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最近和朋友吃完飯在商場逛街,剛好遇到一家少兒芭蕾機構下課。一群身穿白色紗裙的小女孩陸續出來,看起來好像一群小天使落入了凡間。

但在這時候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位女士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大聲斥責起一個小女孩。

「磨蹭什麼?趕緊換你的衣服,你是不是傻呀?先脫掉舞蹈服才能換!你在發什麼愣?」

小女孩被吼得有些不知所措,她一會掀起衣服,一會咬手指,看着生氣的媽媽說了句話。

沒想到媽媽聽完更加大聲地斥責:「快點去上廁所!你怎麼這麼笨!你的鞋子呢?不穿鞋就跑啊?真是白痴啊!」一邊說一邊把外套仍在女兒的身上,眼神里滿是不耐煩。

一連串刺耳的聲音,我和朋友剛才的好心情蕩然無存,朋友想上去提醒下這位女士,但看到這位媽媽的滿臉怒氣和急躁動作,還是打消了念頭。

看着小女孩吃力地穿好外套,我們不由為這個孩子擔憂。

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見,家長高聲斥責孩子,不斷用難聽的話責罵孩子。

《少年說》裏有這樣一期,一個女孩鼓起勇氣走上高台,請求媽媽能夠「關起門來教育」她。

「別人家的家長,就算脾氣再大,也會關起門來教育孩子,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氣說上來就上來,完全不顧旁邊有沒有其他人。」

可是台下的媽媽卻反問女兒:「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聽着對話,媽媽好像占理,但實際上孩子的自尊心也正被她一點一點摧毀。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都是來自外界的評價。

如果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責罵,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孩子會在潛意識中,相信自己就是這麼差勁,從而不斷貶低自己,甚至產生叛逆的心理。

毀掉他們自尊只要一瞬間,可重建他們的自尊,也許需要一輩子。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是關心的話,父母卻偏偏反着說,甚至用挖苦諷刺的語氣說出來。

孩子感冒了,父母心裏擔心又心疼,說出口卻是:

「我提醒你要多穿衣服了,現在感冒了怪誰?」

孩子考試沒考好,父母很焦急,說出口的卻是:「這就是你告訴我好好學習的結果嗎?」

刀子嘴豆腐心,被無數父母用來為自己的不好好說話開脫。

卻不曾想,那些不能好好說出口的話,有可能真的會像刀子一樣,把孩子捅得支離破碎。

知乎上有一個關於父母打壓孩子的話題。有個匿名答主說了這樣一件事:

她從小到大沒有從父母得到過一絲肯定,進入大學後,每當她開始看書的時候,父母總會說:「又開始裝着學習呢。

大三準備考研的時候,父母又會說:「別找了,考不上的,你這樣去了不丟人嗎?

生活中每次親戚聚會是她最難受的時刻,父母總是表揚別人家孩子有出息,而對她總是說浪費錢上學,一事無成。

答主大學後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在工作中總是處於小心翼翼的狀態,生怕出錯,不小心說錯話,她甚至會害怕得顫抖。

父母一味地貶低與打擊,只會永久性地挫傷孩子自尊心,讓他內心自卑又冷漠,相信自己真的一事無成,甚至以悲劇的方式得到解脫。

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又叫「隱形精神暴力」。是指對他人有體系地、持續地使用有害話語或尖刻語調,以試圖掌控一個人。

一旦出口傷人,孩子就不會記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會記得傷害。

家,本應該是汲取愛和能量,滋養心靈的地方。

但是,如果面對孩子,連最基本的好好說話都做不到,家就會變成孩子想拼命逃離的地方。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報告發現:

在中國,67.1%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語言羞辱孩子,或是沒有底線地批評孩子。

有打擊的:「你這笨蛋!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還上什麼學?」

有諷刺的:「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會做飯洗衣服了,現在還要我伺候你。」

有威脅的:「你真蠢,再不聽話就把你扔了。」

這些語言暴力像是在孩子身上印下的烙鐵,看不見傷口卻一直在汩汩流血,而這道傷痕在成年後也無法消除。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遭受語言暴力時,不僅情緒上會受到創傷,而且還會損傷孩子的大腦發育。

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越是被罵的孩子,反而越「笨」;而那些在寬鬆平和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反而是越聰明、自信。

畢淑敏在《家問》裏說過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更令人驚懼的是,來自不完美家庭的孩子們,彼此具有病態的吸引力,仿佛冥冥中有一塊惡作劇的磁石,牽引性格有缺陷的男女,格外同病相憐,迫不及待走到一起。

病態中的家庭,如履薄冰,全是悲劇。如果不能卓有成效地打斷,這種會傷人的家庭,就象頑強的稗草,代代相傳,貽害無窮。」

什麼是好的教育?

好好說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位家長在留言的時候告訴我,以前他總是否定孩子,覺得他做什麼都不如別人,直到孩子離家出走了,他和妻子才覺得,原來自己虧欠了孩子這麼多。

他離開家的時候留下了一行字,上面寫着:對不起,爸爸媽媽。我走了。以後不會讓你們覺得為難了。

那麼為了避免對孩子身心的雙重傷害,家長該怎麼做?

對孩子鼓勵欣賞讚美

我們都需要讚美,他人的眼光和評價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人格準繩,因為我們需要活在大環境下,而不是只有自己的小世界。

別吝嗇你的讚美,家長的誇獎是令孩子最欣喜的事情。

包容孩子的錯誤,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學會包容孩子的錯誤,接受孩子不完美的地方,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幫助他解決問題的機會,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只有責怪和批評。

傾聽孩子的心聲

常聽聽孩子的想法,既是了解我們的孩子都在想着什麼,也是給孩子一個發泄的窗口,給予溫暖。

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這一點很重要。

每個人都需要進步,我們不該成為傷害孩子的主角。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海淀雞娃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