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6種苦

自然界養育孩子的經驗,大同小異。

老鷹為了讓雛鷹學會飛翔,將他帶到懸崖之上,然後放手,讓年幼的雛鷹墜入深淵。

雛鷹為了求生,只能拼命地扇動翅膀,終於在墜落崖底的前一秒振翅高飛。

人,也是一樣。

溫室里的幼苗,無法長成參天的大樹。

蜜罐里的孩子,無法面對社會的考驗。

再疼孩子,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他承受這6種苦。

讀書的苦

「十年寒窗,百鍊成鋼」,每個人的一生不是註定的,而是他自己努力拼搏來的。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讀書的孩子,上學時很輕鬆,別人聽課他走神,別人學習他玩耍。

可長大後,一無所知的他一事無成,只能幹最累的活,過最難的生活。

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拼命還。讀書雖然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北宋詩人林逋說: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讀書的苦一定要從小吃、不怕吃、主動吃,吃得越多,未來就越廣闊。

勞動的苦

勞動是最光榮的事,也是最苦、最累的事。

那些熱愛勞動、願意揮灑汗水的人,大都過上了越來越好的生活。

而從來不勞動的人,正在接受社會的懲罰。

有句話說得好:

「越不捨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父母鼓勵孩子做家務、多勞動,不僅是為了分擔家庭責任,更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與重要性。

研究表明,越是熱愛勞動的孩子,長大後的就業率越高,生活幸福感越大,這都是不愛勞動的孩子無法享受的。

有些孩子小時候享受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長大後卻連簡單的洗衣做飯都不會,成為了「巨嬰」。

真正愛孩子,不是把他放在蜜罐里,而是要適當放手,捨得用孩子。

批評的苦

曾有一位主持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生兒容易,養兒難;養兒容易,教兒難。」

多少父母心疼孩子,捨不得批評他們,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任性。

父母若不願批評、管教孩子,那就是縱容、嬌慣孩子。

批評固然讓孩子難受,但正因為難受,孩子才知道自己沒做好。

老話有說:「小樹在砍,小孩在管。」

正在生長的幼苗,只有經過修剪才能更茁壯,正在成長的孩子,只有經過管教才能更優秀。

思考的苦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清華大學一位教授也指出:在中國,有90%的孩子在假裝學習。

有些孩子覺得學習就是這樣,按時聽課,按時做作業,成績好就慶幸,成績不好就承認自己笨。

世上哪有真正的笨孩子,不過都是「積懶成笨」罷了。

這些孩子已經放棄了積極動腦,不肯動手解決問題,進入一種麻木的狀態。

所有的拖拉、不積極、厭倦學習、成績退步或停滯,都是因為孩子不願吃思考的苦。

培養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就請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只有讓孩子勤奮學習,堅持思考,才能一點點擺脫「積懶成笨」。

思考的苦

為人父母應該都懂得,人在成年之後,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

遺憾自己沒有學一門特長,以致長大後平平無奇;

遺憾自己沒有堅持努力學習,以致長大後無法過上想要的人生。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教會孩子堅持,就是教會他們對事物抱有熱情,有目標、有願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或挫折都願意堅持下去。

人生總有遺憾,唯有堅持才能化解。

真正的快樂,是奮戰後的結果。

若沒有經歷深刻的痛苦,就體會不到酣暢淋漓的快樂。

教育的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縱的是孩子。

堅持該堅持的,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失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輸的時候總比贏的時候多。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責備孩子,讓孩子變得膽小,因為害怕被責備而變得畏畏縮縮。

高層次的父母不僅會告訴孩子如何取得成功,更會告訴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成長路上總有坎坷,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吃失敗的苦,因為那是成長的良藥。

被挫折打磨過的心智,會變得更加強大;被失敗洗禮過的人生,會變得更加絢爛。

宋代文人歐陽修說過:「困難乃見才,不止將有得。」

人活一輩子,現在吃苦一時,將來受用一世。

只有讓孩子經歷了該經歷的苦,孩子才能脫胎換骨。

為了孩子的未來,就放手讓他們去成長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