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攝影師在香港5年拍2萬張貓片: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來時的路

荷蘭有個名叫馬奕修(Marcel Heijnen)的藝術家,1992年去了一趟香港,從此一遇香港誤終身,隔年就搬到了香港定居。

吸引他的不是香港的繁華、熱鬧的街市、充滿人情味的市井生活,而是香港的貓。

香港的貓有什麼特別的嗎?

那倒也沒有,和其他地方的貓一樣,愛吃飯、睡覺和撒嬌。

唯一例外的是,香港的貓會看鋪和賣貨。

馬奕修驚訝地發現,在香港,幾乎每一家店鋪,都有一隻鋪頭貓。

無論是菜市、大排檔、雜貨店、五金店、藥鋪,貓咪都在履行自己的「看鋪」職責。

即使沒有人監督它們的工作,沒有人給它們制定kpi的考核標準,但它們還是盡職盡責。

哪怕這份工作幹得並不開心。

哪怕已經和老闆相看兩厭,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哪怕盯着你,你也不光顧這家店。

但只要不是困得要死。

只要不是餓得要死。

它們都會努力地瞪大眼睛,看好店鋪。

真的是最盡職的鋪頭貓了。

馬奕修深受感動,決定拿起自己的相機,把這些可愛的鋪頭貓記錄下來,後來拍的越來越多,就創作了攝影集《鋪頭貓》《市場貓》與《車房犬》等作品。

為拍鋪頭貓,馬奕修走過很多香港的街道。

在他心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摩登的藝術街區並不能代表香港,反而貓咪與傳統的店鋪群落,構成了香港獨特的魅力來源。

「你在這裏,會發現一種神奇的人與動物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你會發現人與貓,姿態、神情越來越像,甚至長得越來越像,而這是他們長久相處的結果。

同樣懶散的人與貓。

同樣發困的人與貓。

同樣姿勢誇張的人與貓。

同樣因為鬧了彆扭而決定一拍兩散的人與貓。

同樣低頭嗅聞某種味道的人與貓。

同樣因為身體虛弱而艱難邁步的人與貓。

同樣胖的人與貓,只不過一個肚子大,一個臉大。

人與貓之間,有一種巧妙的互動和連結。

「香港店鋪大多數場景都是雜亂不堪的,這種情況在上環、西營盤等地十分常見,但當我將貓這一元素引入並融合進這個場景,照片就立刻變得富有活力。」

有一些貓,因為拍攝的緣分,馬奕修甚至和它們熟絡起來。

「這隻貓叫豆丁,它原本是只流浪貓,被店主收留後就一直住這裏。它是個捕鼠能手,有它在的地方,老鼠都躲得遠遠的。」

「這隻貓叫做牛奶,全身雪白雪白的,是店主上大二的女兒在路上撿的,非常乾淨和健康。平時店主工作忙,它就在一邊看鋪,不忙就會過來蹭你的小腿。」

[page]

「這一隻叫道長,店主還以為把貓帶回來大狗一定會欺負小貓咪,結果是貓咪經常欺負大狗,這麼大的狗,在貓咪面前反而很溫順。」

馬奕修走街串巷拍攝了很多貓咪,為了拍出最自然的效果,他一直堅持一個原則:

只抓拍,絕不擺拍。

因此想要拍出一張成功的貓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耐心是非常必要的東西。

「有時候會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跟貓咪玩,讓它們放鬆警惕,貓咪是很敏感的動物,只有它們把你當作同類,才會在你面前放鬆自己。」

不然就是這樣,用隱秘的部位對着你的鏡頭。

或者目露凶光。

惡狠狠地看着你,嚇得你不敢靠近。

應了這句話:店內有惡貓。

馬奕修把自己拍攝的貓片傳到了一個叫@ChineseWhiskers的Ins賬號上,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他的貓片,成為了很多人了解香港的一個新的視角。

大陸一些店鋪發出邀約,讓他前來 大陸拍攝,他欣然應邀,並來到北京、廣州、上海、長沙、成都等城市,拍攝了不少貓片。

在大陸,鋪頭貓減少了一些。

貓成為了一種完全家常的動物,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見到。

在家裏陪伴老人,承擔了保姆的一部分職責。

在店裏陪伴店主,讓他一個人的時候不感到孤單。

充當一下物品展示員,親自上陣帶貨、賣力吆喝,賺點辛苦錢。

馬奕修還拍到了一些有趣的貓片。

它們把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融合為一體,讓人猛然間找不到貓,有些則完美地契合身後的環境。

葫蘆貓,看起來就像是喝了五斤白酒。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雞群貓,橘色是我的保護色。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抹布貓,其實是在和別人躲貓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化纖貓,表情嚴肅地端坐在一堆化纖材料中,只有黃色的瞳孔和繃帶區分着彼此。

夜半聚精捉害鼠,午中閉目念兵韜

修禪貓,窩在地上的姿勢仿若在修禪,有一種我佛慈悲的感覺。

人生難了幾多煩,躲進深山靜悟禪

這些貓很有趣,但隨着經濟和文化的改變,傳統的商店在中國各地消失,鋪頭貓也會隨之成為過去。

馬奕修很擔憂:「這意味着我必須趕緊拍攝鋪頭貓,它們將成為歷史。」

為此,馬奕修馬不停蹄地在街頭尋找鋪頭貓。

[page]

吹着空調,觀察人類的鋪頭貓。

能夠把碩大的身軀,穩定在一根細竹竿上的鋪頭貓。

守護着城市底層勞動人民的鋪頭貓,站姿很是莊重。

在門口攬客的鋪頭貓,像是迎賓小姐。

這個伯伯,店鋪經營得不怎麼樣,但有4隻橘貓陪在身邊。

拍攝這些畫面,不僅是欣賞貓片那麼簡單。

馬奕修說:「捕捉這些鋪頭貓,是對中國零售生活溫暖的致敬。」

在他的鏡頭下,因為有鋪頭貓的存在,即便是落寞的傳統零售時代,也多了一份陪伴與溫情。

無論孤獨怎麼蝕骨,在這人世間,貓始終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之一。

散養的中華田園貓與底層人民仿佛是時代的拋棄者時代會拋棄他們但他們不會互相拋棄

除了貓,馬奕修也拍攝了一些鋪頭狗,相比起軟糯可愛的貓咪,狗更有看門的味道。

而且顯得更有力量。

這些貓和狗,共同構成了真實的中國城市紀實影像。

「我更偏愛傳統的感覺,喜愛那種歷經動盪歲月洗禮,依舊堅守不變的傳統中國社會的味道,傳統的零售、百態的人群與姿勢不同的貓、狗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縮影。」

如今,現代化、城市化是必然的趨勢,隨着傳統零售的消失,鋪頭貓必然會隨之消失。

雖然這是時代勢不可擋的命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對最古老最傳統的街頭文化存在敬畏之心,因為那不僅是中國傳統零售文化的縮影,也是一個民族的底色。

如馬奕修所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來時的路,心懷過往,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藝非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