曾經躬身倡導、並由此走向繁榮的自由市場理念,連煤礦都是國有的。龐大的公有部門像頭嗜血怪獸一樣吸乾了整個國家的財富,窒息了整個經濟,曾經輝煌的「日不落帝國」黯淡無光。

戴卓爾夫人上台後放話:「私有化無禁區」。她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地推動去國有化的進程。

英國政府出售英國石油公司(壟斷國企)19%的股份,英國電訊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氣公司、鋼鐵公司、自來水公司等壟斷巨頭的股票被賣給民眾,甚至皇家軍械公司也被賣給了私有化之後的宇航公司。

她推動市場化改革,解除私營企業的准入限制,激發市場活力。戴卓爾政府規定高速公路建設和地方汽車運輸行業必須對私營企業開放,實行自由競爭。將「公共服務」市場化,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社會服務。那些原本由政府財政負擔的公園維護、垃圾清掃、校園伙食、精神病院、福利醫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監獄,都可以由私營企業建造和運營。

在我看來,她最厲害的一招是:將全國100多萬套所謂的「公共住宅」,以折扣價直接甩賣給租戶和私人。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將原來喜歡平均主義的工黨忠實選民,變成了有產階層,從而變成了保守黨的忠實擁躉。這真可謂是經濟和政治效果雙豐收,是找尋英國「自由的基因」、奠定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一步。

打破龐大的工會勢力,當然也是她執政的另一個重大成就。

西方工會,就是一個暴力搶劫組織。他們以武力相威脅,要求產業保護,尋求財政補貼,推動有利於自己的立法議程,提出高於市場工資率的工資,違背市場契約,侵犯企業自主經營權,造成整個社會生產能力的下降。哪裏有工會組織,哪裏就會變成一個相互劫掠、烏煙瘴氣的動物叢林。

他們打着維護勞工權益的旗號,幹着侵犯勞動者和所有消費者利益的齷齪之事。他們威脅恐嚇不加入工會的勞動者,採用暴力手段禁止那些願意以較低工資率工作的勞工與他們展開競爭,最終造成更多的失業和其他行業更低的工資水平。工會成員的高工資,是以犧牲非工會成員的利益,並且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的。因為勞動者本身就是最大的消費者。

因此,打擊工會勢力,是維護自由市場經濟秩序,捍衛自由平等的勞資契約,提升全社會生產效能的應有之意。就像在自由市場上,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手段打擊侵犯他人財產權的犯罪行為一樣。

正因為以上正面作用,市場活力被充分激發,英國從二戰以後的滯漲陰霾中走出,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生活水平迅速改善,失業率一度下降到了1%。

現在說反面的。

人們都認為戴卓爾夫人是小政府,其實不然。衡量一個政府是不是小政府,就看它的開支水平。

因為政府開支,直接涉及到對稀缺資源的佔用。開支,即意味着稅收的增加,意味着從生產領域抽走資源用於滿足當局的目的,意味着啟動國有化進程,意味着可以用這些開支收買特定群體。

因此政府開支只會加大貧富差距。那些拿到蠅頭小利般福利的人,以為他們佔了多大便宜,殊不知,那不過是靠近權力的裙帶企業和特定利益集團賺得盆滿缽滿之後,剩下的一點麵包屑。

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英國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增加。為了滿足公共開支的需要,貨幣擴張這一「殺手鐧」也一直未間斷地使用。信貸擴張同樣具有反向的再分配作用,讓先拿到新增信貸的人得益,後拿到的人受損。

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也在增加,這就是把問題和矛盾向後轉移,因為舉債也是稅收,就是對未來的徵稅,只會降低未來經濟增長潛力。

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戴卓爾夫人推行私有化改革的成效,並且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到她下台時,通脹率達到了11%,失業率達到了9%。民眾不懂得長邏輯鏈條的推理,反而將一切歸結到改革頭上,社會上充斥着對改革的不滿聲音,演變成了此起彼伏的抗議浪潮。

在關係英國未來的有關重大問題上,戴卓爾夫人同樣無法超越自己和黨派的利益,最終鎩羽而歸。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是英國的國民醫療服務保健體系(NHS)。它是英國社民主義福利制度的象徵,是每年耗資百億英鎊的最大福利項目,是全球最大的公費醫療體系,覆蓋英國幾乎所有人口。

