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中共曾對蒼蠅、蚊子、老鼠、麻雀清零 但失敗了

——原題:回望除四害:我們到底能不能和蒼蠅,蚊子,老鼠,麻雀共存?

作為80後,沒有經歷過除四害的那個年代。有時翻看歷史書,看很多當事人的回憶,我一直認為那些人可能存在誇張的成分。不過現在,我覺得他們並沒有誇張。

除四害海報

下面是除四害的百度介紹,自然隱去了很多關鍵信息和很多有趣的細節。

事情是在1955年冬,領導在組織起草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時,聽到農民反映:麻雀成群,禍害莊稼,一起一落,糧食上萬。來自農村的領導決定把麻雀同老鼠、蒼蠅、蚊子一起,作為必須予以消滅的「四害」寫進綱要。

在《農業十七條》(即《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又稱《農業四十條》的前身),其中第13條為:「除四害,即在七年內基本消滅老鼠(及其它害獸),麻雀(及其它害鳥,但烏鴉是否宜於消滅,尚未研究),蒼蠅,蚊子。」[1]

在醞釀《農業十七條》的過程中,農業部一負責人曾約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研究員、鳥類學家鄭作新,就該不該消滅麻雀聽取意見。鄭作新表示:國內有關麻雀的研究資料很少。麻雀在農作物收成季節吃穀物,是有害的,但在生殖育雛期間吃害蟲,是有相當益處的。對付麻雀的為害,不應該是消滅麻雀本身,而是消除雀害。

但是,科學家的理性思考,鬥不過農民的所謂經驗,鄭作新的意見沒有被採納。

隨着《綱要草案》的通過與實施,麻雀成為「法定」的被消滅對象,與「過街老鼠」同處於「人人喊打」的命運。

全民動員

事實上,消滅麻雀運動在1955年冬已經在全國各地展開。甘肅省就有百萬青少年齊出動,七天消滅麻雀23.4萬隻的報道。

具體到各地,那麼各地都有各地的高招

1、北京「綜合戰術」

從1958年4月18日開始,北京市全體市民就投入到了針對麻雀所籌劃的「綜合戰術」當中,甚至多所高等學院停課三天,調集全部師生共同奮戰在「殲滅麻雀」第一線。

首先,北京市「參戰人員」採用吆喝、廣播、鞭炮等聲響轟散了棲居在屋檐下、閣樓里、樹梢上的麻雀。同時揮舞着以竹竿、彩旗、帳篷布組成的「特殊武器」,令麻雀不得還巢,更不得降落,只能不住地飛動着,直到活活累死。

北京師範大學師生在西郊紫竹院布開立體戰線抓麻雀

其次,面對北京市近郊不便轟散的麻雀,北京市市民組織起「麻雀捕殺隊」,攜帶繩網、木棍、皮鞭,對於野外的麻雀進行捕殺、捶殺、鞭殺,再次大大減少了北京地界麻雀的數量。

再次,部分赤腳郎中和藥販子自發配置毒餌,或是出售或是贈送,而後把毒餌放置在平時晾曬糧食穀物的地方以供麻雀啄食。

飽受「轟散」「捕殺」摧殘的麻雀群連忙降落啄食毒餌,而後大片大片地死去,至此,成年麻雀幾乎一掃而空。

基本實現了麻雀的動態清零。

1958年初,海淀區捕雀能手唐慶祿熱心地向前來求教的人傳授捕雀經驗

最後,北京市市民組織青壯年按照麻雀築巢習性展開搜索,搗毀了大量的麻雀巢穴,可謂是「釜底抽薪」。

除此以外,北京市副市長王崑崙親自到場指揮,臨時組建「首都突擊圍剿麻雀總指揮部」,還借調了一批神槍手準備隨時提供火力支援。

[page]

期間更派出了幾十輛摩托用以指揮調度,查探敵情,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四害運動」聲勢雖大,着實荒唐。

等到了4月21日,北京地區「戰場」基本停息,此戰共斬獲麻雀八萬餘只,屍體堆積如山,林間街道再難聽到麻雀嘈雜的嘰喳聲。北京地區的「首都突擊圍剿麻雀總指揮部」也宣告解散。

三天殲滅麻雀四十萬隻

2、上海「步步為營」

作為新中國的第二大城市,上海人民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實際上早在上級指令下達之前,上海南洋女子學校就已經煞有介事地組織了針對鳥類展開射擊的專項培訓活動。

然而由於上海市人口密集,貿然動用槍械容易引發安全事故,是以該專項培訓活動無疾而終。

1958年4月27日,一通廣播響徹上海市上空:

「圍剿麻雀的戰鼓響了,上海的麻雀末日到來了。剿雀大軍們嚴密組織好你們的作戰部隊,周密部署,嚴陣以待,絕不放麻雀過門;陣地部隊按人分片負責,看見麻雀就追捕,堅守在陣地範圍內,堅持在作戰崗位上,不讓麻雀有一點避難空隙!」

