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國外網友搞了個提倡啥都不買的群,在這他們可以免費找到各種東西

今天來說個這幾年在臉書上越來越壯大的群—— Buy Nothing什麼也不買!

點進去,裏面的畫風是這樣的:

「送:一把簡單的椅子。坐墊不是毛茸茸的,所以不是特別舒服,但可以找人包下坐墊,或者直接這樣也挺好!

門廊自取。」

「感恩貼!!

謝謝Christine送的朵拉雨傘,Julie送的雨靴,Lori送的T恤,Jess和Kristen送的牛仔褲。

非常感恩,你們的禮物都有被好好珍惜。」

「心願帖:我認識好幾個家庭都急需過冬衣物:大衣,夾克,運動衫,靴子,手套,帽子。從6個月大的嬰兒到成人尺寸的,男性和女性的都需要。如果你們有任何他們可能用得上的閒置衣物,我就去拿!」

有人在群里借梯子,有人說自己感恩節買的菜有點多,想送人。

也有人表示自己孩子大了,玩具想送給其他小孩。

從植物到鋼琴,從孕婦裝到洗手液容器、浴室的柚木小凳,

從小杯子,

到大沙發,

幾乎生活方方面面的物件都有人在送。

總之,這是一個互通有無的地方,鄰居們把自己不用的東西放上面送人;需要什麼,就發心願貼詢問。如果其他鄰居有閒置的,就會立即響應。

還有熱心人製作了社區出借清單,梯子之類的不常用工具,都可以直接來群里找某個鄰居借,根本不用自己去買。

群里一切都免費提供,嚴禁任何交易。

Charnetta是4個孩子的媽媽,今年32歲,有次搬家的時候,朋友跟她提起這個群。

她當時簡直不敢相信:還有這種好事?

搬到Petworth街區後,她加入了當地社區的「什麼也不買群」試試,

[page]

這之後,她真的幾乎啥也不用買了。

沙發,臥室家具,廚房用具,全是她在群里免費撿回來的。

「如果不是這個群,我根本買不起這些東西。」

從此之後,只要她需要什麼,她就上群里看看。

這些群奉行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人們分享自己擁有的,捨棄不用的,拿到需要的。

「什麼也不買」群誕生於2013年美國西北部的一個海灘。

當時Rebecca和Liesl發現,周圍海灘有很多塑料垃圾。

她們花了好幾年收集,盤點這些垃圾,最後發現,「這些垃圾都來自我們,有的來自我們的家庭,有的來自我們的車,也有的來自我們的工作場所。」

看着這些撿也撿不完的垃圾,

兩人決定開始「什麼也不買」項目,旨在減少塑料污染,鼓勵人們減少購買,共享物件。

剛開始,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群。

但到如今,它已經發展成一個擁有430萬成員的巨大群組網絡,全球44個國家都有人在用,各地社區組建的「不買群」超過6800個。

就在「黑五」那天,他們還啟動了「什麼也不買」app,到目前已經被下載12.5萬次。

對群里的人來說,這不僅是對消費主義的抵抗,也是對此刻經濟壓力和社會病症的一劑解藥。

美國最近的通脹創下40年最高,各種物價飆升,「不買群」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人們的開支。

對環境和社區來說,也是好事。

美國是世界上最浪費的國家之一,這個群是人們減少浪費的方式,同時,它也是在疫情期間,將孤立的鄰居們重新連接在一起的形式。

有時,捐贈者給出的東西非常搶手。

鄰居們就會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故事,給出需要它的理由,

最後由捐贈者決定送給誰。

在這些故事中,鄰居們互相熟悉,相互了解、留言,有些都漸漸成了好朋友。

最後拿到免費物件的人,也會曬出各種感恩貼,滿滿都是愛:

「我們的貓屋快要完工了。再加點植物就搞定啦。

你們幫了我太多,有人送木板,有人送毯子,有人送粗麻布,有人送花盆,有人送貓抓板,還有人送樓梯。我們的貓咪非常感謝,我們也是!」

「謝謝**幾個月前送給我們的這些種子和秧苗,我們播種挺晚了,但今天,孩子們還是大豐收啦!摘了西葫蘆和南瓜,超級興奮地說要用它們做晚飯。」

「謝謝Lindsay的嬰兒背巾,Brooklynn寶寶很喜歡!」

來自西雅圖的Crescent2013年幫助組建了他們市的第一個「不買群」。

之所以要加入這個群,是她也有同樣的苦惱。

「那時我有個寶寶,一想到要買一堆新東西——童書、嬰兒服、玩具啥的,用很短時間就都要扔,就覺得很浪費。」

但有了這個群,一切就能重新循環起來。

過去8年,西雅圖「不買群」增加到100多個,她自己也已經送出去幾千件東西。

每次看到鄰居們傳遞她以前送出去的物件,她都感覺暖暖的。

比如,她幾年前送出的兒童書架,最近已經傳遞給了第五個家庭。

「這種贈予的感動比購物帶來的快感更濃烈。」

「我對這個群很感恩,它讓我可以遇到新的人,也讓我在這個困難的時期,可以回報社區。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有點焦慮,整天在家烤麵包,我會去群里要麵粉。

人們送麵粉給我,我做成麵包,放在門廊前,讓鄰居們自取。」

59歲的Anna說,群里能提供的不僅是必需品,

「有一次,一個媽媽在群里問,有沒有人願意扮成迪士尼公主打電話給她小女兒,好幾個人搶着報名。」

62歲的Susan在2019年準備搬家,於是決定也試試這個群,每天送3-5件物品。

她畫過一副長相古怪的獅子圖,以前一擺出來就會引來家人的嘲笑,但她發到群里後,竟然引發了一場孩子們之間的瘋狂競標。

「對我來說,這就是一件令人尷尬的垃圾,但它讓小孩子們特別開心。」

後來有一天,她又翻到一堆舊錄像帶,很想看看裏面的內容。

於是,她去群里問,有沒有人有老式錄像帶的播放器。

很快,有人送了一台過來。

雖然需要修理一番才能用,但這台老舊的機器讓Susan第一次看到了極其珍貴的家庭影像。

她的父親2000年去世,母親今年也走了。

但其中一個錄像帶是1995年聖誕節早晨拍的,當時,她的父母都還在。

她看到孩子們正在快樂地打開聖誕襪,她父母享受着節日的混亂,耐心地幫孩子們支起帳篷,搭起玩偶等各種禮物。

「看到他們在屏幕上走動、說話,太感動了。我當時很激動,只想說:天吶,謝謝你,』不買群』。」

「什麼也不買」,不僅是為了省錢,也是一種環保和傳遞善意的方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