公費醫療保障制度像無底洞一樣吞噬著英國人的財富,跟所有國有企業一樣,永遠經費不夠,永遠人員短缺;帶來的卻是低效、浪費、腐敗的醫療服務。這與她力主的去國有化改革也格格不入。但是她從未敢對它動手術,因此投入反而在不斷增加。因為這將得罪大多數選民,用她自己的話說:「削減醫療保障開支,無異於政治自殺。」

第二是她的稅收改革。她正是在稅收問題上栽了跟頭,直接導致了各地的紛紛抗議,最終下台。

她曾經降低企業稅收,同時通過降低福利減少政府開支。例如早在擔任教育大臣時,儘管面臨巨大的爭議,但她不為所動,停掉了學校的「免費」牛奶。政府不應當是所有人的奶牛,牛奶,當然應當由父母買給孩子。

但是執政末期推行的「人頭稅」,卻直接葬送了改革成果。

人頭稅就是人人平等納稅,取消過去地方上依照財產價值按比例課徵的稅收政策。

從經濟理論講,這是正確的。因為比例課稅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稅制,照這種說法,你買一瓶礦泉水,需要2塊錢,馬雲買一瓶礦泉水,應當需要2000萬。但是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必然是趨同的,面對任何人,不論他財富多寡,都是一個價格。到了強制征斂這個領域,一切都變得面目全非。

約翰·馬歇爾大法官曾經說:「稅收是一種具有毀滅性的力量」。比例課稅就是結果平等主義的毀滅性政策,和累進稅率懲罰財富生產、打擊最聰慧的人群是一個道理。

有人認為這樣搞才公平,搬出了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因為國家對馬雲這樣的富人保護更多,或者他需要更多的保護。

這純粹是顛倒黑白的胡說八道。自由市場是自願交換、自願付費、沒有強制的,這是本質區別。他有這些錢,完全可以僱傭世界一流的私人安保。事實上,打仗的錢、修路的錢、維持治安的錢,必然有馬雲的一分子,卻不一定有你的。也就是說,是他在保護大家,而不是相反。況且,並沒有保護他,馬雲估計在燒香拜佛:只要不害我,不再罰我182億,我給您燒高香。

那既然人人都有投票權,為什麼納稅不一致呢?邏輯一致的辦法是,平等地投票,平等地徵稅;如果徵稅不平等,那就要投票不平等,例如英國早期那樣,投票必須有一定的財產門檻,不是誰都能投票決定「公共政策」的。如果不這樣做,窮人人數永遠佔多數,投票瓜分富人的財產就是分分鐘的事,那這個社會將集體躺平擺爛。

但是,「人頭稅」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實施平等徵收前,稅額必須大幅度降低。否則就會使窮人不堪重負。

這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由於窮人的支付能力有限,必然會迫使英國政府大幅降低稅收和支出。這樣,人人受益。

然而戴卓爾夫人失敗的地方就在於,她在不降低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的情況下推行人頭稅。結果地方政府紛紛大幅度提高稅收水平,使人人「平等」地被搶。結果就是,大規糢的騷亂逼迫她灰溜溜地下台。

唯一體面的稅收改革就是減稅,值得肯定的政府改革之底線,就是減少開支。因為減稅減支,就是減少國家權力,就是把更加完整的財產權還給人民。

像蘇納克這樣的人,為了達成預算平衡,所以要加稅,那就是以支出衡量收入,這就是土匪做派。為了達成預算平衡,你為什麼不減少開支?

你為什麼不裁撤部門、職能和公務人員人數、減少財政刺激政策、降低福利少養懶漢、把公共事業交給私營企業承辦?這才是最好的預算平衡的辦法。

現在說說特拉斯。

她在唐寧街10號發表的就職演講提到了三個政府優先事項:

[page]

一是減稅,她稱之為「大膽的經濟增長計劃,減稅以獎勵辛勤工作,促進企業主導的增長和投資」;二是「一周之內應對能源賬單飆升問題,讓民眾無需應對無法負擔的能源賬單」;三是「確保民眾能夠獲得他們所需的醫生和醫療保健服務」。

減稅,當然是對的,在任何時候都是對的。因為減稅就是減少征斂,把財富留在生產領域,必將提升整個社會的投資和生產能力,提高大眾物質生活水準。

但是具體舉措並不多。她要求取消在2023年將公司稅從19%提高到25%的計劃,也就是說,只是不漲了;她要在全國各地創建新的「低稅低監管區」,以促進創新,也就是搞「經濟特區」、「稅收窪地」;她還考慮將英國的增值稅從20%下調5個百分點。空頭支票比較多,具體怎麼做,「讓我們拭目以待」!

