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孫立平:圍繞烏克蘭戰事,我特別在意這三條消息

作者:

對於烏克蘭戰事,人們進行了許多分析。應當說,這是影響雙後時代(後疫情、後全球化)世界走勢的第一件大事,其對今後世界格局的走向意義深遠。

戰事本身當然是最值得關注的,但最近這幾天,我特別注意到下面這三條與此有關的消息。

第一條消息:德國態度與立場的急劇轉變

我們都知道,在戰事爆發之前和之初,德國的態度極為謹慎。提供5000個頭盔的表態,被烏克蘭駐德國大使譏笑為:連安慰都算不上。在西方緊鑼密鼓籌劃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的時候,也是德國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然而,從2月26日開始,德國的立場發生急劇轉變,宣佈將從該國的聯邦國防軍庫存中向烏克蘭運送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地對空導彈。同時,德國還正式授權北約夥伴荷蘭和愛沙尼亞向烏克蘭運送德國製造的武器,包括由荷蘭提供400具手持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

不但如此,德國總理朔爾茨還宣佈,德國今年將斥資1000億歐元建立一個基金,用於實現軍事現代化,包括購買美國的F-35戰機。德國國防部長表示,聯邦國防軍想要完成保護國家和聯盟的任務,就必須為此擁有相應的配備。

(對於德國轉變的分析,見文末附件文章。那是我大約兩年前寫的,一點都沒過時)。

第二條消息:日本要加入北約?

戰事爆發後,日本前首相安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日本應申請加入北約,享受北約的核保護傘。安倍的這番言論,理所當然地受到譴責。

當然,現在安倍的話不代表日本政府。在安倍發表這一言論之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開表示,從堅持"無核三原則"出發,日本不能和美國共有核武器。但我們知道,通過前政要放風,這是國際政治中屢見不鮮的現象,何況安倍在日本政治舞台至今也有相當影響。

第三條消息:瑞士放棄中立國地位

在歐盟出台對俄羅斯一攬子制裁計劃之後,瑞士宣佈,將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凍結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的資產。同時,瑞士宣佈,除人道主義、醫療或外交用途航班外,將對所有來自俄羅斯的航班以及帶有俄羅斯標記的飛機關閉領空。對此,國際上紛紛評論說,這意味着,打破了其長期以來的政治中立傳統。

對此,瑞士聯邦主席解釋說,這一舉措是一個特別而艱難的決定,但由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因此在道義上瑞士必須這樣做。他說,鑑於最近幾天俄羅斯對國際權利的侵犯,瑞士聯邦委員會選擇尊重那些構成我們文明基礎的價值觀。

這三條消息意味着什麼?

第一,安全問題的凸顯。在雙後時代,安全問題越來越凸顯,甚至成為世界上的頭號問題。前天我曾重發了差不多兩年前我寫的《雙後時代:安全思維,發展思維,兩者位置會怎麼擺》一文,此處不再贅述。

第二,戰後國際秩序重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曾建立了一個雖然並非盡善盡美但也起了相當作用的國際秩序。但在雙後時代,這個國際秩序已經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烏克蘭戰事顯露出的俄羅斯的衰落,德國和日本立場的明顯變化,都在昭示着國際秩序的重構。

第三,選邊站隊勢在必行。選邊站隊的話題,近幾年不斷被人們提及。這次瑞士的舉動也許意味着,對於一些中小國家,甚至是有着中立國歷史傳統的國家來說,選邊站隊已經不可避免。如果再考慮到,許多以前中立的歐洲國家,如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或挪威,都加入了北約,這會意味着什麼?

第四,核威脅成為現實問題。核武器是一個潘多拉盒子。即使僅僅是一種口頭威脅,也非常危險。如果許多國家都意識到這是一種需要防範的現實危險,這會帶來什麼?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孫立平社會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