小學生在街頭宣傳除四害

上海人做事向來滴水不漏,早在行動開始前,上海人民就已經在大樓屋頂上、樹上、路旁、田野間設下了無數的崗哨。

活動一經開始,立即統一行動——上海市人民有的從家裏拿了鉛桶、面盆當鑼鼓敲,有的爬到屋頂揮動紅旗,目的就是不讓麻雀有停下來喘息的機會。

一時間整個上海喧騰得仿佛滾着熱油的鐵鍋,再無麻雀容身之所。

與此同時,上海人民搶佔高地佈防毒米,跟着雀糞的痕跡尋找雀窩並搗毀,又有彈弓、捕網、草人等工具的協作,被捕殺的麻雀成筐成車。

這一年,上海市開展了兩次大規模消滅麻雀活動,近580萬上海市民參加,消滅麻雀62萬多隻。捕殺麻雀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意外狀況,據上海市地方志記載,在上海消滅麻雀活動中,共有72人受傷,5人因誤食了毒麻雀的米而中毒死亡。

此外據房管部門統計,因人們爬屋頂捉麻雀或搖旗吶喊,損壞瓦片達100萬塊以上。給上海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一定的損害。

打麻雀

在上下一心的努力下,上海地區的麻雀在一段時間內也被動態清零了。

全國各地全民動員圍剿麻雀時,新聞媒體做了大量報道。

人民日報》更認為,這是人類向自然開戰,征服自然的歷史性偉大斗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藝工作者也奉命謳歌「這場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性偉大斗爭」。時任中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作《咒麻雀》詩一首,刊於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報》。

詩曰:

麻雀麻雀氣太官,天垮下來你不管。

麻雀麻雀氣太闊,吃起米來如風颳。

麻雀麻雀氣太暮,光是偷懶沒事做。

麻雀麻雀氣太傲,既怕紅來又怕鬧。

麻雀麻雀氣太嬌,雖有翅膀飛不高。

你真是個混蛋鳥,五氣俱全到處跳。

犯下罪惡幾千年,今天和你總清算。

毒打轟掏齊進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連同武器齊燒空,四害俱無天下同。

當時也有一小撮的科學家,發表不同意見,在全國上下眾口一聲要消滅麻雀的時候,也有少數生物學家挺身而出,為麻雀鳴冤。他們認為定麻雀為害鳥,根據不足。

1956年秋,在青島舉行的中國動物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了一次麻雀問題討論會。儘管不少人由於滅雀運動是領袖和中央的決策而不願意發言,還是有幾位同志出於科學家的責任感,坦陳麻雀不是害鳥,反對消滅麻雀。

首先發言的是實驗胚胎學家、細胞學家、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朱洗。他引用了大量史料,尤其是1878年出版的經典著作《自然界的奧妙》一書中「麻雀篇」的許多科學資料。他說,1744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也稱腓特烈大帝),因為討厭麻雀每天唧唧啾啾叫個不停,而且還偷吃櫻桃園裏的果子,就下令懸賞除滅麻雀,誰殺死一隻麻雀就可以得到六個芬林的獎金。於是大家爭相捕雀,結果麻雀沒有了,而果樹的害蟲因沒了天敵,越繁殖越多,把果樹葉子都吃光了,結不出一個果子來。大帝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並且被迫去外國運來麻雀,加以保護和繁殖。朱洗在繼續引用美國紐約以及附近城市、澳大利亞為撲滅害蟲從國外引進麻雀的成果後說:我們如果公平地衡量利弊得失,應該承認麻雀在某些季節確實有害,更多的時間是有益的。他鄭重地提出:是否應該消滅麻雀尚應考慮。

後來在多方的協調下,麻雀被移除了四害的名單,然後把臭蟲加了進去。

如果麻雀有靈,應該給朱洗立生祠。而朱洗最後什麼下場呢?

1968年8月16日,位於上海郊區的吉安公墓發生了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五六十人乘一輛旅行車和兩輛卡車從市區過來,在已去世六年的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原所長朱洗的墳頭開「現場批判會」。「追窮寇戰鬥隊」的造反派勒令朱洗昔日的朋友、學生、同事等揭露朱洗的「劣跡」,然後用繩將其墓碑拉倒,挖墓毀棺,揚散屍骨,將他的墓地毀壞。對,就是因為他指出反對消滅麻雀(與麻雀共存)。

新冠病毒已經消滅不了,最終將與人類長期共存,這是科學常識。

而哪個疫苗效率高,只要眼不瞎,會看論文與數據,也是很清楚的。

到底是病毒危害性大還是封城危害性更大,我想很多人也是清楚的。

動不動全民核酸檢測的錢,早就可以建幾十萬個ICU病房了。

2021年上半年財政收支平衡全國就上海一個城市是收支平衡的,今年全國財政收支平衡的估計也會動態清零。

ps冷知識:除四害運動是大躍進時期的第一場運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404(被刪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