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減稅不減支,那就是騙術。

對於俄烏衝突導致的能源價格飆升,她要一周之內解決,辦法是什麼呢?

據英國天然氣電力市場辦公室的數據,英國每個家庭需要支付的能源價格賬單從1971英鎊上升到3549英鎊,上漲幅度達80%。整個歐洲都在擔心如何過冬的問題。

除了開發北海油氣田,加大風力發電投入,啟動傳統能源和核能還稍微靠譜一點外(但是在環保主義邪教的蠱惑下可能難以啟動),解決的辦法是政府發放1300億英鎊補貼,並「凍結能源價格」。

當一個政客宣稱要「凍結價格」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她是一個妄人。因為價格是「凍結」不住的,價格必然符合亘古不變的經濟學原理。一個人宣稱自己可以違逆經濟學原理辦事,就像宣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不構成水,地心沒有引力,兩點之間直線並不最短一樣荒誕無稽。

凍結價格的結果,就是刺激需求,減少供給,只會加劇能源危機。那麼這時候「干預遞增效應」就會出現,那就是實行價格補貼。

補貼的1300億英鎊,又從哪裏來呢?

舉債,印鈔票。

不用再多講,這就是向未來課稅,堤內損失堤外補;就是增加政府開支,啟動國有化進程。就是實行再分配,讓一部分的受益以另一部分人的受損為代價;就是一種隱秘和陰險的稅收,稀釋人們的財富;英鎊匯率會繼續下降,會打擊生產和出口。

這些飲鴆止渴的舉措,只會使人們生活更加困苦,未來更加艱難。

事實上,她的這種政策還沒開始上台就做好了甩鍋的準備。我不降低任何人的既得利益,稅收減少,但是開支不減,到2024年議會選舉的時候,如果保守黨失去執政地位,債務就留下去等著工黨去償還,償還的辦法又是加稅、舉債、印鈔票,到時候還方便攻擊。

她心心念的NHS,已經瀕臨破產邊緣。

實際上,任何國家的社會保障計劃的最終結果,都是破產。因為國有計劃是行不通的,經濟學原理早就揭示得清楚無誤,1930年代經濟計算大辯論已經解決的問題,並且有的國家已經付出沉重代價證明失敗的問題,現在有許多人居然認為它可行,只能說,人類觀念不斷地敗壞,歷史並不是朝着不斷前進的方向發展,它時不時就會倒退。

作為鮑里斯·約翰遜的鐵杆盟友,她將繼承約翰遜的做法,「增加44座醫院,5萬名護士」,辦法是再印鈔票投入300億英鎊,不斷地修修補補,試圖填滿這個永遠填不滿的窟窿。

還是那句話,如果一切都可以通過印鈔票解決,津巴布韋就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如果印鈔票就能解決危機,何需一周時間?英格蘭銀行輕敲鍵盤,直接給每個人戶頭上加幾個零,問題就煙消雲散了。

至於說,為了緩解能源危機,她的辦法是威脅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到處放話要對中國實施強硬的政策;跟法國之間到底是敵是友不置可否……這些根本就不值得評論。這些胡言亂語,不是一個有韜略的政治家的做法,更像是小兒過家家,以及網上的「口炮黨」。

何不揚言直接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呢,反正它現在已經「日常斷氣」了;何不宣佈閉關鎖國呢,看看亞當·斯密和曼徹斯特學派的棺材板壓得住?

當意識形態佔據上風,人就會變傻變壞,就會把民眾的利益棄之不顧。

所以這哪裏有一點「鐵娘子」的風範呢?好的一樣沒學,壞的全學會了。

時時處處糢仿鐵娘子的言談舉止和穿着打扮,沒用的。戴卓爾夫人的「鐵」,「鐵」在好歹還有點政治理想和信念,因此力排眾議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而不是用「鐵」的功夫把一部分人的財富轉移給另一部分人。現在的政客,頭腦里哪裏還有「信念」這個名詞?都是一幫為了競選利益不擇手段,忽略英國人民利益的混賬政客。

也許,英國的未來,在蘇格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