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李玫瑾教授:為何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不妨看看

在大家的一貫印象里,「厚臉皮」一直都是一個貶義詞,是不要臉的另一種表達,人們常說: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由此看來,人們對「厚臉皮」的人是不大喜歡的,但是《圓桌派》中李玫瑾老師所提倡的「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所說的「厚臉皮」並非大家傳統觀念的厚臉皮。

1、「厚臉皮」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強,不易被批評責罵所打倒

臉皮薄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評指責,一旦家長老師批評他(她),他(她)就容易情緒失控,號啕大哭、心情低落、自暴自棄都是可能出現的後果。而「臉皮厚」的孩子呢?對於老師家長的批評指責,他(她)只是笑一笑就過去了,不會把事情放在心上。

生活中,當自己某一個缺點被周圍人提及時,臉皮薄的孩子的反應是羞愧、緊張、無地自容,而「臉皮厚」的孩子呢?他們的反應是嘿嘿一笑,和周圍人一塊再列舉自己的其他缺點,氛圍十分融洽,熱鬧過後,他們甚至不會記得剛剛聊了些什麼,只記得剛剛笑得很開心。

2、「厚臉皮」的孩子情緒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更能夠堅持自我

臉皮薄的孩子相較於「厚臉皮」的孩子,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臉皮厚」的孩子不會介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更加相信自己,不會因為外界異樣的眼光就自我否定,自我懷疑,也不會因為周圍人說自己的壞話就情緒低落,號啕大哭,他們的情緒不易被外界影響,他們更能夠堅持自我,活出自己的風采。

3、「厚臉皮」的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與大多數人打成一片

和臉皮薄的孩子不一樣,「厚臉皮」的孩子不會往心裏裝太多事,這就導致這樣的孩子具有較好的社交能力。「厚臉皮」的孩子敢於開玩笑,也不會因為別人開自己玩笑就耿耿於懷,他們懂得與人交往的分寸,不會逾越那個度,並且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較好,敢說敢做,聰明率性,大多數人都願意接近這樣的人並與之交好。

在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聚會,臉皮薄的孩子常常不能表達自己,總是躲在父母的身後,不敢說話,如果是有長輩過來稍稍調侃一下,他們便更加害羞了。而「臉皮厚」的孩子就不會如此,他們能夠輕易地表達自己,主動跟長輩打招呼問好,打完招呼便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去玩,根本不用大人操心。

4、「厚臉皮」的孩子敢於說不,懂得拒絕。

很多人都不懂得拒絕,覺得對別人說「不」是一件傷害別人也是傷害兩個人之間感情的事,小孩子雖然不懂太多複雜的道理,但他們也面臨着想拒絕卻不敢拒絕別人的窘境。「厚臉皮」的孩子們雖然不懂「幫別人是情分,不幫別人是本分」的道理,但是他們對待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依舊會表達出自己的不情願。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他們敢於說「不」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因為他們敢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不是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去做不情願做的事情,敢於表達自己,這種敢於拒絕的膽量很難得的。

5、「厚臉皮」的孩子心胸寬廣,不會對一些小事斤斤計較。

「厚臉皮」的孩子,在與朋友的相處過程中更願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他們不會因為朋友弄壞了自己的玩具,就對朋友發脾氣,也不會因為朋友說了自己一句不好就對他記仇或者從此與這個朋友絕交,他們對待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一種寬容的態度,能不去計較就不去計較,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很佛系,這種佛系的態度會導致他們根本就不會注意一些埋藏在生活中的小挫折。

總結:

父母一定不要覺得孩子「臉皮厚」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其實臉皮厚的孩子反倒具有很多優秀的特點,比如他們具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具有較好的社交能力、具有寬容的心胸……這樣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特質讓他們的成長之路不那麼辛苦,甚至更加順暢,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厚臉皮」特點,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加順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王偉琪說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